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加油站涵洞,醉醺醺的朋友突然摔倒,的哥没有伸手相助,乘客瞬间怒火中烧,砸车!辱骂!殴打!事后却拒绝道歉和赔偿。该如何维护受害者权益?近日,桐梓县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因醉酒引发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件。
2025年某月,蔡某某乘坐赵某驾驶的出租车送好友令狐某某回家。车辆行驶至桐梓县某加油站涵洞处时,令狐某某因醉酒不慎摔倒。蔡某某要求赵某一同搀扶令狐某某送其回家,却遭到赵某拒绝。
情急之下,蔡某某情绪失控,砸坏了出租车的右前方门窗玻璃,并对赵某进行辱骂和殴打,导致赵某门牙折断。事后,赵某身心受到较大伤害,多次要求蔡某某道歉和赔偿未果,遂将蔡某某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仔细查阅卷宗,认为该案事实清楚,且有调解基础,决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第一步:背对背沟通,了解真实诉求
法官首先分别与双方进行沟通。原告赵某表示,自己不仅身体受伤,还因无故被骂感到委屈,要求赔偿医疗费、车辆维修费及误工费。被告蔡某某则承认自己一时冲动,但强调是因为担心朋友安全而情绪失控,且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原告主张的赔偿自己无法全部承担。
第二步:释法析理,明确责任边界
法官向蔡某某阐明,关心朋友安危值得肯定,但采取过激行为侵犯他人权益则需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法官也向赵某说明,蔡某某的行为虽不可取,但事出有因。
第三步:寻找平衡,提出合理方案
法官综合考虑医疗费、修车费以及双方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赔偿方案。既保障了赵某的合法权益,也考虑了蔡某某的承受能力。
第四步:面对面调解,促成相互谅解
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坐在一起坦诚交流。蔡某某诚恳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赵某看到对方态度诚恳,也表示愿意谅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蔡某某现场兑现赔偿金额14000元,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矛盾和突发情况,但处理问题时务必保持冷静理性,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解决纠纷。一时冲动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造成更大损害,甚至承担法律责任。来源:桐梓法院 图片丨张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