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将万千学生塑造成统一的模样,而是点燃每个生命独特的火种。“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机械化框架,以学生为核心,让教育真正回归人的成长本身,在尊重差异、激发潜能与滋养心灵中,铺就每条生命的独特成长之路。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它摒弃“一刀切”的培养模式,正视每个学生在兴趣、特长与天赋上的差异。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实验学校推行“走班制”课程体系:热爱编程的学生可深入钻研人工智能开发,对传统文化着迷的学生能系统学习非遗技艺,擅长运动的学生则有专业教练指导竞技训练。没有了“必须学好某科”的强制要求,学生得以在适配自己的领域深耕——有人成为青少年编程大赛的获奖者,有人成为非遗文化的年轻传承人,真正实现了“各美其美”,让差异成为成长中最亮眼的底色。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让不同的人成为更好的人。它不拿单一的分数标准衡量学生,而是聚焦每个个体的进步与突破,帮助学生在自身基础上不断超越。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实验学校便践行这一理念,为学习节奏较慢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老师不急于追赶教学进度,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辅导方式——对数学逻辑较弱的孩子,用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讲解应用题;对表达能力不足的学生,通过课堂小剧场鼓励其开口表达。学期末,曾经数学不及格的孩子能独立解出复杂题目,腼腆内向的学生能主动站上讲台分享,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成长轨迹上实现了“最优发展”,真正诠释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教育真谛。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让不同的人都成为快乐、幸福、和谐的人。它不仅关注学业成长,更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让教育始终充满温度。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实验学校便以此为方向,设立“心灵成长课”:老师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引导他们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校还定期组织“家庭共创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与孩子一起完成手工、参与运动,在互动中化解亲子矛盾。在这里,学生不必因成绩压力焦虑,不必因性格内向自卑——他们在被理解、被尊重的环境中,学会与自己相处、与他人共生,脸上常挂着轻松的笑容,内心满是对生活的热爱。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是尊重差异的教育,是激发潜能的教育,更是滋养心灵的教育。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活成独一无二的模样,成为更好的自己,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幸福——这,正是教育最本真、最动人的使命。
作者简介
邓书宇,知名教育学者,孟子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研究者和实施者,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教育及生活信条:热爱教育,交友广泛,勤于思索,追求真理。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