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山花英才・翼彼钱塘——中国故事名家走进钱塘”暨“民间文学第三体”赋能钱塘故事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钱塘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杭州市钱塘区委宣传部主办,《民间文学》杂志社、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杭州市钱塘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建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钱塘新区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钱塘区各街道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活动旨在以“民间文艺与钱塘文艺潮”“‘民间文学第三体’赋能钱塘故事”为核心主题,汇聚中国故事名家与各界嘉宾,共话民间文艺创新,助力钱塘文化发展。
中国民协顾问、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民协名誉主席曹保明,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项目与刊物处处长、《民间文学》杂志社主编、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副主任刘未,杭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敏,钱塘新区党工委委员、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国娟,浙江省民协副主席、秘书长徐新,浙江省民协副主席、杭州市文联副主席、市民协主席朱军岷,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故事基地管理委员会主任郁林兴,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民协副主席、秘书长邵毅霞等嘉宾参加。活动由钱塘区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谭雪华主持。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获奖者、年度中国好故事获奖者等全国故事名家张国新、丰国需、方赛群、邢东、江永年、於全军、徐树建、孙瑞林、黄胜、甘桂芬、李燕、卢树盈、金颂军、姚海松、徐永忠、梁易、潘晓炜、缪丹、徐涛、吴晓武以及杭州市各区县市优秀故事创作者,钱塘区文联分管负责人、秘书长,各街道文联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应邀参加。
刘未对本次活动的顺利启动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民间故事是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时代的“精神镜像”。期望,通过本次活动,能推动“钱塘故事”从区域叙事走向国家话语体系,让各位名家的创作成果为民间文艺与区域文化融合发展提供鲜活范例,让澎湃涌动的“钱塘文艺潮”汇聚成新时代基层民间文艺繁荣的响亮品牌。
张敏强调,此次活动肩负着推动民间文学创新、发掘钱塘独特文化魅力的使命,是一场思想碰撞与灵感激发的盛会,也是杭州市文联与钱塘区委宣传部、区文联携手推动民间文艺繁荣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期望通过“民间文学第三体”创新探索,让传统故事与现代叙事产生共鸣,围垦精神与创新创业相互映照。
邵毅霞主持创作采风业务辅导与主题讲座。在创作采风业务辅导上,郁林兴以文艺作品要忠于事实、提炼正能量主题为核心,进一步凸显出钱塘地域文化特色提出意见。
在主题讲座上,曹保明围绕“故事家是撬动灵魂的民俗智者”这一话题,深入解析“民间文学第三体”在传统民间文学与当代创作融合中的创新价值,并提出其对地域文化挖掘、故事IP打造的实践路径。他建议,应从本土历史传说、现代发展实践中汲取灵感,通过“第三体”创作手法,让钱塘故事既有民间文艺的根脉,又具时代潮流的活力,为“钱塘文艺潮”品牌注入新内涵。“要聚焦钱塘文化的历史性、传承性与活态化,进一步挖掘钱塘文化的鲜明特色魅力,以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钱塘高质量发展。”曹保明说。
曹保明在活动中发表深刻见解,他表示:“钱塘具有巨大的文化魅力。山花奖是中国民间文学故事的最高奖,而大家集中在这里,使我们的故事活动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活动之外,我们要亲自到村落、到街道、到企业和他们一起进行文化的探讨,这就是对文化的挖掘、文化的保护以及文化的传承,等同于我们深深地走进了这个地区的自然、历史和人文,同时要注意挖掘钱塘文化的传承性,挖掘出钱塘鲜明的特色。故事特征是钱塘的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精神符号,是地域伟大的文化振兴!”
钱塘的故事不仅承载着围垦岁月的奋斗记忆,更闪耀着时代的创新精神。曹保明强调,要深入捕捉那些蕴藏在百姓日常、企业发展中的鲜活叙事,让钱塘的文化基因在讲述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中国故事宝库注入独具魅力的“钱塘篇章”。
讲座结束后,二十余位故事名家马不停蹄地开启一场集中采风的深度文化之旅。从充满历史韵味的非遗馆,到展现现代发展成果的江海之城展示馆,再到生态与文化交融的湿地公园,以及其他的40个特色故事分散采风点位……每到一处,他们都放慢脚步,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去感知、去发现,深入挖掘那些隐藏在钱塘土地之下的文化瑰宝,为后续的创作积累下丰富的、生动的素材,让钱塘的故事以文字的形式被更多人知晓和铭记。
近年来,钱塘以民间文艺为纽带,积极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多元方式将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全力推动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此次中国故事名家走进钱塘活动,不仅是一场民间文艺的交流盛会,更是钱塘以文化为桥,链接全国优质资源、推动文艺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一批兼具钱塘特色与时代气息的故事作品将逐步呈现,成为浙江文化版图上的新印记,为讲述钱塘的精彩篇章贡献文艺力量。
相关阅读:
钱塘潮涌故事新
钱塘,以“潮”为名,从来都是故事的沃土与摇篮。从曾经的“围垦热土”到如今的“科创新城”,这里从不缺乏“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故事,更延续着“奋斗与成长”的当代篇章。
9月21日,“山花英才・翼彼钱塘——中国故事名家走进钱塘”暨“民间文学第三体”赋能钱塘故事主题活动在浙江杭州启动,20余位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获得者和年度中国好故事获得者携手走进钱塘,踏上滩涂古道、走进科创园区、坐在寻常巷陌,触摸这片土地的温度,聆听普通人的心声,用心、用情、用功书写反映钱塘自然之美、人文之魂、发展之力的好故事。
此次活动由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杭州市文联、浙江省民协、杭州市钱塘区委宣传部主办。活动以“民间文艺与钱塘文艺潮”“‘民间文学第三体’赋能钱塘故事”为核心主题,旨在推动“钱塘故事”从区域叙事融入国家话语体系。
“要聚焦钱塘文化的历史性、传承性与活态化,进一步挖掘钱塘文化的鲜明特色魅力,以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钱塘高质量发展。”中国民协顾问曹保明建议,应从本土历史传说、现代发展实践中汲取灵感,让钱塘故事既有民间文艺的根脉,又具时代潮流的活力,为“钱塘文艺潮”品牌注入新内涵。
启动仪式后,20余位故事名家马不停蹄,从充满历史韵味的非遗馆,到展现现代发展成果的江海之城展示馆,再到生态与文化交融的湿地公园,以及其他40个特色故事分散采风点位……每到一处,他们都放慢脚步,用心观察和思考,用情感知和发现,深入挖掘钱塘大地之下的文化瑰宝,为后续的创作积累素材,让钱塘故事以文字形式被更多人知晓和铭记。
《民间文学》杂志社主编、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副主任刘未表示,故事是民族的“集体记忆”,也是时代的“精神镜像”;要让故事创作为民间文艺与区域文化融合发展提供鲜活范例,让澎湃涌动的“钱塘文艺潮”汇聚成新时代基层民间文艺繁荣的响亮品牌。
杭州市民协副主席、秘书长邵毅霞说:“人类对故事的热爱从未停歇,自古繁华的钱塘从不缺精彩故事。我们组织中国故事名家走进钱塘,就是希望以故事为桥、以名家为引,凝聚民间文艺力量,为‘钱塘文艺潮’区域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钱塘以民间文艺为纽带,积极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多元方式将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全力推动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此次中国故事名家走进钱塘系列活动,既是一场民间文艺的交流盛会,也是钱塘链接全国优质文化资源、推动文艺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5年09月29日 星期一 作者:凌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