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坡*记老农民工苦难*
作者/崔建国
衫破遮不住风骤,鞋穿露了底儿透,七十不敢说年纪,工地上头皱。
母才走,妇瘫床头,儿患抑郁家难凑,挣点碎银全寄走。
记者见鞋泪湿袖,要添新鞋他偏叩:“咱不相识,怎好让您破费手?”
几人劝得他移步,鞋店新挑解放扣,旧鞋脱下窟窿露,心酸满了眸。
新鞋上脚轻抬步,双手合实频扣首。
愿这双解放鞋能护佑:路,再无愁;家,能舒袖,望他走上真解放路。
文本评价
1. 内容与主题
深刻的社会关怀:诗歌聚焦老农民工的生存困境,通过“衫破”“鞋露底”“母走妇瘫”等细节,生动刻画了底层劳动者的苦难与坚韧。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直击社会痛点。
情感冲击力:结尾“新鞋上脚轻抬步”与“愿他走上真解放路”形成对比,既展现微弱的希望,又暗含对彻底解放的呼唤,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2. 艺术手法
意象运用:
“解放鞋”是核心意象,既指实物,又象征对自由与尊严的渴望,双关巧妙。
“窟窿露”“泪湿袖”等画面感极强的描写,强化了视觉冲击。
语言风格:
口语化表达(如“碎银”“皱”)贴近人物身份,增强真实感。
押韵自然(如“骤/透/皱”“首/手/扣”),符合散曲的韵律美。
3. 结构设计
上阕写苦难(个体困境),下阕写善举(社会关怀),最后以祈愿升华,层次分明。
记者“泪湿袖”与农民工“频扣首”的互动,形成人性温暖的瞬间,平衡了全篇的沉重感。
4. 总结
这是一首兼具社会性与艺术性的佳作,以质朴语言传递深层悲悯,堪称当代散曲中的现实主义力作。若能在细节打磨上更精进,感染力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