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着歌过日子
——那些藏在旋律里的人生道理
(散文)
作者:廖培军
周末傍晚跟家人逛高州城东公园,远远就听见二胡的调子飘过来——是《外婆的澎湖湾》,拉二胡的大爷坐在石凳上,手指在弦上翻飞,脚边还放着个搪瓷杯;周围围了一圈人,有位穿花衬衫的阿姨跟着节奏轻拍大腿,夕阳把所有人的影子都拉得长长的,暖融融的风裹着歌声,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我牵着孙儿刚站定,花衬衫阿姨就笑着伸过手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胳膊:“来一起唱啊,人多热闹。”我有点慌,怕调子跑了,可开口唱到“晚风轻拂澎湖湾”时,身边不知谁接了一句,沙哑的嗓音混着我的调子,竟格外顺耳。孙儿在旁边拍手跳着喊“爷爷加油”,老伴儿笑着跟着哼,那一刻突然觉得,唱歌哪用管什么技巧,心里敞亮,有人陪着一起唱,就特别好听。
摸了摸孙儿抓着我衣角的小手,倒想起不同时候唱歌的滋味,其实有很大差别。年轻时跟朋友挤在KTV包厢里,麦克风抢来抢去,有人唱《敢问路在何方》跑了调,其他人就跟着吼,笑声盖过歌声,那时哪懂什么“稳气”,只知道大声吼,唱得越响越尽兴——那是热热闹闹里的莽撞,不用端着,不用怕错,就像当年闯世界,身边有伴儿,再难的路都敢走。
后来自己在家装了麦克风、铺了吸音棉,总对着屏幕琢磨《故乡的云》里“归来吧”的转音,练到嗓子发哑时,孙儿举着温好的茶水凑过来,奶声奶气跟着哼“天边飘过故乡的云”,跑调的样子让我笑出了声。我教他唱时故意放慢节奏,让他把小手按在我肚子上,感受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唱歌时慢慢瘪下去的节奏,他仰着头说“爷爷的肚子在跳舞”——原来“稳气”的道理,藏在这样的爷孙互动里,就像过日子,年轻时急着赶进度,想早点做出成绩,遇到挫折就慌神,后来才懂,慢下来不是偷懒,是把底气扎在实处,想念要慢慢说,路要慢慢走,稳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公园的合唱、KTV的欢闹,还是家里的爷孙对唱,到最后都发现:唱歌最动人的,从不是多完美的音准,而是开口时那份藏不住的真心。就像过日子,热闹有热闹的好,独处有独处的妙,陌生人间的善意、家人间的陪伴,都是让日子暖起来的光,重要的是把心里的滋味,好好唱出来、好好过下去。
其实唱歌跟过日子,是同一个道理——不用非得揪着“唱得多好”不放,也不用纠结“日子得有多顺”,关键是在调子起起落落里,把心里的滋味细细品透,这过程里藏的道理,比什么都实在。
就像上次在公园唱《外婆的澎湖湾》,我唱到“白浪逐沙滩”时突然破了音,脸一下子红了,结果花衬衫阿姨笑着接了句:“我们这是浪花跳着走呢,多生动!”周围人都笑了,尴尬瞬间没了。这像极了过日子,谁没摔过跤、犯过错?以前我总怕出错,做事小心翼翼,后来才明白,偶尔的“破音”不可怕,就像日子里的磕磕绊绊,有人帮你圆个场,自己放宽心,反而让日子更鲜活、更有滋味。
唱歌最要紧的是“带着感情唱”,过日子最该有的是“捧着真心活”。之前教孙儿唱《萱草花》,他问我“太奶奶的花为什么开在院子里”,我跟他讲起小时候母亲在院子里种萱草的事——母亲总说萱草是“忘忧草”,我难过时她就摘一朵插在我衣襟上。说着说着再唱,声音里自然多了温柔,孙儿也跟着静下来,轻轻拉着我的手。以前我总算计得失,觉得赚得多、过得体面才好,后来才懂,真心比什么都重要:对家人多一分陪伴,对陌生人多一分善意,就像唱歌时带着感情,日子才会暖,才会有味道。
同一首歌,不同年纪唱,滋味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日子教会我们的成长。小时候唱《敢问路在何方》,只觉得“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的调子有劲,想的是取经的热闹;如今再唱,看着孙儿跑调却认真跟着哼的样子,才懂“路在脚下”四个字的重量——那不是轻快的调子,是扛着家庭责任往前走的坚韧,是知道前路有难,也愿意一步一步踏实地走。歌没变,是我们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让旋律有了新的意义;人生也是如此,不是世界变了,是我们的心境变了,才看懂了日子里藏的门道。
唱歌到最后,讲究“收放自如”——该激昂时不怯场,该温柔时不张扬;人生到最后,也求一个“张弛有度”——该拼搏时不偷懒,该放下时不执着。现在再唱《弯弯的月亮》,我不会像以前那样使劲喊,而是慢慢收住尾音,想起小时候跟父亲在河边看月亮的场景,心里少了浮躁,多了踏实。就像现在逛城东公园,不再急着加入合唱,而是先陪孙儿听一会儿二胡,看老伴儿跟大爷阿姨聊家常,明白日子不用赶,有人同行、有人牵挂,就是最好的模样。
说到底,唱歌不是为了当“歌神”,过日子也不是为了成为“完人”。从KTV里朋友间的喧闹,到家里孙儿递来茶水时的合唱,再到公园陌生人递来的微笑,唱着唱着就懂了:气要沉,心要真,路要稳,别跟自己较劲;过着过着就明了:不完美才是常态,有温度、有陪伴才叫人生。
现在每次路过城东公园,只要听见《外婆的澎湖湾》的调子,我都会拉着孙儿走过去。他会主动找花衬衫阿姨拍手,我会跟着大爷的二胡慢慢唱,风里的歌声还是那样不完美,可心里的暖,却比任何时候都满。原来最好的歌声,是把日子的烟火气唱进旋律里;最好的人生,是把平凡的日子,过成有人陪伴、有歌可唱的模样。
作者简介
廖培军,男,广东高州人,政治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
(图文供稿:廖培军)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