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顺义,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现为中国书画家交流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博山蓝天书画院会员,香港国际书画名家协会会员,淄博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淄博市文史书画研究院会员,北京六艺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共党员。
本人自幼爱好书法,孜孜以求锲而不舍,默默耕耘,同时注重个人思想修养,追求上进,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笔法临摹大书法家王羲之、怀素、智勇、沈粲、主席等人的草书笔法及其风格为主体,主要书写主席诗词、唐诗横幅为主。
其作品《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园春雪》等作品获中国滕王阁杯全国第十二届文学艺术奖、炎黄春秋神州龙全球杰出华人奖、中国书画杯全国书画名家香港国际交流展获金奖、银奖、一等奖、二等奖,入院长沙弘文书画院国瓷珍品彩瓷烧制五彩付芙蓉瓶。其作品纵横飘逸、含文包质、技法娴熟、结字宽舒、气势奔放、节奏鲜明、大气磅礴,作品被各界人士悬挂和收藏。



墨海游龙,笔底春秋——论李顺义先生书法艺术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文脉与精神气象。在当代书坛,李顺义老师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备受瞩目的大家。他的书法作品,如奔腾的江河,裹挟着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气韵,在宣纸上铺展开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笔墨长卷。






李顺义老师的书法,首先在取法上展现出广博的视野与精深的功力。他于传统经典中深耕,从“二王”的飘逸灵动,到颜真卿的雄浑宽博,再到怀素、张旭的狂放不羁,皆能心摹手追,化为己用。观其行草作品,笔画之间流溢着“二王”的萧散洒脱,起笔收笔处的提按使转,精妙入微,如春风拂柳,姿态曼妙。而在结体与气势上,又可见颜公笔意的沉雄与大气,单字结构宽绰舒展,通篇布局则如阵云垂天,充满力量感与压迫感。至于狂草之作,那奔涌跌宕的线条、连绵缠绕的结体,分明是怀素《自叙帖》式的豪情与张旭《古诗四帖》般的狂放在当代的回响,却又绝非简单的模仿,而是融入了先生自身的生命体验与艺术感悟,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李顺义老师对线条的驾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线条,或如钢丝般劲挺,充满弹性与张力,于刚硬中蕴含着不屈的精神;或如棉丝般柔韧,婉转回环,在柔和里暗藏着坚韧的力量。在不同的作品中,线条呈现出丰富的质感变化。书写雄浑之作时,线条粗壮厚实,似苍松古柏的虬枝,饱经岁月风霜却依旧挺拔;而书写灵动小品时,线条则纤细轻盈,若春蚕吐丝,细密而富有韵律。这种对线条质感的精准把握,源于先生对毛笔特性的极致掌控,以及对“笔力”的深刻理解——笔力并非一味的刚猛,而是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综合体现。




李顺义老师的作品,无论尺幅大小,皆能在整体上营造出和谐统一而又变化万千的视觉效果。大幅作品如巨制长卷,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茂密处,笔画交叠缠绕,如繁星满天,令人目不暇接;疏朗处,又似空谷幽兰,给人以呼吸的空间。行气如流水般贯通,时而奔腾湍急,如江河奔涌;时而舒缓平静,若平湖映月。小幅作品则如精致的小品画,经营位置,匠心独运,于方寸之间展现出无尽的意趣与格局。这种章法上的造诣,既得益于先生对传统书法布局之法的研习,更源于他对现代艺术构成原理的吸收与融合,使作品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又具备了符合当代审美的形式感。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顺义老师的书法饱含着强烈的情感与思想内涵。他的创作,不是对技巧的单纯炫耀,而是借笔墨抒发胸臆。书写爱国诗篇时,笔势激越奔放,线条中充满着激昂的情绪,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先生心中炽热的家国情怀;书写田园诗作时,笔墨则变得平和温润,结体疏朗,意境悠远,流露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在他的笔下,书法成为了情感的载体、思想的外化,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或豪迈,或沉郁,或冲淡,或空灵,让观者在欣赏笔墨之美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作品背后的精神力量。



李顺义老师的书法艺术,是传统与现代、技巧与精神、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他以一支毛笔,在宣纸上书写出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与无限可能,也书写出了一位当代书法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对文化的深情守望。他的作品,如墨海游龙,在历史的长河中腾跃;似笔底春秋,于时光的画卷里定格,必将在当代书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世学书者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