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如何解读脑科学视角下的“循序渐进”学习原则?
答:从脑科学角度来看,“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完美契合了大脑神经可塑性的基本规律。大脑的学习本质上是一个神经网络逐步重塑的过程,需要遵循特定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1.突触可塑性的阶梯式发展
长时程增强效应,研究表明,神经连接的强化需要适度的重复刺激。过于复杂的内容会导致神经元过度放电,反而引发长时程抑制。循序渐进的学习节奏最有利于突触效能的稳定提升。
2.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
前额叶皮层的工作记忆只能同时处理4±1个信息单元。分阶段学习可以避免认知超载,使新知识能通过海马体有效编码转入长期记忆。
3. 多巴胺奖励系统的正向激励
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小阶段,每完成一个阶段都会触发多巴胺释放,这种即时反馈能维持学习动机,形成良性循环。
4.神经髓鞘化的时间需求
技能掌握需要神经纤维髓鞘化的过程,这只能通过持续、渐进的练习来实现。研究表明,每天适度的练习比突击式训练更有利于髓鞘形成。
5. 前额叶皮层的发展规律
高阶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过早接触超出认知发展阶段的内容会导致大脑采用低效的代偿策略。
现代脑成像研究证实,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学习者,其大脑会形成更稳定、更高效的知识网络结构。这种学习方式最符合大脑自然的神经可塑性机制,能够实现知识技能的深度内化和持久保持。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特聘专家 范兆良校长)
作者简介:
范兆良:脑科学教育专家;“科学用脑 高效学习 健康成长”创始人
原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执行董事长
现国培京师教育专家库专家
陕西师范大学课堂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专家团特聘专家
衡水基础教育名师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多所高校特聘客座教授
带出了多位“科学用脑高效学习”金牌老师
把多所地方基础教育薄弱学校通过两三年时间打造成地方名校
把无数个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孩子送入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