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求索”是本次展览的主题,也是贯穿中国书画发展历程的精神内核。书画名家们一生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他们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或突破常规,另辟蹊径;或融汇中西,博采众长。他们在笔墨间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用作品诠释着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理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艺术魅力的世界,感受书画名家们的艺术追求与探索之路。在这里,您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书画作品,更能领略到艺术家们的风采和他们背后的故事。愿这次展览能给您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也愿您在艺术的道路上,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追求与梦想。
文/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梁江题《求索》
梁江,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文旅部、教育部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等。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后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广州文艺》月刊主编、《美术》月刊编辑部主任、《东方》月刊副总编辑、中国艺术博览会艺术主持等。近40余年来,作为主要执笔者之一参与《中国美术史》、《中华艺术通史》、《黄宾虹全集》等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撰写。已出版《中国美术鉴藏史稿》、《广东画坛闻见录》、《美术概论新编》、《美术学探索》、《西樵小札》等多种个人专著,发表学术论文400余万字等。书法、绘画和学术研究相辅而行,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及国外参展。近年多次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览,印行《梁江书画选集》等多种画册。
梁江的著述重点在美术史论方面,注重专题研究。作为主要执笔者参与《中国美术史》、《中华艺术通史》、《黄宾虹全集》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撰写工作。已出版《中国美术鉴藏史稿》、《广东画坛闻见录》、《美术概论新编》、《美术学探索》等多种个人专著,编著《我看冰兄》、《学术与人生》及多种书籍画册,发表学术论文400余万字等。《美术概论新编》30万字,内容涵盖了美术各主要领域,重视美术自身的动态变化和静态分析,注重基础理论归纳,结构清晰且文笔生动,著名前辈学者佟景韩推为“多年未见的好书”。
苍山如铁 (中国画) 83x68cm 2014年
《中国美术鉴藏史稿》,是中国第一部美术鉴藏通史,引起学界广泛反响。《广东画坛闻见录》在区域美术史研究方面也备受好评。除了史论的著述,梁江关注当下的美术创作和理论状态,经常撰写切入现状的论评。他以思维敏锐,观点明晰,文笔生动著称。著名美籍华人画家汪澄撰文说梁江“是一个大胆、直率的人。在太多歌功颂德的应酬文章之中,真是凤毛麟角”。除个人研究和著述,梁江策划、组织过多项全国性的大型学术活动,如“95中国艺术博览会”、“迎新千年美术理论研讨会”、“全国少数民族美术创作理论研讨会”、“新时期中国人物画创作研讨会”、“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等大型活动。2004年8月策划、主持的“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系列展览”,产生了国际性广泛影响。梁江曾应邀为清华大学授课,任北京大学研究生论文评审专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答辩委员等。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或录制访谈节目,应邀参与北京市、深圳市等重大文化项目论证,经常参与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等。近年,任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团长,出访瑞士、日本等国家。
吹绿东风又一年 (中国画) 69×69cm 2024年
梁江成为“学者型艺术家”,在50年学术积累和艺术实践中,构建了一座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美学桥梁。身兼美术史论家、教育家与艺术家三重身份,艺术创作以学术为根基,以笔墨来问道,艺术实践与学术研究互为表里,作品不仅富于文人趣味,更带有现代思想的思辨深度。(《中国美术报》2025年3月24日,总393期)
故乡的云 (中国画) 138x69cm 2018年
梁江先生是改革开放时代迈入艺坛並成名成家的一代美术史论家代表。他具有坚定的文化信念和高远的学术抱负,在艺术治学上视野宽广,学养深厚,思锋敏锐。他始终活跃在中国文化艺术界前沿,曾参与多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策划和主持众多大型美术展览与学术研讨活动,发表的学术专著及论文达数百万字。他的艺术行履和中国美术的当代进程同频共振,在艺术史研究和美术理论建构上著述丰厚,成果斐然,为当代中国美术史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江行图 (中国画) 97x90cm 2025年
梁江是新时期以来有重要影响的美术史论家。他的《中国美术鉴藏史稿》有重大学术价值,一批学术著述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他的书画作品功底深厚、风格鲜明,有学者风范。梁江潜心为学、低调处世,对美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美术报》2025年3月24日,总393期)
梁江 仁者乐山 (中国画) 90×97cm 2024年
林蓝(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美协主席、广州美院党委书记):梁江是从广东走向全国的杰出美术理论家、学者和书画家,其艺术生涯与改革开放时代紧密相连,是广东美术界的骄傲,也是中国美术发展的生动缩影。梁江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之后北上任职,在多个重要岗位积极策划和组织全国性学术活动,为广东美术在全国舞台上争取了更多机会。他对广东美术变革的深刻见解,推动了相关研究和展览开展。回归母校后,梁江推动口述史项目,为广东美术界积累了珍贵的资料。(《中国美术报》2025年3月24日,总393期)
绿满山乡 (中国画) 138x69cm 2018
梁江是中国美术界卓有成就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美术理论家。在艺术创作上,作为学者型艺术家,他展现出“左手执卷、右手挥毫”的从容,是“知行合一”的典范。梁江自幼临习名家法帖,苦练各种书体,在书法上积累了扎实的童子功,后来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接受了良好的油画科班训练,可谓中西兼修,书画兼擅。早年他虽然更多侧重于美术批评和史论研究,但他一直坚持书法临习和创作,重视艺术实践对学术研究的助益。退休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艺术创作上,推出了一大批出色的书画作品,并在广东各地举办个人作品巡回展,让书画界蓦然见识其艺术功业的另一煌煌侧面。深厚的理论学养和训练有素的专业技能,构成其出手不凡的笔力,也铸成其作品面貌的风格个性。他的山水花鸟画作,既有油彩的厚重斑斓又有水墨的轻盈飘逸,灵动中可见磅礴,奔放中透着诗意;他的行草书法取法诸家而不着痕迹,既有学识涵养的深沉,又有审美激情的奔涌,飞扬洒脱的笔风中蕴含桀骜不羁的筋骨。这种“以学养艺、以艺证学”的独特路径,让他的艺术创作带着思想的光华,也让他的学术研究葆有审美的温煦。
浓夏 (中国画) 100×95cm 2014年
暖冬 (中国画) 97×90cm 2022年
恰是新寒细雨时 (中国画) 69×69cm 2024年
青山铁铸成 (中国画) 124×124cm 2024年
清和图 (中国画) 138x138cm 2025年
秋声赋 (中国画) 248×129cm 2024年
山梅 (中国画) 138x138cm 2025年
十月红 (中国画) 138x69 cm 2025年
水乡 (中国画) 138x69 2014
铁山 (中国画) 138x69cm 2018
无题 (中国画) 69x68cm 2018年
嫣红 (中国画) 100×95cm 2014年
嫣红 (中国画) 128×69cm 2022年
榆林印象 (中国画) 138x69cm 2018年
雨意 (中国画) 69x68cm 2014年
紫气东来 (中国画) 97x180cm 2016年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