《中外名流》杂志第30期 | 爱与责任创造的神话——再访心理老师沙明静
张骥良 \ 文
情绪疏导老师沙明静
爱与责任创造的神话
——再访心理老师沙明静
张骥良 \ 文
几年前我采访了山东菏泽晨曦学校心理老师沙明静,文章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时过三载,让我们再次走近沙老师,看看她又在做些什么?
疫情放开后,我受沙老师邀请,到菏泽晨曦学校支教。在菏泽走访的一个月中,我参加了数场演讲,包括晨曦学校近5000人“引领式家庭教育演讲”、统战部知识分子联谊会与农科院举办的活动,还参加了“小红扣”家庭教育志愿服务组织的心理疏导交流沙龙,等等。
最让我感受深切的是,活动中一个9岁小男孩一路上特别照顾我,不管是上下楼梯还是穿行会场,这个孩子一直用心观察,甚至比助理更能敏锐捕捉我的需求。我很好奇,问了才知道他是经过沙老师疏导后回归校园的学生,这次沙老师安排他做志愿者来锻炼实践。
沙老师后来还组织了几场教师公益活动,她说当下我们教师群体的力量大大被束缚压抑了,这个群体如果能施行“爱的再教育”,将会大大减少目前很多教育界乱象。为此,她还特别写了一份倡议书,托我递交给国家相关部门。
今年开春,菏泽牡丹盛放之际,我参加了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人才委在曹州百花园成功举办的“中华文脉石榴花开”民族大团结暨一老一小微心愿活动,在该活动中,将心育与美育结合,将为国教子的信念落地到社会活动中,为一方百姓擎起希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深入了基层后,回到北京,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这个时代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爱?应该由谁给?怎么给?”
我忽然联想到沙老师说过的这样几句话:“别看社会上吵吵着,这爱那爱,其实我们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爱了,只是大部分被异化了、遮蔽了。释放爱的芯片编码错位,让没有智慧的爱造成了终身伤害、上演着形态各异的人间惨剧,其实答案都在人内心里、掌心中。”
带着思考,让我们去领略下沙老师的个案,看看她是如何将这复杂的社会性问题终结于一名普通基层老师的?
百花园“一老一小”公益活动现场
一、在皮肉上耍刀的女孩
为了迅速准确洞悉孩子的内心,沙老师学习了各种知识。什么笔迹心理学、学习动力、脑科学等等。
为了听到学生最真切的声音,沙老师在她的课堂上会发放一些调查问卷。这刚结束的一堂课,她搜集了几十份课堂问卷。她目光在学生赵子彦的卷面上停留许久,最后她站起来,拿着这个问卷找到了她的班主任。
“这个赵子彦平时课堂和课下表现怎么样啊?”
班主任回忆:“这孩子挺内向,不多说话,不吵不闹不耍性子,没觉得有什么异常呀。”
“不对,从这个孩子字迹来看,她自卑到了极点,她的成长过程肯定经历过重大创伤事件,但咱们不能一推了之,家长也没办法。咱们一定要叮嘱任课老师们多留意她,别激惹她的情绪,多包容,多肯定。激发她内在价值,不然很麻烦。”
班主任王老师不敢怠慢,赶紧找了几位同学了解情况。下午就直奔沙老师办公室。
“沙老师你的提醒太及时了! 我通过学生打听到,赵子彦这个孩子经常割腕,有学生说她和另外几个同学比赛着割。据说她最猛,最近手臂上的新刀痕目标是突破一百六十多道!真是想不到啊!你说这种孩子可咋办呀!”
“别紧张,稳住情绪。只要我们稳住,她就不会有问题。你让她课下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跟她聊聊,看能不能帮到她。”
孩子来了,长长的头发,盖着额头。她静静坐在沙发上。貌似松弛,实际是紧张和警惕。沙老师发现这孩子确实不容易沟通,任凭你春风化雨,暖阳扑面,她就是不做声。黑黑的小眼睛要么直直地看着,要么溜着沙老师,透着一种敌意,更是一种防御。
沙老师看着她小小的身躯,感受到她内心的对抗。她反倒一点也不急不恼,她噗嗤笑出了声,“丫头呀,你挺有胆子耶。脾气还挺倔。挺好,你先回去吧!”
她站起来,懵懵的回到了教室。
第二天,沙老师又把她叫到办公室。孩子还是不说话,老师还是没有说教,没有批评,只有关心。下课铃一响,沙老师说:“挺好,有定力。回去吧!”
第三天,她扛不住了。还从来没有一个老师让她这样欲言又止。往事涌上脑海,情绪堵到胸口。她开始头上一句脚上一句,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沙老师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通过孩子的只字片语勾勒和解读对方的心灵地图。赵子彦第一次从沙老师的解读里看到了完整的自己。“她比我自己还懂我。”她自言自语道。
慢慢地,她开始和沙老师熟络了起来。
她开始尝试和沙老师开起了玩笑。
她每天饭后都不自主地到这里转一圈,就像孩子看到了妈妈。
生活中,她开始自由地和同学分享内心感受。
办公室里,她开始允许沙老师看到藏在衣袖下的刀痕。
没人的时候,她停止了自我惩罚式的对话。
周末从家回到学校,她被同学举报随身带着小刀。沙老师将她叫到办公室,开着玩笑,愠怒着收了她的小刀。
下个周末,她回家又去买了新的刀片。她说没小刀在身边,她不安全。
沙老师知道后,还是笑着怒着收了她的刀片。
再个周末,她又买了一整盒的削眉刀。
沙老师故作震惊地收走了她的那盒削眉刀。
这样的游戏,她们玩了四五次,慢慢地赵子彦厌倦了割手腕、收刀片的游戏。
小刀已然不再是她博取关注的玩具。
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只是在用生命玩一个游戏。她也体验到了游戏之外还有游戏。
她清醒过来了。她感受到了真正的接纳和爱,她体验到了更美好的人类情感。
在这种陪伴和疗愈中,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搞笑的动作越来越多,虽然成绩还是那样,但是似乎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了。
她知道沙老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孩子们,她开始主动为沙老师解忧。她甚至成为了沙老师身边的得力助手,为她提供更多的信息,使更多孩子放下了危险的动作,也为学校排除了隐患。
儿促会与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访谈节目录制中
二、校园霸凌的梦魇
给孩子们上课,是一种挑战。因为沙明静力争给到孩子最饱满的体验。摆脱说教,融入故事与时事见闻,加入游戏与互动,她教会孩子感受自己,激发自己,学习感受情绪,学习管理情绪。
有一天,一堂课结束后,她如往常一样走回到自己办公室。悄悄尾随她而来的,却是一个低头不语的男孩子。
她将男孩请进了办公室。男孩坐在沙发上,低着头,语无伦次地说:“沙老师,听了你的课,我想跟你说件很奇怪的事情。”
“哦?我也很好奇,你说说怎么奇怪?”
“老师,你别看我外表开朗,其实我很想自杀。我不敢跟我妈妈说,怕她担心。”
“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总是会在没人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一些莫名的声音。”
“都是什么声音?”
“整死你!之类的话。”
“哦,你晚上做梦吗?”
“会做噩梦,每次醒来都很害怕。我知道是假的,白天没事。就是害怕一个人独处,尤其是晚上。”
“这种情况多久了?”
“小学六年级开始,到现在有一年多了。钝刀子割肉,太难受了!”
“梦里还能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一群人追着打我……”
“小学阶段是不是跟人打过架?”沙老师敏锐的嗅到了线索。
“打过。后来被制止了,我被好几个人围着一起打。我妈找到学校,他们给我道了歉。”
沙老师舒了口气,貌似已经找到了答案。
“我能帮你,你愿意配合我吗?”
他点点头。留下了妈妈的手机号码。
为菏泽市重点中学做预防网络沉迷宣讲报告
沙老师让这孩子坐在沙发上,放松神经后,想象回到打架时刻,让他蓄积力量重新再打一次。不同的是,这次他可以借用很多资源,而且可以反复回击,直到成功。一遍一遍又一遍,直到他把那份恐惧和屈辱全都释放出来。
孩子将积压在五脏六腑的恐惧和愤怒全都释放了出来,将胜利者的姿态永远地定格在了未来。
孩子的眼睛开始有神了,身姿挺拔了。他不再被过去的记忆围猎,他走出了校园霸凌的梦魇。
想到出现的各种霸凌事件,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我们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教给孩子自我防护以外,还需要给被害者的心灵带上“防护衣”。
在沙老师深度疏导下,孩子积压在胸膛的一口大气终于出来了。
为后续巩固效果,沙老师又接通了他妈妈的电话,希望妈妈给予安全感和鼓励。
孩子的妈妈很内疚,更多的是感动,她哽咽道:“原本以为人家给咱道歉了咱就不能不依不饶了,没想到我的孩子还有那么大的阴影没过去!我这个妈妈太不合格了,别说不知道孩子惊吓到了,就是知道我们这平头百姓又能怎么办呢!”
在与孩子妈妈配合一个疗程后,孩子的幻听现象消失了,晚上也不做噩梦了。孩子露出了最真实最健康的笑容。
沙老师每次看到他上课都极度认真。他在纸条上写:“就想为你做点什么,你是我的恩人。我就好好听课吧!”多么简单而纯粹的回报啊。
类似这样的个案,沙老师处理得很多。她掌握的技术可以稳准狠地切入病灶,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孩子甚至因祸得福,从内向性格变得越来越外向,开朗而积极。可谓霜雪压不垮,迎风傲更娇。
幸运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不知道还有多少孩子依然挣扎在挥之不去的梦魇中!
为艺术学院师生做预防网络沉迷宣讲报告
三、疏导母女俩幸福三代人
菏泽的牡丹开得艳,香风十里传音讯。来晨曦咨询孩子问题的家长越来越多了,有的家长开着车等着沙老师下课,有的孩子不出门,家长利用老师休息时间约到家里给孩子做疏导。
“躺平一年! 自从考上高中就去了三月,不去了!软也不行,硬也不行,天天黑白颠倒,就知道跟我要手机!……”这个妈妈竹筒倒豆子一样控诉着她家女儿。
电话这头的沙老师胸口堵得慌:“艳霞,你把自己声音录下来听听,看看什么感受,听完再给我打电话!”
电话那头的艳霞被整懵了。她真的录下来自己的声音,才知道自己的音调就像霹雳一波连着一波,让人听得坐不住。
“沙老师,对不起,我确实着急了一点哈!但是这丫头躺平都一年了,我心里急得慌呀!”
“你越急,事更难。你情绪稳定了,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先给你做三次,你愿意咱就开始,不行就另外请人吧!”
艳霞没辙,乖乖听话,安排好了时间。
从她没有长大的童年,到和她婆婆的陈芝麻烂谷子恩怨,再到与爸爸的恩怨情仇。沙老师抽丝剥茧,给她捋顺了,她也没脾气了。原来孩子的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家长身上呀!
带着几分愧疚,艳霞不再那么理直气壮,也不那么焦虑了,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开始从突破自己开始。
那个黑白颠倒的女孩子第一次发现妈妈柔软了,通情达理了,变成了比自己还弱小的小女孩了。妈妈小了,妈妈的女儿该长大了。
没有了来自妈妈的压迫感,自己也无从对抗了。整个世界安静了下来,她也开始关注自己的眼前和未来了。
随着这种同步的反思,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她开始比妈妈更期待沙老师到来。难怪父母们热衷于改变孩子,原来改变人这么爽!
有了妈妈做表率,这孩子也半推半就地接受了沙老师的沟通邀请。
“高一的教室里除了书本就是人头,从睁开眼到闭上眼,白花花的卷子能把我淹了!每天我都不想睁眼,起来后也觉得背上驮着千斤巨石!再不躺平,我都快疯了。”
“难怪呢,我理解你的感受,孩子。我可以和你一起探索一下你的动力源泉吗?”
“动力源泉?需要我怎么做呢?”
“我们每个人自出生以来都带着满满的热情来到这个世界。随着经历的一件件事情,你会不断消耗自己的热情,就像一盆水从起点到终点总会不经意地洒在路边。你现在的状态明显就是水源不够了,躲在家里歇脚,寻找力量的源泉。”
她似信非信。
“随着我的语言引导,我领你从过去走到当下,把不小心泼洒的水收回来,好吗?”
又是不容拒绝的温柔。
荷泽市知联会农科院公益活动现场
三次疗愈,这个孩子明显感觉自己心劲回来了。她不再拒绝和亲人交流,她开始自己走出房间,她慢慢地规划着回学校的路线。
沙老师惊喜地发现,这个女孩比她妈妈更聪慧。她顺着沙老师的指点,终于意识到是自己的多愁善感过多消耗了专注力。所有情绪和感受都没有错,错在她把偶然感受上升为人生信念!
沙老师循着孩子的信念底色,继续深挖,发现孩子最开始是很开朗的,但是自从度过一段孤独冷落的留守岁月,她就消沉了。孩子7岁那年,妈妈外出打工,将小小的她丢给了年迈的奶奶。每次站在荒凉的小院,她都感叹人生凄凉。
可不要小瞧了这段经历,它独特的感受一旦形成信念,就会让孩子的人生底色永远失去了亮度。
沙老师神奇地置换掉了那个灰暗无力的信念,让一种喜悦温暖充斥孩子身心。孩子睁开眼睛,发现看待世界的底色都在变,她的世界开始恢复生机。
日子就像树上的叶子一样,片片翻过。转眼就入了冬。寒假开学在即,艳霞惊喜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给了沙老师。
“沙老师,俺妮昨晚跟我说,寒假开学就想试试回学校!我太高兴了!我这一年多天天胸口堵得像大山,终于看到希望了!”
这份喜悦也定格在了沙老师的日历上:2024年12月26日。
2025年开春,孩子回归了校园。两个月后,艳霞又打来了电话。
“沙老师!俺妮这次月考,考了年级第二,你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啊?她从来没考过这么高过,你说她要是下次考不了这么多,再受了打击,又缩回家里不上学该怎么办?”
“怎么办怎么办!你这个妈妈,孩子不上学你愁,孩子上了学你还愁,孩子考不好你愁,孩子考好了你还愁!你是不是除了发愁不会干二事啊!”
“哈哈哈!”艳霞那大嗓门被敲响了。
向菏泽市政府领导汇报工作
四、当“心理疏导”遇上“孙子兵法”
整理完卷宗,沙老师刚要准备回家,接到一个重要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老领导,他稳重而不失条理,难掩急切:“沙老师,有没有做过考前焦虑综合症?我这边这个孩子2018年大学毕业后公考连考6次都失利,一次比一次难,这次好不容易进面试了,却焦虑到睡不着觉。一家人急得团团转,把这孩子都快逼疯了!还有三天就面试了,有啥抢救办法吗?”
“有。”这个清瘦的沙老师似乎从来不知道退缩是什么。
“那赶紧安排。需要什么支持您尽管说。不过……”他话音一转:“这孩子属于我辖区,是穷苦家庭出身,老爹还瘫在床上呢,咨询费够呛,不过我可以请您吃顿饭……”这领导也是个狠角,估计没有开空头支票的习惯。
“您这顿饭可贵哈。您安排孩子到您办公室吧,我这就过去。”
老领导的办公室透着威严素净。沙老师一眼扫过去,也就一个沙发能凑合用一下。
孩子早就等候多时,桌上摆好了洗干净的杏子。黄澄澄的,让人很有食欲。
“孩子你睡不着觉持续多久了?”
“两三个月了吧。睡不着我就刷会手机,直到刷累了,才能睡过去。那时候都是凌晨4点多了。”
“入睡难,睡着能踏实吗?”
“可以,倒是不做梦。但是家人不理解,总是以为我不上进,临考试了还刷手机。总是训我,批评我,我在家里很没地位,很压抑。”
“几点起啊?”
“十点多。我起来后就照顾爸爸了,干干这干干那,啥活都干,却哪样都不入他们眼,觉得我干啥啥不行,慢慢地我有时候也这么认为了。”说着,这个孩子就控制不住地哭起来。
“还有三天就面试了,你这个状态,肯定是过不去了……”这姑娘停止了哭声,惊诧地看着沙老师。
“我不想欺骗你,面试官主要看状态,你这个状态肯定考不过啊!”
“爱的再教育”教师公益沙龙现场
她低下头,哭得更猛了。
“我跟你讲讲原理哈孩子,”赶紧补充道:“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一个网络,如果你太急于要结果,整个神经系统就会很紧绷,脑回路就容易卡壳。当面试官给你出题的时候,你神情紧张,身体僵硬,思路必然卡顿,大脑懵圈空白,你觉得能拿到高分吗?”
“6年了呀,我要考不过,以后该怎么办呢?”她绝望极了。
“明年接着考呗。这次咱就去练练场,从培养自信开始。来,我先帮你清理一下自己长期积压的紧张情绪,这些情绪没有释放都会沉淀在你五脏六腑,不及时处理,会引起器质性病变。”
看得出她似乎除了接受也没有更多选择。
随着疏导的深入,她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疏解了焦虑情绪,又给孩子做了正向引领,很明显地看到孩子气色越来越自然。
这次疏导,沙老师尤其用心,做了足足两个多小时。深夜11点,终于结束了这浩大而深刻的心灵之旅。
静待花开。
第二天,孩子主动发信息:“沙老师,昨晚上一觉睡到天亮,没有做梦,起床也没有太大抗拒感。今天下午,自己有心劲出去走走了,走在路上感觉比以前轻快,心情比之前好。”
“太棒了!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哦,心情起伏很正常,注意调节。人生处处是考场,考场在心不在外哈。”
直到面试前,孩子还在跟沙老师汇报:“刚过去的这两天心情都比较平稳,好像之前笼罩在头顶的乌云终于有了缝隙。这两天都没有做梦,感觉休息得很好,白天也不觉得累,没有之前的那种焦虑和倦怠了。感觉这次考试也能轻松拿捏了。”
“这状态就对路了。马上进考场了,去冲刺吧孩子,记住哈,紧张中保持松弛哈。”
……
孩子发挥很好。
菏泽市世界牡丹大会开幕式现场
6月底,孩子家长专程来报喜:
“面试考过了!孩子的工作方向已经确定并且公示于网络啦!”
家长们纷纷问:“沙老师,你用的什么招啊,这么灵?”
沙老师笑:“唉,啥招都没使,就用了咱老祖宗留下的一个宝贝。”
“宝贝?老祖宗偏心,就留给了你自个儿!快说啥宝贝?”
“《孙子兵法》。网上几块钱一本。”
有家长面露惭愧,“唉,没文化倒是不要命,可是要了孩子的前途啊。”
还有家长打趣道:“见咨询师不可怕,就怕咨询师会兵法!”
在北京家里,还是那个问题,我反复问自己:“这个时代,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怎样一种爱?应该由谁给?怎么给?”通过沙老师简单的几个案子,我发现她不仅是问题发现者,她还是问题的终结者。不管怎么复杂的问题,只要到她手,她总能给出方法和思路。
我又问自己:“我为啥对沙老师这样一个平凡老师保持持久关注?”我这70年来见过的名人、学者、官员、精英也算不少,但是有多少人愿意深入百姓家?又有多少人愿意去触及人心的问题?
而她,一直在默默地努力做着。
想到这,我立马抄起电话问她:“你下一步还有什么计划,还需要什么支持?”
电话那头,她想了想,说:“想给家乡留一份礼物。希望能在花海中看到学子的身影,在联合国闻到牡丹的花香。”
“好!宇宙接收到。马上安排!”
《中外名流》杂志
《中外名流》杂志2010年创刊,是海内外各界名流精英的一个舞台,是促进中外各界领军人物互通有无、交流合作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