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经典教育理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否符合现代脑科学研究的规律?
答:从脑科学视角看,“不愤不悱不发”揭示了情绪唤醒与学习效能的神经机制。当学习者处于“愤”(心求通而未得)和“悱”(口欲言而未能)的认知冲突状态时,大脑前扣带回皮层会监测到这种认知不协调,触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激活,使大脑进入高度警觉状态。此时前额叶皮层与海马体的功能连接增强,促进工作记忆和长时程增强效应,形成最佳学习窗口期。
神经可塑性研究表明,适度的认知压力能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促进突触重塑。当教师把握这一时机进行启发(“启”和“发”),多巴胺奖赏系统会对问题解决产生强化效应,使新知识更牢固地编码在颞叶-顶叶神经网络中。这种基于认知张力的教学策略,本质上是通过调控边缘系统-皮层环路来优化学习效率的神经生物学过程。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特聘专家 范兆良校长)
作者简介:
范兆良:脑科学教育专家;“科学用脑 高效学习 健康成长”创始人
原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执行董事长
现国培京师教育专家库专家
陕西师范大学课堂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专家团特聘专家
衡水基础教育名师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多所高校特聘客座教授
带出了多位“科学用脑高效学习”金牌老师
把多所地方基础教育薄弱学校通过两三年时间打造成地方名校
把无数个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孩子送入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