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结婚:别让“夫妻共担”只停留在婚礼誓词里
作者:张忠信
将结婚的核心锚定在“夫妻双双的责任与担当”,本是对婚姻本质最朴素的认知,可现实里,这六个字常沦为婚礼上的浪漫口号,在柴米油盐中逐渐褪成“妻子的独角戏”或“丈夫的责任豁免权”。
真正的夫妻共担,从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固化分工,而是“有事一起扛,有难一起闯”的动态协作。它是职场妈妈加班时,丈夫主动给孩子洗澡讲故事;是丈夫创业遇挫时,妻子不抱怨不指责,而是一起算收支、想对策;是房贷车贷压身时,两人凑钱记账,而非一方指责另一方“挣得太少”。可如今太多婚姻里,“责任”成了妻子的“必修课”——包揽家务、照顾老人、辅导孩子,而丈夫的“担当”只停留在“挣回工资”,甚至连工资都不愿上交,美其名曰“男人要留私房钱”。
更讽刺的是,当有人提及“夫妻共担”,总有人跳出来反驳“女人就是要多顾家”“男人压力大,别太苛责”。这种双标逻辑,本质是在消解婚姻的平等内核。婚姻从不是单方面的付出与妥协,而是两个独立个体卸下“我”的执念,扛起“我们”的重量:生病时互相照顾,低谷时彼此托底,风光时共享喜悦,琐碎时互相包容。
若“夫妻双双的责任和担当”只成为标语,那婚姻不过是搭伙过日子的壳子,没了灵魂。唯有把“共担”刻进日常,让双方都看得见对方的付出、摸得到彼此的温度,婚姻才配得上“避风港”的名字,而非某一方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