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寒露(押十一尤韵)
唐增虎(山东)
风紧蝉声歇,霜轻菊色稠。
疏林飘坠叶,浅渚泊归舟。
夜永砧音远,天高清漏悠。
添裳怀故旧,明月满西楼。
诗歌:《秋雨》
唐增虎(山东)
云把褶皱里的凉,轻轻抖落
先吻湿空调外机的锈迹
再顺着窗沿,在玻璃上写一行模糊的诗
它偏爱早高峰的街道
与撑开的伞骨撞出细碎的响
有人护着公文包奔跑
水花里,浮着半块凉透的面包
风裹着冷意添了笔,说:凉了,凉了
檐角风铃顿了顿,接住半阙夏的余音
最是枝头那番挣扎——
雨珠敲得叶尖发白,先蜷起金边的骄傲
再纵身,扑向湿漉漉的道
午后换了节奏
在咖啡馆的玻璃上画倾斜的线
指腹擦出的笑脸
转瞬间被新的雨痕吞掉
有人拉紧衣领,踩过满地碎响
那不是叹息,是季节在换妆
霓虹将雨丝染成断续的琴弦
教落叶抱着水珠跳舞
每片旋转的影子
都像未接住的叹息,碎在水洼里
直到黎明漫过草尖
它才蜷成露珠,悄悄吻过带霜的花瓣
然后,随第一缕光隐去
只留泥土记得
这场关于告别、换妆
与新生的絮语

诗歌评析:《秋雨》1. 意象的层次感与延展性
诗人以“云抖落褶皱里的凉”开篇,将秋雨拟作一位细腻的叙事者,从“空调外机的锈迹”到“咖啡馆玻璃上的笑脸”,现代生活意象与自然雨痕交织,形成时空蒙太奇。尤其“水花里浮着半块凉透的面包”一句,用食物残影隐喻都市人的匆忙与孤独,冷峻中见温情。
2. 动静结合的韵律美
诗中雨态多变:早高峰时“撞出细碎的响”,屋檐下“接住半阙夏的余音”,至深夜“教落叶跳舞”,通过拟声词(碎响)、动作词(蜷起、扑向)构建听觉与视觉的双重节奏。末段“蜷成露珠”与首段“抖落凉意”呼应,形成闭环结构,暗合生命循环。
3. 情感张力与哲思
“不是叹息,是季节在换妆”点明主题——秋雨并非哀伤,而是自然的更迭仪式。叶尖雨珠“蜷起金边的骄傲”与“纵身扑向湿漉漉的道”,以拟人化挣扎展现生命终结的壮美,而“泥土记住絮语”则将短暂升华为永恒,留白处引人回味。
总结:此诗以雨为镜,折射现代人面对季节更替的复杂心绪,语言凝练如雨滴,每一落点皆成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