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晚晴《金桃》
获2024年度长篇小说
潘海天《啊,火星》
获2024年度中篇小说
张冉《止水》
获2024年度短篇小说金奖
碳基处理器
获2022-2024年度新星金奖
2025年9月20日晚,成都科幻馆雨果厅华灯璀璨,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此盛大举行。这一华语科幻界年度盛会揭晓了多项重量级奖项,见证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又一座里程碑。
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是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的重磅活动之一,由华语科幻共同体支持单位——成都时光幻象公司与海南壹天视界公司主办,海南壹天视界公司与成都影视城公司承办。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在颁奖典礼上致辞,并为本届星云奖青少年科幻征文大赛中学组金奖获得者颁奖。
在这场科幻界的“奥斯卡”盛典上,最受瞩目的年度长篇小说金奖由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杨晚晴凭借作品《金桃》夺得。中国科幻领军人物刘慈欣作为颁奖嘉宾,以他深沉而富有感染力的嗓音宣读了颁奖词:
“这是一段奇异瑰丽的旅程,一路充满了不可思议又丝丝入扣的风景:丝路风情与超越时空的科技交织,悠扬的驼铃与复古的机械共鸣。源于古老数学经典的超级算法驱动着整个文明的运转,构成了一个关于人、机器与历史的深刻寓言。杨晚晴将复杂的技术设定、波诡云谲的权力斗争与人物的命运熔于一炉。故事的推进并非仅仅依赖于奇观的展示,而是深入到每个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之中,赋予了他们真实的血肉与灵魂。我们跟随主角的脚步,在历史的厚重与科技的奇诡中穿行,也体会着寄寓其中的、对人类未来的悲悯的情怀,用科幻触摸中国与世界的更多可能性。”
这一高度评价不仅肯定了获奖作品的文学价值,也彰显了华语科幻作品日益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成就。
本届奖项竞争中,资深科幻作家、科幻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潘海天凭借《啊,火星》荣获年度中篇小说金奖,展现了中国科幻中坚力量的创作活力;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张冉以作品《止水》摘得年度短篇小说金奖,体现了更新代的创新精神。同时,肖汉、王丁丁分获年度非虚构作品、翻译作品金奖;新锐科幻作家碳基处理器获年度新星金奖。年度评论金奖空缺。
华语科幻的辉煌历程与革新步伐
华语科幻星云奖自2010年由董仁威、吴岩、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程婧波等15位华语科幻核心人士共同创立以来,已走过十六载辉煌历程。这一公益性奖项始终秉持在全球范围内发掘、评选和奖励优秀华语科幻作品与作者的使命,通过对华语科幻进行年度检阅,激发创作活力,推动文化产业振兴。
作为科幻业界公认的权威奖项、华语科幻领域的专业奖项、华语科幻文学的荣誉奖项,星云奖自创办以来,历届颁奖盛典足迹遍布成都、太原、北京、重庆、海南、广汉、郫都等全国多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包括四川科技馆、山西国际展览中心、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来剧院、重庆大剧院、广汉三星堆以及郫都成都科幻馆等,共表彰了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郝景芳、陈楸帆、江波、宝树、程婧波、顾适、张冉、阿缺、杨晚晴等近500名作者与700余部作品,助推一大批华语科幻人走进中国大众并走向世界。
2025年,星云奖继续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改革步骤:不仅完成了核心领导班子的年轻化换届,更在评奖机制上做到公正透明、开拓进取。组委会特邀英语星云奖、日语星云赏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组织者来华参会,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吸收国际化办奖经验,优化顶层设计,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2025年9月最新影响力指数统计,星云奖百度词条查询浏览量已突破19万次,微博话题相关阅读量高达9000万次,相关新闻获新华社等国家媒体重点长篇报道,并被美、欧、亚、非、澳等五大洲338家海外媒体转载,影响力位居全国科幻奖项前列。
严谨评审与创作新趋势
本届星云奖评选机制延续了其一贯的严谨性与公信力,通过荐选环节与专业评审有机结合,始终秉持“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构成该奖项自创立以来的核心基石与根本保障。整个流程设计科学、环环相扣,从荐选委员会的初选与复选投票,到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最终审定,层层把关,确保了评选结果的权威性与代表性。
荐选工作第一阶段于2024年8月1日正式启动,至12月31日截止,历时153天。荐选委员会通过定向征集、重点邀约和广泛传播等多种渠道,积极推动作品申报。该阶段共收到来自出版社、科幻文学杂志社、科幻类出品机构、非纸质专业平台以及作者自荐或代理人推荐的申报567项。作品体裁涵盖多个门类,字数规模显著,其中长篇小说1099万字、中篇小说307万字、短篇小说98万字、翻译作品790万字、非虚构作品140万字、评论14万字,新星推荐作品也达到1035万字。
经荐选界别组对自主填报的申报材料进行逐一核对与纠正后,荐选委员会整理形成《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荐选参考名单》。以基本面信息为核查依据,最终符合参评标准的有效申报为478项,具体包括长篇小说37项、中篇小说77项、短篇小说186项、翻译作品55项、非虚构作品36项、评论33项,以及新星作者54人。
荐选工作第二阶段自2025年1月1日起至3月24日结束,历时83天。在本阶段,百余位荐选委员——包括资深科幻爱好者与研究学者——通过合理分工,基本完成了对所有参评作品的审阅,共提交593份专业阅览反馈。第一轮初选与第二轮复选的综合投票率分别达到89.2%和98.9%,最终依投票结果确定入围名单。在此基础上,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终审评议,评定出各类奖项的金奖与银奖获得者。
这一严谨而透明的评奖机制,不仅体现了星云奖程序上的规范与专业,也保障了评选结果的有效性和公信力,从而持续推动华语科幻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届奖项呈现出引人注目的新特点:资深作家重整旗鼓,创作活力重新焕发。与中国科幻领军人物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同一时期活跃的潘海天夺得中篇小说金奖;而曾一度“封笔”的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也在典礼上正式宣布重返创作领域。这标志着科幻文坛中坚力量的复归,体现出华语科幻创作生态中代际传承与多元并存的新格局。
美术复兴与青春力量
本届星云奖另一亮点是美术奖的盛大重启。在雨果奖得主、著名科幻艺术家赵恩哲的积极推动下,美术奖不仅得以有力恢复,更吸引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参与,共有449幅作品投稿,其中406幅为完整作品;晋级133幅,其中52幅入围优秀作品,11幅分获2D组、3D模型组与动画短片组金银奖。美术奖的参与规模和投稿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青少年科幻征文大赛同样硕果盈枝:中学组吸引了包括初中和高中学生在内的2096余名选手踊跃参赛。经过严格评审,初选阶段共选出120篇作品进入复评,复评后进一步遴选出55篇优秀作品,最终在终评中诞生金奖1名、银奖3名。获奖作品均紧紧围绕三大核心维度展开:一是想象力与科学性的有机融合,二是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并重,三是语言逻辑性与情感感染力相得益彰。大学组赛事共收到来自50余所高校的130余篇投稿,总字数超过260万字。经多轮选拔,最终有14篇佳作脱颖而出。这些作品题材丰富、类型多样,涵盖星际探索、赛博文化、人工智能等诸多前沿领域。它们不仅展现出青年作者扎实的文学功底与蓬勃的想象力,更围绕“数字永生”等深刻主题提出独到见解,从多重角度探讨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产业拓展与媒体助力
本届星云奖首次设立“科幻游戏奖”作为产业专项奖,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群开发的《穿越火线:枪战王者》凭借其鲜明的科幻背景和创新设计荣获“年度FPS科幻手游品牌奖”。该奖项体现了科幻文化与游戏产业相结合所迸发的新质生产力。穿越火线系列市场总监李伊平上台领奖。
组委会还特别设立了“特别贡献奖”,表彰微博、新浪网自2019年起对华语科幻星云奖提供的全方位媒体支持。特别是从第十五届至今,微博读书以数字之翼将星云奖的故事传递至浩瀚时空的每一个角落,显著推动了华语科幻的传播与普及。
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盛典不仅是对优秀作品和作者的表彰,更是对华语科幻文学发展成果的全面展示。它见证了华语科幻从单一代际传承到多元共生的历史性转变,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正在迎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未来。
正如刘慈欣在颁奖词中所说,这些作品“用科幻触摸中国与世界的更多可能性”,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华语科幻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
2024年度长篇小说金奖:《金桃》 杨晚晴(中)
2024年度中篇小说金奖:《啊,火星》 潘海天(右)
2024年度短篇小说金奖:《止水》 张冉
2024年度翻译作品金奖:
《清末想象:中国科幻小说的兴起》 [美]蔼孙那檀 著;王丁丁(右) 译
2024年度非虚构作品金奖:
《承续开拓与时代脉络——“十七年”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研究(1949-1966)》 肖汉(右)
2022-2024年度新星金奖:碳基处理器(右)
2024年度FPS科幻手游品牌奖:
《穿越火线:枪战王者》
特别贡献奖:微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