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坝豆腐节赋
李正银
金秋共庆丰收节,溶江满豆香;五通百味豆腐韵,西坝魅力携。四届西坝豆腐节,一方豆腐百变花样;五届乡村振兴赛;舌尖非遗恭敬桑梓①。旧梦重温,“西坝豆腐”美食独甲天下;奇特美景,“桫椤峡谷”揭开面纱神秘。沫溪河畔,“伯承钓鱼”再现伟人英姿;有求必应,“法海寺庙”笔墨可见羲之。
一、厨艺比拼,菜香四溢西溶镇七支参赛列阵,灶台展现绝活;广场上游客乡邻众多,冒雨撑伞云绮。传统经典一品②,熊掌灯龙,咸黄雪衣鸡抓;创新乾坤八卦,翡翠白玉,春意盎然方剂。形如春天竹笋,颜色色彩斑斓;订餐枯又八桌,热度更胜往季。千人豆腐盛宴,则让味蕾沉醉;豆腐常吃常新,每届必有惊喜。豆腐西施③甄选,西坝三绝④精彩;磁吸效应火爆,带动百万大计。
二、传承久远,名扬国际西坝古镇,气候温润;东有岷江,中有沫溪。冰凉水井,甘甜清冽;小粒黄豆,油少浆喜。西坝豆腐,肇于东汉⑤;精在唐宋,兴盛万历。共和圆年,洁白细嫩;绵软化渣,四川非遗。莫老二⑥,遇仙彩云;陈拷老⑦,家传绝技。皮肤退尽见精华,白如玉;旋转磨砻流浆液⑧,细若脂。西坝街,自立门户开店,品牌各领风骚;杨俊华,第七代传承人,荟萃佳肴美食。
三、坚守匠心,烹饪美食漉珠磨雪,脱凝豆糜⑨。植物肉肴,名气云集。传统制作,石磨旋天转地;一丝不苟⑩,滤网去渣浆液。旺火沸琼浆,卤水凝霜雪;快刀割方正,灶釜氲清气。旁观其色,美人肌肤,若脂若玉;抚摸其形,绵软柔韧,风华质丝。选、泡、磨、烧、滤、包,工艺独特;烧、炸、炒、熘、蒸、拌,烹饪至极。红油麻辣烫绵,软嫩香鲜,酸甜味美极佳;白油玉嫩似髓,色彩油亮,淡雅清醇奇迹。
四、名店助力,品牌传奇西坝豆腐,声名远扬赤县;每逢节假,宾客如流乡里。西坝豆腐宴,尝尽天下稀。灯笼豆腐:皮酥脆鲜,唇齿留香;
剁椒豆腐:鲜嫩如玉,色香味齐。雪衣豆腐:寿桃模样,回味醇迷。庆元老店:祖传煎、炸、蒸、滑、溜、酥,风味独特迷人;三八饭店:当地麻、辣、嫩、软、香,棒,原味原汁合宜。方德饭庄:熊掌豆腐,酥软香浓,愈加柔嫩迎客;
黄瓜瓢店,香包豆腐,各种口味,香嫩溢口大器。
注释:①桑梓:借指故乡。出自《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②一品:“一品豆腐宴,尝尽天下鲜;美味甲环宇,疑似活神仙。”“四川豆腐甲天下,西坝豆腐冠四川。”
③豆腐西施:西施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后来把她当做美女的代称。也叫西子。豆腐西施出处是鲁迅的《故乡》里的杨二嫂。称杨二嫂“豆腐西施”,即豆腐美人。电视剧《豆腐西施杨七巧》。
④西坝三绝:即西坝豆腐、西坝生姜和西坝米酒。
⑤豆腐始于东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豆腐》: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相传公元164年,由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大炼灵丹妙药,以图长生不老,多年以后,丹是没炼出来,却意外地点出了豆腐。后来人们尊奉刘安为“豆腐神”。
⑥莫老二:莫老二家住西坝镇凉水井,因家贫三十好几还孤身一人,与老母相依为命。天上的彩云仙子看他勤快、善良、孝道,便化作乞讨的村姑昏倒在莫老二家门口,被莫老二收留,一起生活。天上缺少了彩云,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将把彩云仙子捉拿回去。两人才出生几天的儿子哇哇大哭,彩云仙子悲痛欲绝,边走边哭说:“老二,用凉水井的水磨豆子熬豆浆喂孩子……”从此以后,莫老二天天磨豆浆喂儿子。儿子长到五六岁,活泼可爱,聪明调皮,一天,竟把熬盐巴的卤水倒进豆浆里,莫老二回来,豆浆已凝固成白白嫩嫩的东西,一尝,味道不错,豆腐就此诞生。
⑦陈拷老:《嘉州府志》载,与赵匡胤比剑论道于华山的陈抟老祖,曾隐居于西坝境内的圆通寺,炼丹未成却炼出了西坝豆腐。
⑧磨砻:元·著名女诗人郑允端《赞豆腐》:“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
⑨漉珠磨雪:元·张劭诗“ 漉珠磨雪湿霏霏,炼作琼浆起素衣。”豆糜:南朝·梁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十五日作豆糜。”《新唐书·韦贯之传》:“居贫,噉豆糜自给。”
⑩一丝不苟: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作家走进西坝·2025笔会
2025年9月23~24日,乐山市五通桥区第四届“西坝豆腐”美食文化节暨第五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大赛在西坝镇举行。
千人豆腐宴
豆腐西施评选
特色农产品展销
西坝豆腐节赋评析
李正银的《西坝豆腐节赋》以四章结构,全景式展现了四川乐山西坝豆腐节的文化魅力与产业活力。全文以骈赋为体,融合历史、工艺、节庆与品牌叙事,堪称饮食文化书写的典范。
一、节庆盛况的生动描摹
首段以金秋丰收开篇,通过冒雨撑伞千人豆腐盛宴等细节,再现了豆腐节万人空巷的热闹场景。对翡翠白玉熊掌豆腐等菜品的刻画,既突出厨艺之精,又暗合食不厌精的饮食传统。豆腐西施的典故运用,更添民俗趣味。
二、历史渊源的巧妙钩沉
次段追溯西坝豆腐肇于东汉的千年历史,从冰凉水井的独特水质到第七代传承人杨俊华的当代案例,将地理环境与人文传承巧妙结合。莫老二遇仙的传说,赋予非遗技艺神话色彩。
三、工艺美学的诗意呈现
第三段以漉珠磨雪旺火沸琼浆等诗化语言,完整呈现古法工艺。若脂若玉的质感描写,将豆腐提升至艺术高度。红油麻辣与白油玉嫩的味觉对比,突显百变花样的核心主题。
四、品牌叙事的文化升华
末段通过庆元老店方德饭庄等名店案例,构建起从家庭作坊到产业品牌的演化图谱。灯笼豆腐雪衣豆腐等创新菜式的命名,既保留传统韵味,又体现当代创意。
艺术特色
骈散结合,用典自然,感官通感,堪称饮食文化书写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