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yàn)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祇(zhǐ)搅我心。
尔之安行,亦不遑舍;尔之亟行,遑脂尔车。壹者之来,云何其盱(xū)!
尔还(huán)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pǐ)难知也。壹者之来,俾我祇(qí)也。
伯氏吹埙(xūn),仲氏吹篪(chí)。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诅(zǔ)尔斯。
为鬼为蜮(yù),则不可得。有靦(tiǎn)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释译: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艰:此指心胸狭窄、难测。逝:到。梁:鱼坝。《笺》云:“梁,鱼梁也,在苏国之门外。”伊:指示代词,此。云:是。从:从属。云:句末助词,表肯定。暴:暴公。王夫之:“苏、暴二国,境土犬牙相入,故嫌忌而相谤。”)那个人算什么人啊?是不是内心太有点狭隘、难测了?为什么在我的鱼坝前经过,却不肯进入我的家门?是谁在周王面前说我坏话?就是暴公你吧。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yàn)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二人:指苏公与暴公。唁(yàn):因人发生变故而安慰之。朱熹《诗集传》:“吊失位也。”如:像。可:合宜、适合。一说,褚斌杰《诗经全注》:“不我可,即不可我,不跟我要好。”)两个人一起朝见周王,是谁制造的祸端?让我失去官位。为什么在我的鱼坝前经过,却不肯来家里安慰安慰我?当初你我之间多么亲密、融洽啊,哪像现在这么关系紧张?莫非我有做得不合适的地方?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不愧于人,不畏于天。(陈:厅堂至大门间的通路。《释名》:“陈,堂涂也,谓宾主相迎陈列之处也。”王先谦《集疏》:“尔行踪如此诡秘,不愧于人之指目乎?不畏于天之监察乎?所以深责之也。”)那个人算什么人啊?为什么来到我的厅堂前,我都听见脚步声了,却没能见到他的身影?一个人不做愧对他人的事,就不会畏惧上天的惩罚。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祇(zhǐ)搅我心。(飘风:忽起的风,犹言旋风。一说,暴起之风。祇(zhǐ):恰,正。搅:搅乱。《笺》云:“何近之我梁,适乱我之心,使我疑女?”)那个人算什么人啊?其所作所为就像飘忽不定的旋风一样。莫非从北方刮来的?还是从南方刮来的?让人琢磨不透。为什么在我的鱼坝前经过,却不肯到我家里来?只搅得我心神不宁。
尔之安行,亦不遑舍;尔之亟行,遑脂尔车。壹者之来,云何其盱(xū)!(安行:缓行,与下文的“亟行”相对。遑(huáng):空闲。舍:止息。亟(jí):急。脂:以油脂涂车。壹:同“一”。盱(xū):张目而视。)没事的时候,你安安稳稳地坐在车子上闲逛,也不肯到我家待一会儿;公事繁忙,需要驱车疾行的时候,更是连给车轴膏油的时间都没有。这回你总算到我这里来了,真是翘首以盼啊!
尔还(huán)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pǐ)难知也。壹者之来,俾我祇(qí)也。(易:和悦。否:太。俾(bǐ):使。祇(qí):地神,引申为安心。)你回家的时候,顺便到我这来一下,我的心里就会很高兴。否则,我就感到很难理解。这回你总算到我这里来了,真是谢天谢地啊。
伯氏吹埙(xūn),仲氏吹篪(chí)。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诅(zǔ)尔斯。(伯、仲:兄弟。《诗集传》:“俱为王臣,则有兄弟之义矣。”氏:表尊敬。埙(xūn):古陶制吹奏乐器,卵形中空,有吹孔。篪(chí):古竹制乐器,如笛,有八孔。《诗集传》:“伯氏吹埙,而仲氏吹篪,言其心相亲爱,而声相应和也。”及:与。如贯:如绳贯物,比喻兄弟密切。《笺》云:“我与女俱为王臣,其相比次,如物之在绳索之贯也。”谅:诚,确实。三物:猪、犬、鸡。《毛传》:“民不相信则盟诅之,君以豕(shǐ),臣以犬,民以鸡。”诅(zǔ):盟诅,诅咒。古时订盟,杀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违背,令神明降祸。)哥哥吹埙,弟弟吹箎,这是多么和谐融洽的氛围啊!我和你同朝为臣,就像用绳子贯穿起来的两件东西一样,难道真的不能体谅我的良苦用心么?就让我拿出三物与你盟誓,以示诚心吧。
为鬼为蜮(yù),则不可得。有靦(tiǎn)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蜮(yù):传说中致人生病的怪物,能在水中含沙射人,又名射影。《诗集传》:“蜮,短狐也,江淮水皆有之,能含沙以射水中人影,其人辄病,而不见其形也。”有靦:即“靦靦”,面目丑陋貌。一说,靦,面见人之貌也。视人:在人看来。罔:没有。极:标准,原则。极:尽,尽力。《笺》云:“使女为鬼为蜮也,则女诚不可得见也。姡然有面目,女乃人也,人相视无有极时,终必与女相见。”)像鬼、蜮一样含沙射影、伤害别人是不可取的。它们都长着丑陋的面目,没有做人的原则。我写下这首好诗,就是为了尽力防止你走向令人失望的反面。
赏析:
这是劝说好友改邪归正、捐弃前嫌、与自己重归于好的一首乐歌。《毛诗序》:“《何人斯》,苏公刺暴公也。暴公为卿士而谮苏公焉,故苏公作是诗以绝之。”据考,这首诗中的苏公和暴公可能是周平王时期的贵族,他们本来是很要好的朋友,后因田争、谗谮产生矛盾。苏公想与暴公重归于好,便以推心置腹的对话形式,写下这首诗加以规劝。
诗人首先提出一种类型的人作为讨论话题。这种人的突出特点是心胸狭隘、险恶难测。接下来,诗人举出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进行注解:两人本来关系不错,经常来往;如今即便在附近的鱼坝旁经过,也不肯进入家门了。说明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恶化,不能不令人深思。在做了这些铺垫之后,诗人没有绕弯子,而是直接了当地说出那个人的名字:暴公。
在第二章,诗人开始对两人关系变坏这件事进行分析。首先,他认为这种紧张的关系对二人都是极为不利的,是难以承受之“祸”。接下来,诗人又通过“不入唁我”的“唁”字,间接地道出自己的不幸:官位由于朋友的进谗失去了。感慨之余,他又开始对两人关系变坏寻找原因:莫非是我哪里做得不合适了?这是自我批评,是大度担当的贤者之举。
第三章记述了两人关系变冷后的一个事件。暴公曾经去过苏公家里,但到达厅堂前没进屋又走了。至于暴公这样做的原因,诗中没有交代,是羞于启口,还是跨越不了那个小小虚荣心的“门槛”。总之两人没见面,也就失去了一次冰释前嫌的机会。这件事让苏公很不安,并直接了当地指出暴公的错误: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第四章继续指出暴公的缺点,即一个“飘”字。这种飘忽不定的行事风格,是让人难以琢磨、难以接受的,对朋友更是一种心灵上的伤害。
第五章写两人关系变冷后暴公的难得一见。不管是忙与不忙,暴公都不愿到苏公家里去,说明他在心理上与苏公存在严重的隔阂。但是,从“壹者之来,云何其盱”来看,苏公是很想修复这种关系的,尽管错不在己。
第六章进一步表达修复关系的愿望。来了就和悦高兴,不来就难以理解,诗人完全处于矛盾和纠结之中。
第七章是对两人见面后欢快场面的描写。两人各执乐器吹奏起来,低回的埙声和悠扬的篪声交织在一起,一派其乐融融的氛围。其间,苏公对暴公语重心长地加以劝勉:我们同朝为臣,就像绳子贯穿起来的两个物件一样,要互相帮助、互相体谅才对。并且,苏公还拿出三物盟誓以示诚心。
第八章是苏公对暴公的教诲:做人要坚守原则,不能做含沙射影、伤害朋友的事情。
通观全诗,观点鲜明,分析透彻,感情真挚,堪称劝人改邪归正的一首好诗。
出自这首诗的成语:其心孔艰、“不愧于人,不畏于天”、伯埙仲篪、为鬼为蜮、埙篪相和
讲师简介
董杰,男,1958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河间一中校长助理副书记,河间二中书记校长,河间教育局副局长,河间市人大常委,中国教育督导学会会员。现任河间诗经诗社社长,河间诗经高级中学副校长、河间婚姻家庭协会书记会长,沧州国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沧州市教育局研学实践工作顾问,西柏坡红色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讲师简介
韩爱华,1969年生,毕业于河北大学,现为河间市行政审批局职工。热爱文学和写作,发表过多篇散文和小说。近几年来,对《诗经》产生浓厚兴趣,乐此不疲。愿以我们平白的解读,带您走进至善至美的《诗经》殿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主播简介
点点,內蒙古通辽市的一名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在三尺讲台上工作了四十年。退休以后,用朗诵,唱歌,读书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我诵读,我歌唱,我快乐!
编辑 审核:惠玲玲 白公平
美编:惜缘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胜利 胡兴民 倪进祥
图标制作:侯五爱
图片源自网络
音频:点点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李红彦 朱红兵 张新荔 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