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四则运算
加法原则:多关注生命三态,在情绪价值上下功夫,让学校有趣好玩;多一点欣赏和耐心,在唤醒孩子的自信心上做功课,让他们积极主动。
减法原则:少一点干预和训斥,少一点管制和惩罚,少一点灌输和比较,让孩子在自由和信任的环境里自然生长。
乘法原则:推动以小组为载体的自主教育,强调教学育人、活动育人、生活育人和过程育人,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造。
除法原则:聚焦“情绪中心”教育,引领孩子透过现象、事件、行为看见自己的认知,我是一切的根源,也是一切的答案,让孩子无内耗、无对立、无烦恼。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信玉静)
小学三年级体育第一课要继续延续低年级习得的良好习惯、继续强化规则意识、提升运动参与感,兼顾趣味性与纪律性。如教师提问“跑步时前面同学突然停下怎么办?”“器材用完要放哪里?”,让学生分组抢答,教师补充总结。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课堂基础,规则讲解可适当简化,多通过“游戏化”方式渗透。如障碍接力:4-5人一组设置简单障碍,强调“不推挤、听口令”,教师重点观察学生是否遵守规则,及时提醒。运动强度控制在“微出汗”即可,重点培养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而非技能训练。全程用鼓励性语言,如“这次没做好没关系,下次注意就很棒”,保护学生运动积极性。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高磊)
三年级的开学第一课,我没有开始第一课知识的教学,而是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不讲课,来当小侦探,找找这本书和二年级的不一样,谁发现的秘密多,谁就是冠军!”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孩子们皱着眉、伸着脖子,手指在课本上逐页滑动,有的还凑在一起小声讨论。
没过多久,一个男孩率先举手:“老师!这里有习作,以前的书里没有”我笑着点头,他的发现像一颗石子,激起更多浪花。“第三课题目后面有个小星星。”一个女孩指着课文标题旁的星号,紧接着,孩子们的手此起彼伏——“单元前面多了一页,有图还有字!”还有个男孩在目录最后面的小字里发现了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感动于孩子们细心的习惯和积极的态度。
我把孩子们发现的“秘密”一一写在黑板上,从单元导读页的整体指引,到略读课文的自主阅读要求,再到阅读策略单元的方法指导,最后到习作与例文的搭配,黑板上的字渐渐连成了一张课本地图。当孩子们发现自己竟然梳理出了整本书的结构,眼里满是惊喜。我趁机引导:这些新内容不是难题,而是帮大家学好语文的工具。比如单元导读页,能告诉我们这单元要学什么,例文就像写作时的小拐杖。
下课铃响时,孩子们还在翻着课本小声交流。这堂没有知识点的开学第一课,不仅让他们摸清了新课本的脾气,更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学习充满期待:原来语文书里藏着这么多宝藏,而探索的乐趣,才刚刚开始。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晋娜娜)
给四年级学生教授本学期第一节科学课时,我以四上这册书开篇的“科学家这样做”为基础,围绕“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展开。我首先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牛顿科学探索的认识。学生们参与热情很高,小组讨论时,不少同学能积极分享自己从牛顿故事里感受到的科学探究要点,像重视实验、结合数学推理、善于从生活中的细节发现问题、积极思考、敢于质疑权威等。听牛顿的科学故事时,大家都特别专注,眼神里满是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紧接着,我以“人人争当科学家”为目标,向四年级学生强调了科学课中的各项要求并且明晰了奖励机制,以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对于本学期学习的兴趣。不过,因为时间关系本节课并没有详细的向学生详细讲解科学课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要求,后续可以在课堂中渗透并优化小组分工,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讨论中有更明确的表达机会,进一步深化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白雨鹭)
在《Lesson 1 Li Ming’s Big Family》这一课时,我紧紧围绕课改理念以及新课标要求展开教学实践,力求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
在预习检测阶段,充分借助课本中的家庭照片等直观素材创设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贴近生活的场景中感知英语、运用英语。进入合作探究环节,我组织学生开展先独学完成助学单中的题目,再进行小组讨论,随后进行汇报展示,这样的形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切实落实了课改所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
不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不足。(1)学生对于一些课堂指令语以及展示介绍组名的英语句子仍不清晰。(2)小组展示时有一部分学生不够自信,不敢大方的说英语。 因此,我需要多抽时间培训学生,让学生清楚的掌握英语课堂用语。在英语课堂上多多鼓励学生说,利用小组合作以及加分等形式,让学生敢于大胆的表达。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樊婷)
今天学习了《圆的认识》一课,在这节课中,我运用小组实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征。整体来看,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细节设计和实施中仍有可改进之处,具体反思如下:
课前我让小组提前分工,围绕“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进行课前预习,有小组展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时,结合学具演示,初步感知了“圆心到圆上各点距离相等”的特性,借助三种车轮中心点的运动痕迹,更直观的使学生明白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之处,为后续知识点铺垫。
不足与改进:
1.部分小组展示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内容缺乏重点,语言条理性不足。
2.互动性较弱:多数小组以“讲”为主,缺乏与台下学生的提问或互动。展示过程没有“质疑环节”,教师在此因及时介入鼓励其他学生对展示内容提问(如“如果车轮不是圆的会怎样?”),让展示成为“共同探究”的过程。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解荣)
最近教学了《小熊购物(乘加混合运算)》一课,以“小熊买面包和蛋糕”情境切入,提炼“3个面包总价+1个蛋糕价格”的核心关系,降低乘加运算抽象度。通过画图、分步列式(如3×4=12,12+6=18)到综合算式3×4+6的引导,对比运算顺序差异,让学生自主发现“先乘后加”合理性,契合三年级认知规律,培养逻辑推理意识。不足:少数学生列综合算式时遗漏步骤、混淆顺序,未及时获针对性指导。改进措施:1. 结合情境让学生解释算式含义(如3×4是3个面包总价),强化算理,助薄弱生理解计算。2.按基础分组设“小老师”,集体反馈后留三分钟帮扶,教师重点巡视基础薄弱学生,针对其算式书写、运算步骤等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张冰倩)
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中,我紧密围绕课改理念与新课标要求开展教学,着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助力二年级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课堂。
预习检测环节,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动画片段等直观素材创设情境,生动展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具象的场景中感知课文内容、积累生字词。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我设计了明确的小组讨论任务,再由组长进行分工,最后进行整组的展示。这一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落实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听讲到主动探索课文奥秘。
但教学中也存在明显不足:(1)部分学生对“圈画关键词”“按顺序说变化”等课堂学习指令理解不清晰,独学时个别学生不主动学习(2)小组展示时,少数学生因紧张不敢主动发言,或表达时语句不完整。
后续改进方向:一是利用课前几分钟通过“指令小游戏”强化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熟练掌握课堂常用学习指令;二是在课堂中增加“小老师领读”“星级发言评比”等环节,多给予学生鼓励,借助小组加分、同伴互评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表达自信,敢于大方、完整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赵晨宇)
本学期开始,在课堂上我尝试聚焦“课堂听讲补充”,引导学生在他人发言中筛选有用信息并转化为有效笔记,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听讲的充实度与有效性,现结合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课改亮点与成效
1. 听讲维度更立体:打破“教师讲、学生记”的单一模式,将“听同学发言”纳入听讲核心环节。学生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筛选,能精准捕捉他人发言中的好词好句、独特见解,如在《观潮》段落分析中,有学生记录同学提到的“‘人声鼎沸’写出了潮水来前的热闹,和后文‘霎时寂静’形成对比”,实现了听讲内容的拓展与深化。
2. 笔记质量显提升:通过“圈画关键词+简评感悟”的笔记方法指导,学生笔记从“抄板书”转向“抓重点、补思路”。多数学生能在笔记中标注“同学补充:××的观点让我想到……”,既留存了他人智慧,也体现了自我思考,听讲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
二、现存问题与不足
1. 个体差异较明显: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仍存在“不会筛选”的问题,要么全盘记录导致遗漏教师后续讲解,要么不知如何提炼重点,笔记杂乱无章,未能真正实现“有效补充”。
2. 引导时机待优化:有时在学生发言后,未及时留出“消化-记录”的空白时间,导致部分学生因急于记录而错过后续引导,听讲补充的连贯性不足。
三、改进方向与计划
1. 分层指导促均衡: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设计“阶梯式”筛选任务,基础层学生可先练习“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发言”,提高层学生尝试“找比自己想法更深入的观点”,并通过小对子互查笔记的方式,帮助薄弱生学习筛选技巧。
2. 优化节奏保实效:调整课堂节奏,在学生发言结束后,预留1-2分钟“快速记录+简要标注”时间,同时通过“谁能说说刚刚××的发言中,你觉得最有用的是什么”的提问,引导学生聚焦重点,确保听讲补充落到实处。
此次实践让我意识到,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吸收他人智慧”的潜力,后续需持续优化引导策略,让“听讲补充”真正成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助力。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董雅雯)
今天在教学《白鹭》时,我带着学生感受白鹭“精巧如诗”的特点,有不少收获。用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韵律美,读的过程中我也会适时点拨,比如引导他们关注“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帮助体会白鹭的美。围绕“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核心,从外形、觅食等多个方面,带着学生找文中语句感受白鹭的美,像分析外形时,抓住“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等语句体会。课堂上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想法,对他们结合生活和文本说出的独特看法,都予以肯定和引导,激发学习积极性。不过也存在不足,分析文本时太抠细节,部分环节耗时多,后面内容就仓促了,比如讲白鹭觅食、栖息、飞行的三幅图,讲得过于细致,没给学生足够时间自主感悟交流。小组合作环节也没发挥好作用,讨论的问题不明确,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有的学生只是“搭便车”。而且教学时多让学生从文本找答案,对思维拓展和迁移训练不够,感受完白鹭的美,没好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里“平凡却美”的事物去拓展写作或表达。
针对这些问题,以后备课要更精准,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突出重点,对于白鹭“精巧如诗”的体现这类重点内容,多给学生时间深入感悟,次要内容适当简化,保证教学节奏流畅。设计小组合作任务时,要明确要求,给学生分好工,比如分析三幅图时,让小组内成员分别负责描述画面、分析美点、表达感受,保证人人参与,同时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和评价,及时反馈,提高合作质量。还要多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像白鹭一样平凡却美的事物,鼓励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刘馨)
今天教授了《小熊购物》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以“乘加混合运算”为核心,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以“小熊购物”的生活场景导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如“收银员”“顾客”)分工计算总价,既巩固了运算顺序,又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讨论、试错、对比,自然总结出“先乘法后加法”的规则。通过设置分层任务确保每位成员都能贡献想法。在巡视时针对性点拨,帮助小组突破“运算顺序混淆”的难点。但是还存在不足的地方,课堂上时间分配需优化小组汇报环节浪费时间较多,导致部分问题未充分分享。后续可以优化,提升效率。活动三设计未能充分激发创造性,而且限制较少导致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能力解决。今后可增设条件限制有简到难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将抽象运算具象化,学生不仅掌握了算法,更在协作中提升了问题解决与沟通能力。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王潇萌)
在执教《精打细算》这节课时,我紧扣转化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有过探索计算小数乘法的经验,知道可以借助元角分模型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但小数除法是小学阶段计算的一个难点,只有真正理解算理,运算能力的发展才能落实。在本节课核心任务“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元?”的探究中,我分层展示学生作品,逐步把学生思维引领到深处。首先,利用元角分直观模型将小数除法问题转化为整数除法,计算出11.5÷5=2.3(元)。其次,关注小数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理解不够除时可以将1元转化为10角,理解竖式每一步的意思,沟通理解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最后,对比整数除法竖式和小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之间的异同,归纳小数除法计算的算法,总结出小数除法合理、洁、规范的计算方法,发展运算能力。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盛雯雯)
这两天执教《Lesson 1 At the airport》时,能感觉到经过暑假,学生们需要时间重新适应课堂节奏。他们对指令的反应稍显迟缓,回答问题不够主动,面对提问时偶尔会有些茫然。针对这种情况,今天下午在另一个班授课时,我特意放慢了教学进度。讲解指令时,通过多次重复和情景演练帮助学生熟悉;提问环节采用中英互译的方式降低难度,同时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避免学生因紧张而退缩。为了夯实基础,我还延长了基础句型的练习时长,比如围绕 “half past” 和 “o'clock” 进行反复操练,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表达的过程中逐渐找回自信。考虑到开学初期的特殊性,我增加了激励机制,学生只要主动展示或回答问题,都会给予加分奖励,并及时用语言鼓励。这些调整效果显著,课堂氛围明显活跃起来,学生的参与度有所提升,教学效果得到了改善。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宋立雯)
本次教学围绕交朋友主题展开,通过多样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打招呼和自我介绍用语。
1.《义务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借助歌曲、游戏等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角色表演让学生运用语言,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大部分学生可以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名字,与小组成员用重点句型My name is…和I am…介绍自己。
2.问题:但因为有些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基础弱,不敢张嘴说,跟读视频时发音不准,游戏环节个别小组节奏拖沓。
3.解决方案:后续要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指导,针对有基础的学生,引导他们帮助小组基础较弱的学生,纠正他们的发音;优化游戏规则,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更扎实掌握知识,提升英语交流能力 ;多引导学生读单词,读句子,积极参与课堂。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付锦秀)
在执教《小熊购物-乘加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时,以“小熊购物”的情景为主线,鼓励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大部分同学都能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解答。活动一:主要以胖胖应付多少元?你是怎么算的?开展,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可以利用画图的方式,也可以列式计算。在开展活动一之前,我只是带着学生圈出来了要用的信息,没有带着学生梳理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在下面巡视时我发现这个情况之后带着学生梳理问题,然后学生们能写出来了,所以在备课时对学生的学生没有了解清楚。
活动二让学生把分步算式合成一个,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写出来,然后再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时,大部分学生可以说出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但是说不出原因。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理解了为什么先算乘法,因为要先算出4个面包的价钱。在三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准确,或者不会表达时,教师要慢慢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接下来,就是用脱式来解决乘加混合运算,我边示范格式,边引导同学说出关键点。然后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如何计算乘加混合运算,少部分同学书写格式不正确,后续还得继续加强。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冯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