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绵阳市东北方,有一片被誉为“五谷皆宜之乡,林蚕丰茂之里”的绿色明珠——梓潼县。这里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自秦昭襄王置县以来,已有2300多年历史,不仅文化底蕴深厚,更以其独特的青山绿水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生态本底优越,绿色家园得天独厚
梓潼县地处北纬31°25′—31°51′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县总面积1443.92平方千米,境内地势起伏、丘陵连绵,森林覆盖率高,潼水等河流蜿蜒而过,形成了“山环水绕、城林相融”的生态格局。多年来,梓潼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水土保持和流域治理,守护着这片弥足珍贵的绿色财富。

文化为魂,生态为韵,旅游焕发新活力
作为文昌文化发祥地和三国蜀道重要节点,梓潼拥有七曲山大庙、长卿山李业阙、卧龙山千佛岩石窟三处国家级文保单位。近年来,梓潼巧妙将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打造了“文昌祖庭·绿色梓潼”旅游品牌。七曲山古柏森森、潼水河清波荡漾,游客既能感受千年人文积淀,又能沉浸于自然山水之间。绿色生态已成为梓潼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色。

产业绿色转型,经济与生态共赢
2024年,梓潼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25.1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等已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极。第一产业中,优质粮油、生态养殖、中药材种植等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工业领域则注重节能环保,严格项目准入,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以文昌文化、红色文化、中医康养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更与生态资源深度绑定,形成“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梓潼路径。

守护绿水青山,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梓潼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乡发展全过程: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成功创建一批省级生态乡镇和绿色社区。截至202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6.03万人正共享着生态改善带来的宜居环境与健康福祉。
如今的梓潼,千年古县焕发新颜,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这里不仅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诗意栖居之地,更成为川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生动典范。未来,梓潼将继续执生态之笔,绘就更加绚丽的绿色篇章。□ 文/黄河 图/苏东华

總編·觀察 | 梓潼:绿水青山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在川北秀丽的山水之间,梓潼县正以一幅绿水青山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的奋进篇章。这片拥有2300年历史的土地,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昌文化、三国记忆,更在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中展现出蓬勃生机。
梓潼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七曲山古柏苍翠,潼水河清流宛转,全县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梓潼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文旅融合活力迸发,康养产业方兴未艾。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225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过半,绿色正成为梓潼最亮丽的发展底色。

更可贵的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正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福利人人共享。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梓潼的实践充分证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转型就是竞争力。当前,我国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美丽中国建设,梓潼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启示:只要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就能让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同频共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展望未来,梓潼必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多梓潼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