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肖村英烈的抗战往事
(肖村南寨抗战英烈事迹展示室
—《群英谱》部分精选)
“红肖村”做为“红偃师”抗战先进典范,为豫西抗战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广为传唱的民谣,正是肖村(含中村、南后村、北后村、南寨、西寨,统称“五肖村”,1961年南寨、西寨从肖村大队分离、单设行政村,而红肖村的很多革命事件和人物大多集中在南寨)抗战当年的真实写照。1944年10月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的警卫大队在南寨成立,仅有几百口人的五肖村就有100多名青壮年踊跃参军,1945年9月随皮定均部队南下走了100多名屡立战功的抗战英雄,全村的青壮年几乎全部参军上前线,父子、兄弟同上战场,全民皆兵,几乎村里家家有英烈,村妇救会和地方党员全力支援前线粮食和战略军需物资,全村赤心向党、星火燎原,担起豫西抗战之脊,红肖村就是如此得名!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抗战精神、爱国精神,教育和激励人民群众,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红色历史,缅怀老区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英雄们,通过查阅偃师党史、县志、偃师革命老区发展史等,整理挖掘肖村红色历史,肖村南寨抗战英烈事迹展示室(尽量兼顾到肖村、西寨自然村),将展示大量可歌可泣的红色家庭、英雄人物和红色故事。
一、红偃师、红肖村的革命源头家庭
李煦(1891—1951),乳名星联,字广吾,1891年出生于偃师大口镇肖村北后村,曾考入河南法政学堂。兄弟3人,其兄李应联,字赫臣,毕业于河南法政学堂,早年参加同盟会,与张钫、杨勉斋结为金兰之交,1912年出任汝阳县县长。其弟李方联,字兰谷,上大学期间就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在上海加入共产党。李煦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对革命的拥护与向往远在抗战前,出于民族义愤与救国热忱,李煦自觉接受并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带动全家投身其中,李煦的两个儿子李长庚和李少白在1937年前参加了共产党,李煦送他们到延安参加了八路军。1944年9月八路军动员他出任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使用李煦这个名字:“意思是八路军来了,才使豫西有了光明,宛如东方升起了熙照朝日”。
李煦有一个值得自豪的进步家庭。儿童放哨掩护,妇女为地下党的同志端饭送水,缝补浆洗。60岁的大嫂(李赫臣夫人)两次执行任务:一次是张琳、周慎宜、刘惠成三女同志回延安,她护送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一次是肖村女青年李玉珍、李宾珠奔赴延安,她护送到“洛八办”。1945年8月,日寇投降。皮徐支队奉命撤离豫西,挥师南下,李煦跟随支队南下,徒步奔走,到达桐柏县。新中国成立后,李煦任偃师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县土改委员会主任等职,1951年12月逝世,终年60岁。
二、肖村后村的红色家庭典范
李四元(又名李玉轩,1913-1949),1913年出生于肖村后村一农民家庭,在偃师中学求学期间,接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进步学生运动,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地早期的中共党员。后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受组织派遣赴太行山抗日前线,任八路军某部政委。一九四七年受组织委派深入敌战区,任当时的郑州市城工部部长,期间遇到同乡同学李武林,因其告发被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未果,于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杀害,时年36岁,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李四元的引领和影响下,家庭中有多人先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统治、抗击美国的侵略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双元(又名李济元,1904-1997),是李四元的二哥。自幼上学、务农、经商,后由同乡李凌霄介绍,于1948年参加革命,在解放区从事经济管理工作。解放后,曾任南阳市华纱布公司、油脂公司经理,于1997年逝世,享年73岁。
李三元(1909-2004),是李四元的三哥。自幼务农,1938年在家乡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斗争。1944年参加八路军 “豫西抗日先遣支队”,1945年9月,中原突围时在旅长皮定均的率领下,担负吸引敌军主力,掩护中原军区主力向西突围的光荣任务,在掩护主力西进转移后孤军东征,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突破敌军的封锁包围和堵击,跨越层峦叠嶂的大别山,辗转24个昼夜,行程1500余里,大小战斗23次,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随后,作为181师的一员参加了淮阴保卫战、第一次涟水保卫战和孟良崮、临汾、晋中、太原、扶眉、秦岭、解放成都等重要战役战斗,转战中原、华东、华北、西北四大战场。1951年3月,以军需排长的身份入朝参战,1953年9月回国,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复员返乡,为不给组织添麻烦,主动要求到农村参加新农村建设。2004年逝世,享年92岁。
侄女李玉珍(又名李少卿),1921年出生,是李四元侄女,受长辈们(主要是四叔)的影响,15岁时,就积极参加地方党组织的各种救亡运动,1939年5月,由偃师县地下党县委负责人孙西奇、李兰谷介绍,真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至1956年间,先后在河南确山竹沟镇新四军留守处、湖北襄阳分区独立团卫生处、新四军五师(抗战期间,威震中原战区的新四军五师,以下简称五师)十五旅四十八团、五师野战医院五师直属医院、晋冀鲁豫军区北大医学院(学习)、晋冀鲁豫军区医疗队、二野十二纵队34旅卫生部、江汉军区一分区卫生部、宜昌军分区门诊部、休养所、炮兵第六训练基地司令部门诊部、炮兵二十二师后方勤务处医院等从事军医工作,先后担任班长、司药、医助、医生、主治军医、副所长等职务,抢救和医治了无数前线将士。在党的领导和培养下,亲身参与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经过战场烽火硝烟的锤炼,由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逐步成长为我党一名坚强勇敢的白衣战士。1955年获得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1957年获得“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各一枚。其后,在湖北省武汉市普爱医院工作,离休后一直居住在武汉,2015年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一枚。
三、肖村南寨的红色家庭之一
李文宣(1915-1993),1937年10月入党,1938年受豫西组织特派,赴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地下党河南省委所在地——确山县竹沟镇新四军留守处教导队一中队学习,系河南抗日骨干培训班第一期学员,是抗战时期最早的偃洛革命火种之一,学习期间受到周恩来、彭雪枫等革命领导人的亲自教导,为终生革命奠下了坚实思想基础,同时还学到了很多军事战术和技能,后来抗日剿匪取得多次胜利与此受益关系很大。1939年9月在山西省中条山战役,对日作战负伤致残,是从遗体堆中发现、被抢救过来的幸存者。养伤期间和支书焦杰山,共同经营“肖村消费合作社”——偃师地下党的重要情报联络站和豫西地委重要物资供应站,筹集革命经费,汇集、传递和交换党的秘密情报,为豫西地下党采购、调剂、运送战略物资,支援抗日战争。1944年8月在南寨的豹子梁山上,组织伏击日军再次负伤,此战率先打响了肖村根据地的抗日第一枪,对偃师南部山区抗日具有示范作用!1945年受地下党洛阳县县长田生委托,成功收编东彭店地方武装、通过整合创立德高区抗日第三中队,并亲任指导员。1945年6月任皮定均所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偃师后勤负责人,1948年12月接偃师县委通知到大口区温村,任反匪穴工作组组长,负责偃师南部山区的反匪剿霸工作。建国后历任偃师县第三区、四区区委书记、偃师县直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1980年离休,1993年6月13日逝世。
胞弟李文法(1920-1962),1937年2月入党,老红军,智能双全、地下工作经验丰富,1938年受地下党豫西特委书记陈耳东特派,潜伏于偃师县国民党警察局,1940年当选南寨保长,以此身份作掩护,秘密从事地下党工作。1944年10月任偃师县抗日警卫队事务长,当时皮定均司令曾在李文宣、李文法的老宅居住,(李文法父亲李茂林和伯父李书林(清朝最后一代秀才),家境殷实、住宅宽绰,兄弟二人乐善好施、思想进步,是乡里很有声望的开明绅士,积极支持孩子们参加革命),当时由李文法负责皮司令的安全保卫工作。兄长李文宣担任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偃师后勤负责人期间,兄弟二人共同说服父亲及众家族捐粮捐款,圆满完成了皮定均司令交办的后勤保障任务。后来李文法随皮定均将军南下征战,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北平战役、孟良固战役等重大战役,多次负伤并立功、因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正营级),建国后曾任西南军区公安司令部办公室秘书、西南军区公安部队保育院支部书记等职,1962年因病逝世。
侄子李凤乐(1931—1985),在革命家庭影响下,曾在肖村农会、大口区公所任职,1952年积极响应国家抗美援朝号召,踊跃参军、赴朝作战,参加了多个重大战役,特别是在老秃山战斗中负伤并荣立战功,在部队火线入党。1957年转业,放弃了部队保送他到南京陆军学校学习深造的机会,回村支援农业生产,从生产队长干起,历任民兵营长、党支部副书记等职,1972年调大口公社耐火材料厂任副厂长,1985年因病逝世。
四、肖村南寨的红色家庭之二
曹子安(1904-1982),又名曹西宝,1936年11月由刘道安介绍入党,老红军,1936年3月担任地方农会主席,1936年8月任第一纵队教导队连长。1945年随皮定均将军南下,先后参加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征北战,功勋卓著。1947年10月任中共偃师县政府警卫大队队长,1948年9月任偃师独立团三营副营长,1949年12月任第14军42师解放大队队长,1950年1月任第14军陆校政治部副股长,1951年4月任第14军修建委员会副股长,1953年转业返乡,先后担任五肖村及南寨村党支部书记。
曹西宝参与过很多本地的抗日救国活动,曾经担任中共洛阳地委直接领导的“肖村消费合作社”经理兼交通员,“肖村消费合作社”是偃师地下党的重要情报联络站和豫西地委重要物资供应站,筹集革命经费,汇集传递和交换党的秘密情报,为豫西地下党采购、调剂、运送物资,支援抗日战争。尤其皮定均司令在南寨驻扎期间,曹西保把唯一的深宅大院无偿提供给皮司令办公,并最大程度提供工作、生活便利,为八路军豫西先遣支队驻扎南寨做出过重要贡献!
儿子曹合丁,抗日战争期间曾任肖村儿童团团长,带领孩子们为我党站岗放哨、传递消息等,是一名出色的共产党通信员。1943年,年仅十岁的他不幸被捕,万幸被共产党成功营救;1945年,十二岁的他再次落入敌人手中,敌人威逼利诱,反复逼问曹西保的去向,曹合丁始终三个字“不知道”。解放后在父亲影响下,曹合丁80年代担任南寨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打机井、建水塔,结束辘轳井绳打水的历史,解决全村吃水难问题,打井过程中,家里鼎力支持,从自家拿麦子,供打井人吃。父子二人造福村民百姓,在南寨享有很高威望。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除了红色家庭,还有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红色故事。
李凌霄(1909—1988),原名李鸿保,肖村后村人,1931年洛阳省立第四师范毕业,1937 年从陕西省三原县出发到延安参加革命,先在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后到八路军一二九师供给部军实科任军械股科员、被服股股长。1938 年 9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太行冀南银行第一办事处主任、冀南银行太行区六分行经理、太行四分区工商局局长、冀南银行冀鲁豫区行副经理、菏泽瑞华银行经理、豫西区行副经理兼中州农民银行洛阳市支行经理、中州农民银行郑州市分行经理等职。1949 年 11 月随军南下,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广西省分行第一任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广西省分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行长、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分行行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财贸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83 年离休,1988 年 7 月 7 日在南宁逝世,享年79岁。
焦杰山(1911—1997),1937年4月由刘道安介绍入党,老红军,曾经担任党小组长、支部书记和偃师、伊川两县交通员,先后在五龙村发展党员4名、刘窑村发展6名、山张村发展3名,在本村发展17名,开辟了一条偃师和伊川的地下交通线。1944年5月偃师沦陷,8月在肖村组织了抗日自卫队打游击,在豹子梁战斗中负伤致残。1948年7月,任大口区委组织委员、副书记,1953年任偃师县人民委员会人事科长,1969年任偃师县机瓦厂革委会副主任直到离休,1997年逝世。
李金安(1921-2014),1937年入党,1945年随皮定均部队南下,历经中原突围、华中七战七捷、淮阴保卫战等多次重大战役,1951年3月—1953年在朝鲜参加五次战役、冬季防御战、金城反击战等,1953年回国,任中原军区一纵一旅参谋、华北军区13纵37团旅供给处处长,1955年授大尉军衔,1966年从部队转业(少校军衔),历任工厂党委书记、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人大主任等职,1983年离休,2014年因病逝世。
李奇霞,肖村南寨人,1938年3月至9月,中共偃师县南三区委员会设立在肖村,李奇霞任党支部书记,1944年10月任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司法科科长。
李福生,1938年加入共产党,1944年10月,任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警卫大队长,1945年9月,随皮定均部队南下,参加过太原战役等,解放后任南寨村长。1940年在国民党反共高潮时,他把南寨的党员召集到村外的窑洞里,参加会议的有曹志云、李福生、曹西宝、李文宣、焦杰山等30多人,传达上级“停止组织活动,精干隐蔽,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通知,当众烧毁党员名单及有关文件,拔出手枪,推弹上膛,放在炕沿上,跪下来对枪口宣誓:党组织遭破坏,我们要保持共产党员的气节,决不叛党,谁若叛党就被枪子打死。后来的事实证明,南寨的地下党员没有一个变节的!
曹志云,又名曹小龙、肖村南寨人,1938年初由中共偃师县委书记刘道安介绍入党,他又介绍了李福生等人加入了党组织,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做了大量工作。按照党组织安排,他和焦杰山,李进法、刘刚为、李臣义等共产党员严密控制着肖村保公所,给群众做了不少好事。1944年农历6月,遭伪浮山乡乡长秦敏修杀害,后来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攻克日伪军盘踞的缑氏据点,活捉了汉奸秦敏修和杀害曹志云的凶手秦振卿,秦敏修在由大口押往偃师县城的途中被击毙,数天后,洛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肖村南寨召开公审大会,对杀害我地下党党员曹志云的凶手秦振卿和马窑村的大土匪马同豹进行了公开审理和判决,二犯被枪毙在南寨的西南门外。
李金斗,1928年生,1945年随皮定均部队南下,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战争年代多次负伤、荣立多次战功。1949年转入空军部队,先后多次架机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毛主席检阅,由飞行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晋升为副团长、团长、副师长。
李贵良,193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抗击日军保卫大上海的“8.13”战斗,身负重伤,1944年8月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原军区一纵队一旅警卫营长、参加过孟良崮战役(荣立一等功)、中原突围、华中七战七捷等重大战役,并因战致残。1957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历任四川省中江县武装部兵役局第一任局长,1956年任遂宁军分区兵役科科长、绵阳民政局科长、专署办公室主任等职,1983年7月离职休养,享受地师级待遇。
李炳交,1944年8月入伍,1945年随皮定均部队南下,立过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被评为战斗英雄、军功章勋多枚!曾任伞兵师英雄连队青年排排长,转业后任高龙乡供销社经理。
李连重(1923-1988),1944年随皮徐抗日独立支队南下,1945年入党,1946年参加中原突围战,1947年参加孟良崮战役,1948年参加太原战役,1949年参加解放大西南战斗,1950年至1953年参加西南地区剿匪工作,在与敌作战中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多次负伤,被定为三等甲级伤残。1954年至1958年在成都康定军分区工作,任政治教导员,1959年转业到甘肃某核工厂,1988年逝世。
李秉德,从肖村南寨参军入伍,后在国家有关部门工作(中央厅级干部),他心系家乡关爱孩子们的教育事业,1996年引资30万元改造南寨学校,并请中国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方荣欣为该校题词“百年树人、重在基础教育”,是南寨村值得尊重的老革命。
李天昭,1938年在肖村小学秘密加入共产党(铁窑人),1939年离开家乡参军,抗战时期在新四军第五师做通信工作,解放后参与中原军区电信专科学校等军校创建工作,在国防大学任教,2017年7月,他已92岁高龄,还为家乡大口镇中学和第二小学捐赠25万元,支持发展教育事业。
李金亮,系延安抗大第一批学员,曾在文革期间受“杨、余、傅事件”牵连,遭到林彪、四人帮一伙迫害,平反后担任744厂党委书记。(据说建国前战功很高,资料不详?后人联系不上)
李振平,西寨人,1944年12月参加八路军抗日独立支队,1945年12月火线入党,南征北战、参加多次战役,1950年7月份时任连长的李振平入朝作战,多次负伤,被评为六级伤残军人,后转业到了地方。
李马群,后村人,1937年加入共产党,1944年,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开展倒地运动中,他是肖村评议委员会负责人,工作负责,打击和削弱了地主利益,增加和保护了广大贫下中农收益。1946年6月20日,国民党保安团将他逮捕,严刑拷打,逼他自首,他立场坚定,宁死不屈,1946年12月31日夜,敌人将李马群同志绑往偃师县新城西北角坑杀,光荣牺牲。
杨双喜,宁死不屈的八路军钢铁战士,1945年夏为了完成侦察任务,化妆成乞丐在山张村被敌人发现逮捕,敌人想从他嘴里获得我军情报,对他施行了各种惨无人道的刑讯逼供。在此期间,敌人放出口信,说他只要不承认自己是八路军就放了他,面对敌人的诱惑,他铮铮誓言“老子就是八路军!生不改姓,死不改名,生是八路军的人,死是八路军的鬼”,敌人黔驴技穷,就烧红了铁做成的鏊子,拉着杨双喜从上面走过,直至壮烈牺牲。
李学诗,1944年9月参军,1945年随皮旅南下,18岁就成为一名具有极高军事素养和政治信仰的中国共产党员,先后参加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从普通战士成长为连长、营教导员,1949年月8月,在秦岭战役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
以下肖村籍的革命前辈、英雄人物,因年代久远、生平史料不详,仅从偃师党史和县志中获取的有限信息。
新四军团级干部李长庚,肖村后村人,1918年出生,1939年参加革命,1939年牺牲于江苏;
伊洛区工作队组长李相坤,肖村后村人,1909年出生,1944年参加革命,1945年牺牲于洛阳专署;
山西绛县县长李奇平,肖村后村人,1913年出生,1937年参加革命,1945年8月牺牲于山西绛县,时任绛县县长;
李功银,南寨人,1910年出生,1938年入党,1944年牺牲于南寨豹子梁伏击战;
李书德,肖村后村人,1912年出生,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牺牲于江苏;
李凤祥,肖村后村人,1921年出生,1945年参加革命,1945年牺牲于光山县;
李崇德,肖村后村人,1921年出生,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牺牲于江苏;
李书高,肖村后村人,1930年出生,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牺牲于江苏;
袁宗顺,南寨人,1915年出生,1944年参加偃伊边区抗日自卫队,1944年8月在水泉口和日军发生激战,壮烈牺牲;
李凤池,南寨人,抗美援朝烈士,具体生平不详;
......
之所以“红肖村”是因为革命重要发源地的先辈们牺牲太多、流血太多而染红的肖村!正是因为有了“红肖村”的星星之火,红色革命从偃师燎原了整个豫西大地,“红偃师”、“红肖村”美名远扬!
本史料由李韶辉(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偃师后勤部负责人李文宣之孙,现工作于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航协认证,资深军民融合认证专家)和赵海宇(大口镇南寨村人,义马矿务局退休干部)共同撰写,特别感谢偃师老区建设促进会常景周会长和偃师区党史方志办王纪军主任等提供相关党史资料!
特别声明:有很多为新中国成立而浴身奋战的革命老前辈,因年代久远、手头资料有限,加之抽空收集、整理红色史料,时间、精力非常有限!还要去伪存真、干正常谋生的职业工作,难免有红色人物、红色故事收集不全或有疏漏之处!这些老前辈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无法得以展现,在此深表遗憾!但发表此文至少可起到抛砖引玉、唤起人们对红色历史的记忆!欢迎大家、尤其英烈后代要主动挖掘前辈红色历史资料,向南寨村党史馆及时申报、补充,谢谢大家的支持!
相关政策支持
2025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活动,通过组织缅怀祭扫、参观主题展览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法普法宣传、先进人物学习宣传、红色故事讲解员巡回宣讲等活动,推动国防教育深入普及。
2025年8月31日央视新闻播报:国务院通知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保护管理,做好抗战史料文物和英烈事迹发掘整理宣传展示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拜谒参观、祭扫纪念活动,组织学习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2025年9月3日大阅.主席重要讲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
2025年9月5日河南省委书记刘宁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要弘扬红色文化,加强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保护管理,做好抗战史料文物和英烈事迹的发掘整理、宣传展示工作,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