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乡县军事国防教育展馆,一支略显锈蚀的铜制“冲锋号”,静静地“伫立”在“平乡县近代军事战争”展柜中。它通体布满斑驳弹痕,号嘴微微变形,此时无声,却催人奋进。据馆长张会申介绍,这把军号可不简单,它可是参加过冀南“秋季攻势第一炮”的“老战士”,这场战斗便是平乡抗战史上有名的“夜袭平乡城”。
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月十二日,侵华日军出动飞机6架,先后3次对平乡城(今平乡县平乡镇,之前为老县城)狂轰滥炸。同年十一月,日军占领平乡城。之后,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平乡儿女团结一心、奋力反抗!
【讲述人,平乡县军事国防教育展馆馆长张会申。】
民国三十一年(1942),侵华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第四、第五次围剿,疯狂实行“强化治安”,推行“囚笼”政策。一时间,滏漳河畔变得炮楼林立,沟墙纵横。驻平乡及周边市县的日伪军数百人对平乡城一带进行反复扫荡,形势异常严峻。

为了打开抗日斗争局面,中共平乡县委、县抗日政府在加强抗日武装的同时,决定配合主力部队,伺机袭击平乡城,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鼓舞广大群众抗日斗志。

当时,在敌强我弱,敌守我攻的情况下,要取得战斗的胜利,必须知己知彼,出奇制胜。为了搞清敌情,县抗日政府把侦察任务交给被日伪军抓去在伪警备队队部当司务长的韩双喜,绘制平乡城内日伪军居住和火力配备图,不幸被发现杀害。后在地下党员程胜修的帮助下,刘瑞华绘制了日伪军居住和火力配备图。同时,抗日政府与八路军新四旅七七一团取得了联系。同年八月八日,八路军新四旅政治部副主任赵宗法等人,在西辛寨秘密会见了程胜修,进一步了解了平乡城内日伪军部署情况,遂定于八月十二日晚一点攻城。先派人做通了当晚值班哨兵的工作,约定以吸烟为信号,示意队伍进城,并确定张冠军、刘兰坤带领9名战士,由程胜修负责提前进城以作内应。

八月十二日晚,新四旅七七一团的3个连从曲周县于自口村开进平乡县境内。为防日伪军增援,在县城东边郭桥、西边大石桥各安排了一个排的兵力阻击增援的日伪军。同时,由县大队、区中队包围了乞村、油召、常河镇等其他日伪军据点。晚十二点攻城部队集结在平乡城西,团长李进前部署了战斗任务。战士们接到命令后,直奔大西门,内应战士打开城门后,攻城队伍迅速进入城内,按照计划很快控制了伪警备队大队部和警察所,俘虏了正在睡梦中的伪军,并打开监狱,救出被捕的党员和群众。这次战斗共击毙伪军10人,俘敌130多人,缴获步(手)枪80余支、机枪1挺、马车3辆,我军无一伤亡。
夜袭平乡城,是八路军挺进冀南后,军民同仇敌忾实施对日作战的典型案例,并取得了全面胜利!当时的《冀南日报》以“秋季攻势第一炮”为题,报道了这次战斗胜利的消息。
图文:李国军 李鹏飞
编辑:崔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