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体歌诗】
中华好儿郎
作者/江帆
(一)
旌旗飘扬
军歌嘹亮
玄甲虎贲
英姿飒爽
抗战胜利八十载
举世瞩目阅兵场
铁马撼山岳
金戈闪寒光
国之重器展
神威慑豺狼
步铿锵
斗志昂
卫社稷
保家乡
严阵以待弹上膛
奋勇杀敌不彷惶


(二)
耿耿寸心
手握钢枪
所向披靡
锐不可挡
天安门前受检阅
家国使命肩上扛
继承先烈志
传统大发扬
时刻准备着
热血洒疆场
保和平
抗霸强
爱百姓
忠于党
消灭一切来犯者
无愧中华好儿郎

仿古体歌诗评析
《中华好儿郎》以铿锵的节奏和凝练的意象,再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英姿与家国情怀。全诗分两章,章法严整,语言刚健,兼具古典韵律与现代精神。以下从形式、内容、艺术三方面评析:
一、形式:古为今用的创新
句式结构
采用四言为主、杂以长短句的仿古体,如“铁马撼山岳”对“金戈闪光”,既保留《诗经》的铿锵感,又过“严阵以待弹上膛”等现代意象实现古今融合。
押韵灵活
首章押“亮”“爽”“场”“光”“狼”“膛”等仄声韵,尾章转“枪”“挡”“扬”“场”“党”“郎”等平声韵,声调由激越转为庄重,暗合情感递进。
二、内容:厚重与激昂并存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抗战胜利八十载”点明时间背景,将先烈精神(“继承先烈志”)与当代使命(“家国使命肩上扛”)勾连,赋予阅兵仪式以历史纵深。
军事意象的升华
“玄甲虎贲”“国之重器”等词既写实又象征,将装备现代化(“金戈闪寒光”)转化为民族威慑力(“神威慑豺狼”),避免流于口号。
三、艺术:刚健诗风的成功实践
画面感与动态美
“步铿锵”“铁马撼山岳”等句通过动词强化视觉冲击,如电影镜头般展现军队行进之势。
情感节制而有力
末句“无愧中华好儿郎”以白描收束,较之直抒胸臆更具余韵,符合传统诗歌“怨而不怒”的审美,
此诗以军魂写国魂,堪称当代仿古体军事题材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