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这就是诗经(五)
辑录/主播赵富娥
公元前221年,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书同文,车同轨”,中华大地上的文化加速融合,一片欣欣向荣之中。历史突然拐了一个急弯,秦始皇下诏要求各地烧毁除了《秦纪》以外的六国史书,以及《诗》《书》的诸子百家著作。人们不仅不能收藏这些书,就连不小心说出《诗》《书》中的话语,都得遭受弃世的刑罚。对于一心读经的儒生来说,这也是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段时期。拯救《诗》的是它本身的特性,作为可以吟唱的韵文,《诗》易于记忆和流传,无数志于学的儒士冒着杀头的风险自相传授,萤火微光将《诗》保留下来。终于在西汉时迎来了光明。“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自从跟随儒生毛亨学习诗以后,《诗》的韵律就伴随着毛苌的日常生活。现在是汉武帝执政时期,经过前代的文景之治,民众的生活有了改善,仓廪实而知礼仪,有点余粮之后,很多人开始读书了。汉武帝采纳了河北大儒董仲舒的进言,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文化统治策略,儒家思想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儒家典籍开始被世人尊崇。只是经过前代浩劫,典籍存世甚少。
河间县王刘德应时而起,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还在河间国都城乐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献县修筑日华宫,收留天下读书人。这其中便有毛苌的师傅毛亨,毛亨将一身关于《诗》的学问悉数传给毛苌。毛苌便担起了讲经授诗的重任,刘德任命毛苌为河间国博士,还在今天的河北省河间市境内建造招贤馆,供他收徒传诗。至今河间市境内仍留有毛苌的衣冠冢。
当时,巜诗》通行的三个版本已列为官学。在官办学校里,齐人辕固传授《齐诗》,鲁人申培吟诵《鲁诗》,燕人韩婴主功《韩诗》。这三个版本使用当时流行的隶书写成。三家合称今文经学派。而毛苌讲授的《毛诗》,使用先秦古文字书写,沿袭《毛诗》的流派,被称为古文经学派,只在民间流传。至到西汉末年,才被列入官学,东汉末期,经学大师郑玄遍注古文经,融经文、古文经学派的见解,成一家之言,从而终结了贯穿两汉时期的古文、经文经学之争。从此之后,《毛诗》独兴。我们今天看到的通行本《诗经》,就是来自当年郑玄注解的《毛诗》。
郑玄的身后,国人延续着对《诗经》的尊崇。在“风雅颂”的花园里,寻找中国的美与诗意。历代关于《诗经》的书籍与各色艺术品层出不穷。直到今天,全国各地还有上百处与诗经有关的博物馆、园林、小镇。在毛苌的故乡河北河间市的诗经斋,藏有明清以来各种《诗经》版本4300册,860函,充箱盈架,展示着国人对《诗经》的热爱。鸡泽县建有全国最大的诗经主题文化景区,诗经文化园,以景传诗。沿着丝绸之路,随着海洋季风,有歌声的地方就有诗经。公园九世纪,第一本《诗经》日译本出现,16世纪,《诗经》在欧洲开始传播,20世纪初,北美开始有《诗经》译介。至今,《诗经》以几十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诗歌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源头活水,重章叠咏。中国是礼仪之邦,《诗经》凝结了最早的道德礼法,思想规范,和鸣共振,滋衍百代。《诗经》更是传承中国人智慧与美好的教育读本。天人合一,弥罗万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思绪和价值观。再次翻开这部经典,3000年前的种种情感,我们仍在感受;3000年前的许多故事,今天仍在发生。我们与诗经的距离,只存在于时间,心灵从未走远。
主播简介
赵富娥,网名富贵花。兴趣爱好:喜欢文学、诵读;喜欢把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情和景编成小诗自我欣赏;喜欢戏曲、歌舞。
中华诗经阁特邀音频部部长兼宣委等。
编辑 审核:惠玲玲 白公平
美编:惜缘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胜利 胡兴民 倪进祥
图标制作:侯五爱
图片源自网络
音频:赵富娥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李红彦 朱红兵 张新荔 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