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亚圣孟子为中华民族留下的遗产不是孟府,也不是孟庙,更不是孟林,而是“四个大”:“博大的人文情怀,伟大的人格力量,宏大的道德支柱,重大的责任担当。”(孟国泰语)今选孟子为《中华成语》贡献的200个成语,以飨读友。
一、梁惠王篇
1. 始作俑者:首作恶例者。(“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 引领而望:伸长脖子盼。(“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3. 明察秋毫:目光极敏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4. 缘木求鱼:方向错误必无功。(“犹缘木而求鱼也。”)
5. 顾左右而言他:支吾其词避本题。(“王顾左右而言他。”)
6. 水深火热:极端痛苦境地。(“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7. 箪食壶浆:百姓热情犒军。(“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8. 出尔反尔:言行前后矛盾。(“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9. 放辟邪侈:肆意干坏事。(“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0. 流连忘返:沉迷忘归。(“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
11. 匹夫之勇:个人血气之勇。(“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12. 敌众我寡:兵力对比悬殊。(“敌众我寡,请姑缓之。”)
13. 安富尊荣:安定富足尊贵。(“安富尊荣而天下悦。”)
14. 危急存亡:国家生死关头。(“危急存亡之秋也。”)
15. 寡不敌众:少数难抗多数。(“寡固不可以敌众。”)
16. 地利人和:地理优越人心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得助不义孤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 操之过急:处理过急反败。(“操之过急则败。”)
19.五十步笑百步:自己亦错却讥人程度更重。(“或百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二、公孙丑篇
20. 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反坏事。(“宋人闵苗不长而揠之。”)
21. 事半功倍:费力小收效大。(“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22. 出类拔萃:才德超群。(“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23. 与人为善:助人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
24. 为富不仁:贪财者薄德。(“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25. 赤子之心:纯真初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26. 手舞足蹈:喜极而舞。(“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27. 闻过则喜:虚心接受批评。(“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28. 发政施仁:行仁政。(“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29. 仁者无敌:仁德天下无敌。(“仁者无敌于天下。”)
30. 大旱望云霓:急盼解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
31. 以力服人:压服非心服。(“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32.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33. 名正言顺:名义正当则顺畅。(“名不正则言不顺……”)
34. 恶醉强酒:怕醉却偏喝。(“恶醉而强酒,伤生也。”)
35. 持志养气:坚定志向涵养气。(“持其志无暴其气。”)
36.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正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7. 难言也:难以言表。(“难言也,其为气也。”)
38. 告子先我不动心:别人已能不动心。(“告子先我不动心。”)
39. 辞命之任:辞令职责。(“我于辞命则不能也。”)
40. 管晏之功:管仲晏婴功业。(“管晏之功可复许乎?”)
41. 曾西蹙然:肃然敬畏。(“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42. 隘与不恭:偏狭不敬。(“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43. 百世之师:百代师表。(“圣人百世之师也。”)
44. 金声玉振:集始终于完美。(“金声也者始条理也……”)
45. 集大成:汇众美于一。(“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三、滕文公篇
46. 民贼独夫:残害百姓之君。(“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47. 阳奉阴违:表面遵暗中违。(“阳奉而阴违之也。”)
48. 摩顶放踵:劳苦不顾身。(“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9. 陈善闭邪:献善言塞邪心。(“陈善闭邪谓之敬。”)
50. 为仁不富:行仁难聚财。(“为仁不富为富不仁。”)
51. 乱臣贼子:犯上作乱者。(“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52. 吊民伐罪:慰民讨罪。(“吊其民而伐其罪。”)
53.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须父母主媒。(“不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54. 授受不亲:男女不亲手递。(“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55. 以文会友:以学问结友。(“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6. 好为人师:喜当人师不谦。(“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57. 充耳不闻:故意不听。(“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58. 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9. 一傅众咻:环境干扰难成学。(“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
60. 齐东野语:道听途说。(“此齐东野人之语也。”)
61. 有过之无不及:只有超过没有不足。(“古之人有过无不及。”)
62. 坐于涂炭:陷绝境。(“坐于涂炭之中。”)
63. 率兽食人:暴君虐民。(“率兽而食人也。”)
四、离娄篇
64. 离娄之明:视力绝顶。(“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
65. 规矩方圆:标准法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66. 为渊驱鱼:把力量推向敌方。(“为渊驱鱼者,獭也。”)
67. 不虞之誉:意外赞扬。(“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8. 求全之毁:苛求反招毁。(同上)
69. 一暴十寒:勤少惰多。(“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70. 好善乐施:喜行善事。(“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
71. 一介不取:丝毫不苟取。(“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72. 一毛不拔:极端吝啬。(“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73.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74.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难两全。(“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75. 舍生取义:为义献身。(“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舍生而取义者也。”)
76. 嗟来之食:带侮辱性施舍。(“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7. 杯水车薪:力小无济于事。(“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78. 天将降大任:大责之前先磨炼。(“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79. 动心忍性:经磨炼而坚。(“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激励生存。(“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1.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施于四体,不言而喻。”)
82. 西子蒙不洁:美沾污亦被弃。(“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83.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84. 视如寇仇:极端仇视。(“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85. 可观可法:值得取法。(“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
86. 绰绰有余:宽绰有余。(“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87. 好勇斗狠:逞强斗殴。(“好勇斗狠,以危父母。”)
五、万章篇
88. 却之不恭:拒受反失礼。(“却之却之为不恭。”)
89. 盛德之至:德极崇高。(“盛德之至也。”)
90. 班门弄斧:在行家前卖弄。(“班门之弄斧斤也。”)
91. 不得已而去:被迫离开。(“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92. 大孝终身慕父母:终生敬父母。(“大孝终身慕父母。”)
93. 德惠流行:仁德广被。(“德惠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94. 君权神授:天命予君。(“天与之,人与之。”)
95. 天命靡常:天命无常。(“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96. 禅让制度:传贤不传子。(“唐虞禅,夏后殷周继。”)
97. 亲之欲其贵:爱亲望其显。(“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
98. 孝子之至:孝子极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99. 以意逆志:以己意推作者志。(“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00. 知人论世:知其人并论其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101. 友于兄弟:兄弟相爱。(“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102. 声闻过情:名声超实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103. 挟贵而问:倚势发问。(“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皆所不答也。”)
104. 再实之木根必伤:过荣反招损。(“再实之木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105. 百里奚自鬻:贤者曾自卖。(“百里奚自鬻于秦。”)
106. 伊尹割烹:贤者曾佣工。(“伊尹以割烹要汤。”)
107 孔子主痈疽:圣人亦屈就。(“孔子主痈疽瘠环也。”)
108. 于卫主颜雠由:所托非完人。(“于卫主颜雠由。”)
109. 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所主知其人。(“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
六、告子篇
110.旷夫怨女:单身男女。(“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111. 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为天性。(“食色,性也。”)
112. 仁内义外:仁在内心义在外界。(“仁,内也;义,外也。”)
113. 性无善无不善:性本中性。(“性无善无不善也。”)
114. 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环境定善恶。(“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115. 有性善有性不善:先天定善恶。(“有性善,有性不善。”)
116. 富岁子弟多赖:丰年少年多懒。(“富岁子弟多赖。”)
117. 梏亡之矣:束缚而亡。(“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118. 夜气存养:静夜养正气。(“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119. 平旦之气:清晨清明之气。(“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
120. 旦昼之所为:白日行为。(“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121. 操存舍亡:把持则存舍弃则亡。(“操则存,舍则亡。”)
122.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隐微处最显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123.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禽差别微小。(“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124.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民弃君存此差别。(“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125. 禹之声尚文王之声:禹乐高于文王乐。(“禹之声尚文王之声也。”)
126. 五霸之假:五霸假借仁义。(“五霸者,假之也。”)
127. 久假而不归:长期假占不还。(“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七、尽心篇
128. 尽其心者知其性:充分反省可识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129. 知其性则知天:识性即知天命。(同上)
130. 存心养性:保存本心涵养性。(“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131. 夭寿不贰:寿夭皆一心。(“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132. 修身以俟之:修己以待命。(同上)
133. 莫非命也:一切皆天命。(“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134. 顺受其正:顺受正命。(同上)
135. 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知命者避险。(“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136.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行义而死为正命。(“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137. 桎梏死者非正命也:犯罪而死非正命。(“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138. 万物皆备于我:一切德我具备。(“万物皆备于我矣。”)
139. 反身而诚:自省而诚则乐。(“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140. 强恕而行:勉力行恕道。(“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141. 求仁莫近焉:求仁无更近路。(同上)
142.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忘己责而责人。(“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
143. 所求于人者重:责人重而律己轻。(“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144. 自任者轻:对自己要求低。(同上)
145. 有其善丧厥善:自夸其善则失善。(“有其善,丧厥善。”)
146. 安贫乐道:贫而守道自乐。(“饭糗茹草,若将终身焉。”)
147. 若将终身:愿终身如此。(同上)
148. 视不义富贵如浮云:视非义富贵若浮云。(“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
149.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50. 诸侯危社稷则置:君害国可废。(“诸侯危社稷则置。”)
151. 牺牲既成:祭品已备。(“牺牲既成,粢盛既絜。”)
152. 粢盛既絜:祭米已洁。(同上)
153 祭祀以时:按时祭祀。(“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154. 变置社稷:改立社稷神。(同上)
155. 禹稷颜回同道:圣贤同道。(“禹稷颜回同道。”)
156. 易地则皆然:换地亦如此。(“易地则皆然。”)
157.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可成圣。(“人皆可以为尧舜。”)
158. 尧舜与人同耳:尧舜亦常人。(“尧舜与人同耳。”)
159. 子服尧之服:穿尧衣诵尧言即尧。(“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160. 鸡鸣而起:黎明即起。(“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161. 孳孳为善:勤勉行善。(同上)
162. 孳孳为利:勤勉求利。(“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
163. 舜跖之分:善恶别在利善。(“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164. 杨子取为我:杨朱为我。(“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165. 墨子兼爱:墨翟兼爱。(“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166. 摩顶放踵:同上重出
167. 一毛不拔:同上重出
168. 取义成仁:为义献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169. 所恶有甚于死者:有比死更恶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170. 患有所不避:宁死不避患。(同上)
171. 贤者能勿丧耳:贤者不失本心。(“贤者能勿丧耳。”)
172. 箪食豆羹:微小饮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73. 呼尔而与之:轻蔑给予。(“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74. 蹴尔而与之:脚踢给予。(“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75. 万钟则不辨礼义:厚禄忘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76. 宫室之美:华美住宅。(“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77. 妻妾之奉:妻妾侍奉。(同上)
178. 所识穷乏者得我:接济熟人得感恩。(同上)
179. 失其本心:丧失初心。(“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80. 仁远乎哉:仁并不远。(“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81. 舜何人也:舜亦人我亦人。(“舜何?人也。予何?人也。”)
182. 有为者亦若是:有为者皆能成。(“有为者亦若是。”)
183. 食前方丈:饮食极丰。(“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184. 般乐饮酒:纵酒作乐。(“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
185. 在彼者皆我所不为:彼所为皆我不为。(“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
186. 在我者皆古之制:我所行皆古制。(“在我者皆古之制也。”)
187. 君子三乐:君子三件乐事。(“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88. 父母俱存:父母健在。(“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189.兄弟无故:兄弟健在。(同上)
189. 仰不愧于天:抬头无愧天。(“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190. 俯不怍于人:低头无愧人。(同上)
191.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得英才教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92. 王天下不与存:王权不在三乐内。(“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93. 君子所性:君子天性。(“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
194. 大行不加:大行于天下不增性。(同上)
195. 穷居不损:穷困不减性。(同上)
196. 分定故也:本分已定。(“分定故也。”)
198. 君子必自反:君子必自省。(“君子必自反也。”)
199. 自反而仁:自省已仁。(“自反而仁矣。”)
200. 自反而忠:自省已忠。(“自反而忠矣。”)
整编:阿鹰(AI)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