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婚姻“并肩”之道贵在真担当实作为
作者:张忠信
“婚姻需携手并肩方能行稳致远”,这一朴素认知,既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婚姻关系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构建和谐家庭、涵养良好家风的应有之义。然而现实中,部分婚姻里“并肩”沦为口号,“一人拉车、一人搭车”的失衡现象客观存在,既背离婚姻本质,也影响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亟待正视与纠偏。
婚姻中的“携手并肩”,从来不是停留在婚礼誓词里的浪漫表述,而是贯穿日常的责任共担、风雨同扛。从柴米油盐的琐碎照料,到育儿养老的责任分担,从事业发展的相互支撑,到困境挫折的彼此托底,每一件看似平凡的事,都是“并肩”的生动实践。孩子深夜突发疾病,是夫妻二人分工协作、共渡难关,而非一方独自奔波、一方安睡如常;老人需要照料,是双方合理排班、轮流陪护,而非一方请假操劳、一方仅作象征性参与;伴侣追求事业突破,是主动分担家庭压力、给予精神鼓励,而非冷嘲热讽、苛责“不顾家”。这些具体场景中的担当,才是婚姻“并肩”最真实的底色,也是家庭得以稳固的根基。
反观当下一些婚姻关系,“并肩”的失衡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绝对化,认为丈夫只需承担经济责任,家务劳动、育儿事务全由妻子包揽;有的把“偶尔搭把手”等同于“共同分担”,妻子将丈夫“偶尔洗碗”视作“并肩”,丈夫把“上交工资”当作“尽责”,却忽视了婚姻中情绪陪伴、精力投入的重要性;更有甚者,在家庭责任面前选择“搭车”旁观,将所有压力甩给伴侣,让对方在婚姻中活得像“单亲妈妈”“单亲爸爸”。这种失衡的关系,不仅会加剧夫妻矛盾、消耗感情,更会让家庭失去“避风港”的温暖,甚至对子女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婚姻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和谐与否关乎个人幸福、家庭美满,更关乎社会稳定。构建真正“携手并肩”的婚姻关系,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一方面,要摒弃传统性别角色的刻板认知,树立“家庭责任共担”的理念,认识到无论是经济支撑还是家务育儿,都是夫妻双方的共同责任,没有“该谁做”“不该谁做”的绝对划分;另一方面,要将“并肩”落实到行动中,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多主动分担家庭压力,遇到矛盾时少些指责抱怨、多些理解包容,让“有事一起商量、有难一起面对”成为婚姻生活的常态。
婚姻的长久,在于“并肩”时的同心同向;家庭的幸福,在于“共担”中的相濡以沫。唯有夫妻双方都拿出真担当、实作为,把“携手并肩”从口号变为日常,用真心换真心、用行动换行动,才能让婚姻抵御住生活的风雨,行稳致远,为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注入持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