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日,秋意渐浓,我们一行九人自肥城启程,奔赴邯郸赴外甥女的回门宴。这场早定的相聚,因节日的喜庆更添了几分热切的期待。
10月2日清晨,为避假日高速拥堵,天刚蒙蒙亮,我们便整装出发。车窗外,细密雨丝斜斜飘落,同行亲友笑言这是邯郸的“喜雨”,专为新人回门宴送来吉祥。披着这份自然馈赠的特殊祝福,我们一路向北,朝着这座承载三千余年历史的古城疾驰。
九时许,车辆顺利驶入邯郸境内,黄梁梦高速出口旁,新娘的姨夫侯方同先生已冒雨等候。他挺拔的身影在雨中格外暖心,而我们抵达的刹那,雨势渐歇、天色微晴,仿佛特意为行程扫清障碍。侯先生热情招呼我们上车,首站便带我们前往邯郸标志性名胜——黄粱梦吕仙祠。
作为北方著名道教圣地,这里承载着“黄粱一梦”的经典传说。穿行其间,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碑碣林立,松柏苍翠。侯先生熟稔地讲述吕洞宾点化卢生的故事,众人听得入神。指尖掠过斑驳木柱,仿佛触到千年历史的厚重;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次第入目,每一处都透着岁月沉淀的古朴,让人恍惚穿越回传奇年代。
离开吕仙祠,我们前往邯郸古城。尚未靠近核心区,便见道路两侧停满车辆,人流摩肩接踵,临时停车场一位难求。身着制服的交警在路口疏导交通,哨声、指引声与车鸣交织,却秩序井然。侯先生迅速拦到景区观光车,我们迎着微风穿梭在街巷中。途中,他见路边烤肠摊热气腾腾,特意下车买了几支分给众人。咬一口,焦香外皮裹着鲜嫩肉汁,市井烟火味漫上心头,简单小食里满是他的细心周到。
游罢古城已至午后一点,侯先生带我们前往大表妹家。推开门,饭菜香扑面而来——东道主一家早已备好满桌家常菜,却迟迟未动筷,专等我们归来。看着温热的饭菜与家人关切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与过意不去。这份无需言说的亲情,恰似秋日暖阳,暖得人心里发烫。
傍晚,酒足饭饱后,侯先生提议带我们感受邯郸夜生活。行至邯郸道不夜城,未近便闻人声鼎沸,远望去,黑压压的人群如潮水涌动。挤入其中,才真切体会“人山人海”:华灯初上,整条街道被璀璨灯火妆点如白昼,飞檐翘角的仿古建筑与霓虹交相辉映;特色店铺前围得水泄不通,糖炒栗子、驴打滚等传统小吃的香气在人潮中弥漫。摩肩接踵间,孩子们的欢呼、商贩的吆喝、游客的惊叹交织,皮影戏、糖画等非遗展演台前更是里三层外三层,众人举着手机踮脚围观,热闹氛围似火焰,将节日喜悦燃得滚烫。
随后我们前往丛台公园,作为邯郸城市名片,节日里的公园同样人气爆棚。园内亭台楼阁掩映在浓绿之中,护城河波光粼粼,将岸边灯火揉碎成星河。漫步青石板路,随处可见结伴而行的游客,人人脸上洋溢着节日的松弛与喜悦;车水马龙的入口处,满是国泰民安的祥和景象。
3日一早,回门宴开始前,我们随侯先生去看望他95岁高龄的老母亲。刚进院门,清甜香气便扑鼻而来——侯家四弟正端着刚蒸好的鸡蛋糕从厨房走出,橙黄的糕点透着细腻光泽,是专为老人准备的早餐。老人坐在堂屋藤椅上,精神矍铄,见我们进来,笑着招手让座。四弟将鸡蛋糕端到老人面前,老人熟练地拿起汤勺,从旁侧糖罐里舀了足足一两白糖撒上,动作麻利得不像近百岁之人。四弟打趣道:“咱妈就好这口甜,一辈子没改。”他还笑着说,老人眼不花耳不聋,家里六个儿女,未等进门,光听脚步声就能叫出名字。话音刚落,老人笑着点头,脸上皱纹里满是岁月沉淀的智慧与慈祥。一屋人围着老人唠家常,笑声阵阵,暖意融融。
上午11时58分,回门宴在《五谷丰登》大酒店宴会厅正式启幕。推开门,喜庆氛围扑面而来:淡雅装饰布点缀四周,娇艳红玫瑰与白百合错落摆放于餐桌与舞台之间,背景板上“百年好合”的鎏金大字格外醒目。宾朋满座,众人握手寒暄,目光不约而同聚焦舞台入口,静待新人登场。
主持人热情洋溢的开场白拉开仪式序幕,妙语连珠间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随后,新娘耿晓萱身着洁白礼服,挽着新郎毛利伟的手缓缓登台,两人脸上的甜蜜笑容,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最动人的是侯方同先生的脱稿致辞,作为新娘姨夫,他站在台上从容自如,言语真挚质朴——既有对新人“互敬互爱、共担风雨”的殷切嘱托,也有对两家人喜结连理的美好祝愿。无华丽辞藻,却字字饱含深情,精湛文采与真诚心意打动全场,台下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紧接着,新郎毛利伟表态发言。他略显紧张却语气坚定,承诺用一生照顾新娘、孝敬双方父母,朴实话语里满是年轻人的担当。新娘父亲也走上台,望着长大成人的女儿与稳重的女婿,眼中既有嫁女的不舍,更有托付的欣慰。他缓缓叮嘱:“往后日子要多包容、常回家”,简单话语里,藏着天下父母共同的期盼。随后,新人的同学依次登台,分享学生时代的趣事,逗得全场大笑,欢声笑语将氛围再次推向顶点。
此次邯郸之行,既有历史古迹的探访,也有城市烟火的触摸,更有亲情与爱情的深刻见证。踏上返程之路,车窗外风景后退,心中却满是不舍与温暖。愿新郎毛利伟与新娘耿晓萱,未来岁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愿侯老母亲福寿绵长;愿这份跨越千里的亲情,如邯郸古城般,经岁月沉淀,愈发醇厚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