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的翁同龢楷书《颜真卿:自书告身》发现
王德埙
规格:121公分X60.5公分。撒金纸。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声甫,一字均斋,号叔平,又号瓶生,晚号松禅老人,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收藏家。
翁同龢是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及第。此后历仕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历任翰林院修撰、陕西学政、文渊阁校理、翰林院赞善、詹事府右赞善、右春坊右中允、右春坊右庶子、太仆寺卿、内阁学士、署理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其中任户部尚书最久,达十余年。在此期间,他曾充当同治帝和光绪帝的师傅,并两入军机处,参与内政外交的决策。他尤其在甲午战争中坚决主战,被视为“帝党”的代表、晚清清流派中“后清流”的领袖。甲午战败后,他主张变法图强,并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起草“定国是诏”,拉开百日维新的序幕。但不久即被勒令开缺回籍,百日维新失败后被革职编管,永不叙用。光绪三十年(1904年),翁同龢去世于常熟虞山,享年七十五岁。宣统元年(1909年)开复原官,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由逊帝溥仪赐谥号“文恭”。
翁同龢擅长诗文和书画,尤其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清代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说:“同龢,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询不诬也。”遗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稿》等,被今人整理为《翁同龢集》。


上为“翁同龢印”
洒金纸是清代宫廷纸质文物的代表品类,以雍正年间制罗纹洒金纸为典型。该纸长123厘米、宽60厘米,采用宣纸为基底,纸面呈现横纵细线交织的罗纹纹样,通体施以淡黄色并点缀细密金箔,具有质地厚密、不渗水的特性。其工艺可追溯至北宋《文房四谱》记载的罗纹笺制作技艺,经清代改良后融入洒金技法,康熙至雍正时期杭州工匠王诚之更创新铜丝帘制纸技术,推动了狭帘罗纹等衍生品类的出现.今故宫博物院有藏。
释文:吏部尚书充礼儀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叔平翁同龢
按:《自书告身》是颜真卿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委任为太子少保时自书之告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文凭,相当于后世的委任状(任命书)。本品节录其中一段。
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目前该馆已转运至香港达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筹备处。
由达德大学美术学院袁院长首倡此举,杜校长跟各分院院长分别联系沟通,形成一致意见,表示要建立一个真正公平、公正、合法、合规、确真、确值,全心全意为中国民藏人精品服务的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我们清楚并且承认中国民藏是海洋,国有博物馆是老普残的小水塘,且存在监守自盗现象。故宫已无真品,刚处理的故宫贪腐一案震惊全国。
我们谴责广州伪网拍公司和伪专家贬损、勒索民藏人的非法行为,为中国民藏人说话和办实事是本公司赖以立足的根本。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对于在创办之初给以有力合作与帮助的朋友和团体,本处自当铭记在心。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本品,制作于公元1857年,即清咸丰七年。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检测手段复核以后才能最终认定。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香港达德大学社会考古学院院长、香港达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筹备处工作人员、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已退休),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西南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