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宁县西街村张氏家族概况
本篇介绍的西街村张氏家族,共有三支。永宁城西南隅张氏家族有二支,一为张德坤家族,一为张根生家族;西街村有一支,为张乃一家族,迁入较晚。
一、永宁城西南隅张德坤家族
本支张氏家族,祖籍洛阳安乐窝王家疙瘩,清光绪年间,张向林自洛阳安乐窝王家疙瘩迁居永宁县,定居永宁城西南隅。张向林传三子:张德坤、张中坤、张书坤,分三支,繁衍至今。今传6代,现有6户,40余人。
二、 永宁城西南隅张根生家族

郭庄村张氏家族神祗

本支张氏家族,是西山底郭庄村北头张氏家族后裔。郭庄村北头张氏出自嵩县张氏家族。
本支张氏家族始祖张文月,祖籍河南嵩县。据张氏祖茔出土的墓志砖记载,张氏先祖为河南嵩县人。明末清初,迁居永宁县郭庄村立祖。
明末清初时期,张氏先祖张文月,迁居永宁县景阳川郭庄村北头立祖,张文月配张氏,传两子,长子起正,次子起凤,兄弟两人,分为长门、次门两门传后。张氏后裔世居于此,聚族而居,繁衍成族,迄今传13世,张氏家族后裔现有70余户,300余人,主要分布于:景阳镇郭庄村北头、中洪岭村、寺沟村、虎沟村、杨岭村;赵村镇薛桥村、东山底南头村;底张乡通天沟村;洛宁县老城西街村等。
张氏人物
张万一,《洛宁县志》第四十章“人物志”有传记。
张万一(1919.9-1984.9),曾用名张建亚,洛宁县西山底乡洪岭村人,汉族,初中文化程度。
1934年7月,经温旭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小学教员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35年秋,在底张、高村等地组织武装暴动,打垮县伪保安第四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宣传,组织农会。
1938年任张凹区委委员。
1944年夏在本地参加抗日游击队,任司务长。
1945年任洛南抗日支队管理员,豫西二分区会计。
1946年任太岳分区司令部参谋,垣曲独立营参谋。
1947年8月任洛南县二区游击队指导员。
1948年3月任洛南二区区委书记,兼洛、栾剿匪指挥部负责人。
1949年1月任中共洛宁县委委员、洛宁八区区委书记。
1949年12月任渑池县委委员。
1950年任渑池县税务局长兼工会主席。
1951年任陕州专署税务局副局长。
1952年任洛阳专署税务局副局长。
1958年任洛阳专署财政局副局长。
1959年任灵宝县园艺场场长。
1974年任洛宁县林业局副局长。
1978年任县科教办副主任。
1980年任县委统战部部长。
1980年4月,中共洛阳地委组织部为张万一颁发“老红军优待证”,享受老红军待遇。

永宁城西南隅张根生家族
本支张氏家族传至清末,张氏家族次门后裔八世张根生迁至永宁城西南隅。
张根生传二子张聚水、张富奇,张富奇传子张玉良。本支张氏家族今传五世,现有2户,10余人。
张聚水于1949年迁居台湾,现有3户,10余人。
三、西街村张乃一家族
本支张氏原有家谱,今失落难觅。大致为1987年左右巩县张岭村张氏家族所修。
本支张氏出自巩县张岭村张氏家族。
本支张氏始祖原籍山西平阳府翌城县①崔庄里南梁涧人。兄弟三人因明朝永乐年间奉诏而迁。
長祖讳清,迁覃怀(怀庆府)孟县城内十字街;次祖讳义,迁怀庆府济源县刘阳村。
本支始祖讳忠,行三,独渡黄河,迁居河南府巩县于邙山之阳马驼岭后,张氏家族世居于此,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张氏族繁,形成村落,改名张岭。
巩县张岭張氏始祖: 張忠
一世 張忠配焦氏,生二子,长子整,次子顺。
二世 张整,生六子,长子絟,次子纲,三子继,四子纶,五子绥,六子绘。
三世 张纶生三子,玹、珉、珫。
自此世代立谱,几经续延传原流,迄今后,抗日军兴,解放战争族谱无再续增,幸攀谈倡仪。再续族谱。木本水源,以表人不忘本之情,为此经数人操劳誊抄,校正无误。
公元一九八七年元月修谱。本次续至二十二世,依据国法规定,男女均有继承权,并改氏为名,为恐原谱不慎有失,特印此本,分存各户。
注:①【翌城县】,此处应为翼城县。
本支张氏排行字:共40字
十四世起用:
兴若荣正 乃尔显宗 怀德兆庆 法守克从 立身尽敬
存心在恭 培其良性 延世長生 继善允定 锡瑞广成
解放初期,张乃一由巩县(今巩义市)张岭村迁居洛宁县城西街村。张乃一为巩县张岭村张氏第十八世人。张氏家族迄今传3代,1户,3人。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成功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2024年8月再次当选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