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 剑
在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长卷中,有无数平凡而伟大的建设者,他们以青春和热血写就了共和国工业布局与国防安全的壮丽诗篇。诠释:“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 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退休职工穆宝忠老师,便是其中一位典型卓越的代表。他不仅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屡建功劳,由于保密的原因,这段辉煌的历史从没对外公开宣传,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步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三线建设者们在深山老林“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峥嵘岁月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更在退休之后以笔为戈、以史为鉴,呕心沥血,致力于挖掘、整理和传播三线精神,成为名副其实的“三线精神传承达人”。
一、退休不褪色,以笔为镐续写三线春秋
穆宝忠1972年进入山东“小三线”——国营山东红光化工厂,从一名普通徒工做起,脚踏实地,逐步成长为该厂党委副书记兼副厂长。
在数十年岁月中,他与众多三线军工战友一道,响应党的号召,不负职工重托,在三线建设及“军转民”二次创业中作出重要贡献。山东省也根据国家统一安排,在沂蒙(沂蒙山)、泰莱(泰安、莱芜)山区建起“小三线”工业体系,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以及军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加强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后调至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任处长、法律顾问与高级政工师,始终未离军工系统。
2011年退休后,穆宝忠并未闲居在家。那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岁月如火焰般在他心中燃烧,促使他毅然拿起笔杆,投身于三线建设历史的抢救性挖掘与整理工作中。十余年来,他走访五百余位三线亲历者,积累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
先后出版《红光记事》《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十辑)山东小三线建设专辑》两部著作,首次对山东小三线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其著述已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为三线历史保存与精神传承留下扎实的文本基础。
二、借助媒体平台,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
三线建设者们为了国家富强、舍小家、为大家、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壮丽诗篇,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一样,穆宝忠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中国企业档案》刊物的关注。刊物主编主动联系并聘请他担任“老专家库”专家,开设“企业春秋”专栏,面向全国三线建设者征稿,持续刊发相关历史回顾与理论研究文章。这一平台成为传播三线记忆、弘扬军工精神的重要阵地,极大扩展了三线建设历史的社会影响力。
三、走进讲堂,为青年学子与社会团体讲授三线精神
自2023年三线精神被教育部纳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以来,全国青年学习三线历史的热潮逐渐兴起。
穆宝忠受山东师范大学邀请,为博士、硕士研究生讲授三线建设专题课,通过生动史实与深度互动,使学生深受触动,教学反响热烈。
同年暑假,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专程赴山东考察小三线建设历史,穆宝忠为他们作现场讲解与座谈,获得师生一致好评,临沂市新闻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并充分肯定。
此外,他还频繁深入基层,为党员同志讲授三线建设党史课,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立足本职、为党尽责。
自2023年6月结识穆宝忠老师以后,受益匪浅,他谦虚低调,认真负责,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非常敬佩,他对三线建设有着雄厚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深进浅出为我们讲述了三线建设时期,山东小三线军工人如何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四、助力政府开展三线建设六十周年纪念活动
2025年正值中国三线建设启动六十周年,山东省国防动员办公室联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共同发起纪念活动。凭借穆宝忠在该领域的深厚积累,主办方特聘他参与统筹全省范围的三线建设征文、人物采访与史料搜集工作。历经数月努力,收集整理出大量珍贵历史资料,经他反复审校,已汇编成册呈报有关领导。此次由省级政府机关主导的系统性三线纪念工作,在山东尚属首次。
五、主动作为,联合社会力量推动三线文化传播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主编宋俊忠与穆宝忠志同道合,二人借三线建设六十周年之机,共同策划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纪念活动。经多方联络与筹备,最终由山东省写作学会、《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及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联合主办,山东福寿园有限公司与原山东红光化工厂旧址——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协办,发起了“中国三线建设启动六十周年征文与征物活动”。
自2025年6月21日启动以来,活动已邀请60余位文学家赴三线遗址采风,发表相关文章、诗歌近300篇,多篇阅读量突破十万,并收到来自全国的三线实物捐赠数十件。
这一活动仍在热烈进行中,成为从工厂、学校、农村、民间纪念三线建设的一股股清流,流淌在各个领域,并不断延伸扩展,已成为三线建设变革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六、促成三线文物捐赠,助力国家历史展览
原山东裕华修配厂一批濒临淘汰的老旧军工设备,在三线建设时期曾立下汗马功劳。厂方领导希望为这批具有文物价值的设备寻找合适归宿,委托穆宝协助联系。经他多方沟通,最终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表现出强烈接收意愿。通过反复协商,双方于本月15日达成协议,将12台重要三线军工生产设备及一部分建厂初期的资料赠予展览馆"。这批设备将作为国家三线记忆的重要物证,面向全国展出。穆宝忠以其责任感和执着促成了此次捐赠,为三线实物preservation 作出关键贡献。
七、参与筹建山东三线军工展览馆,打造精神地标
2025年正值山东小三线建设六十周年,山东崮元文旅董事长姬万利拟在原山东工模具厂(代号9429)旧址建设三线展览馆。尽管并非三线亲历者,姬万利深受三线精神感召,毅然投入这一文化项目。他聘请穆宝忠担任文化顾问及展览馆总编,负责策划与文本撰写。
历时半年紧张筹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将题写馆名的“山东三线军工展览馆”于2025年9月11日正式建成开馆。馆内陈列大纲及解说词均出自穆宝忠之手,系统再现了山东小三线建设的历史脉络与精神内涵。
从一线工作者到历史书写者,从亲历者到传播者,穆宝忠以退休后的十余年光阴,延续着一个三线军工人的使命与忠诚和担当。他让一段沉默的历史发出声音,让一种伟大的精神照亮现实。正如他常说:“三线建设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值得被永远铭记和传承。”
《赞三线精英穆宝忠》
矢志三线
青春铸剑守青山,皓首著书启玉关。
军械研精忠胆赤,史钩掘邃匠心艰。
千峰踏遍寻残稿,万卷辑成呈宝函。
莫道夕阳晖色短,丹忱化炬照人寰。
薪传有继
讲堂春雨润新枝,遗址秋霜证旧碑。
剖玉每从灯下晚,传薪总恨日中迟。
军工魂系崮云畔,史笔情凝沂水湄。
最是济大求学子,泪光俱作碧松滋。
文物重光
旧机斑驳识沧桑,奔走沟通使命彰。
十二精魂归凤阙,六旬风雨化龙章。
裕华厂内铁声寂,展览馆中勋业长。
谁道军工尘迹掩,国史煌煌永不忘。
展馆丰碑
三线遗址重发光,崮元文旅筑华堂。
将军题匾山河动,耆宿纂文星斗芒。
工模具铭军旅志,展览馆耀齐鲁疆。
三线精神薪火旺,亲朋工友赞穆郎。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