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235

沂源“二厂”:军工三代的三线情怀
单洪玲
“三线”,这个承载特殊时代记忆的词汇,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是一代代人血脉里的精神印记。我就是在三线厂——国营山东第二机械厂(简称“二厂”)长大的军工子弟。从19岁父亲怀揣理想奔赴二厂,到我与老公传承匠心,再到孩子远赴边境守护家国,我们一家三代的故事,早已与沂源大山里的三线建设脉搏紧紧相连。
一、饥荒里的正直:父亲的品格与三线初心
我的童年在乡下姥姥家度过的,“三线厂”对我而言遥远又陌生。13岁那年,我跟随父亲“农转非”,才真正走进这个藏在大山里,代号为“945”的军工厂。
父亲老家在山东日照莒县的一个小乡村,幼时赶上饥荒。奶奶曾说,有次家里揭不开锅,她连夜缝了个大布兜塞给父亲,让他去村西头地瓜地抠几个回来给弟妹们垫肚子。可父亲在地头转悠了好几圈,最后还是空着布兜回了家——“正直”二字,从那时起就像种子种在了他的心里。
19岁时,父亲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从乡村田埂辗转来到沂源土门,成为扎根山区的军工人。父亲身上有山东人的实诚,更有饥荒年代养出的正直与担当,“爱岗敬业,以厂为家”是父亲固有的标签。
父亲19岁入厂、55岁退休,36年的职业生涯里,干过不少杂活,后来专做电焊工,焊枪一握就是几十年。他主要在车库负责维修车辆,厂区的重型卡车几乎都经他的手检修过。只要电话一响,无论白天还是深夜,抄起工具包就往车库跑。冬天,寒风裹着柴油味灌进衣领,父亲趴在车底一焊就是几小时,爬出来时眉毛结着白霜,手指冻得握不住扳手;夏天,酷暑难耐,汗水浸透工作服,脸上除了焊帽印全是油污粉尘。
那时防护条件差,没有专业防护面罩,焊接产生的有害气体全都吸入肺里。有次我放学后去车库找父亲,看见他刚焊完一个大件,正蹲在角落剧烈咳嗽,吐出的痰都是黑色的,而父亲只是揉着胸口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吐出来就好了”。
那些年父亲为车辆焊补的每道裂痕,最终都变成了肺里无法修复的“纹路”。2008年,59岁的父亲查出肺癌晚期,从患病到离世仅2个月,大夫说他的肺已像蜘蛛网,根本无从医治。
在医院陪护父亲时,只要聊起厂里的事,他的眼里就发亮。原来他从未后悔,吸入肺里的粉尘,早已和对军工事业的赤诚融在一起,成了他这辈子最珍贵的念想,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敬佩与心疼。父亲过世后,我常翻看他的CT片,泪眼朦胧中,片子上纵横交错的纹路,总与记忆里父亲焊枪下的焊缝重叠.....
二、二厂里的传承:军工子弟的三线成长之路
我“农转非”刚入厂时,看着山洞前悬挂的“军工重地,闲人免进”的牌子,听着车间里机器的轰鸣,满是陌生与局促。日子久了,才渐渐适应这个“小社会”。
我先在厂里的子弟学校读初中,后来就读厂办技校,循着军工子弟的固有节奏成长。厂区里不仅有学校,还有医院、礼堂,歌舞厅,但最让我魂牵梦绕的是图书馆——那是我的文学启蒙地,闲暇时我常去。午后的阳光洒在书架上,我捧着书可以在角落的木椅上坐一下午。
那些书籍伴着厂区里嘹亮的军号声陪我走过了少年时光。广泛的阅读,让我对文字生出浓厚兴趣,开始尝试写作,陆续有“小豆腐块”见报。每当收到样报和稿费单时,父亲的眉角眼梢满是笑意。就这样,我在父亲守护的军工土地上,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与方向。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进入工厂机动科干铣工,也在这里遇见了老公——他和我一样,也是土生土长的二厂子弟。工休时,我们会一起爬厂区后面的山,聊未来的日子,简单又纯粹。
2002年,企业搭上军工企业的调迁末班车,将厂区搬往张店。这次搬迁不仅为企业争取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让一代代军工人的心血得以延续。我在结婚生子后,也随厂迁至张店,进入民品分厂继续从事机械加工。
生活的艰辛、工作的劳累没有磨灭我的文学梦。业余时间,仍坚持向社会报刊投稿,并积极参加市里的一些征文比赛,眼界更加开阔。2005年,企业创办了《九四五厂报》后,我的写作特长更是得以发挥,成为分厂的主力通讯员。为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我用6年的时间通过自学考试完成了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那些挑灯苦读的日子,不仅实现了自我提升,更给幼年的儿子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让他从小就爱上了阅读,知识储备远高于同龄孩子。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0年初,我被调往厂办,负责文秘和厂报编辑——那些年在图书馆啃的书、发表的 “小豆腐块”、耳濡目染的军工故事,突然都有了用武之地。我很珍惜这个岗位,白天整理会议纪要、撰写工作报告,晚上伏在灯下编校厂报,把车间的工匠精神、军工人的拼搏奉献,一字一句融进文字里,仿佛这样才能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后来,凭借对业务的熟悉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我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我学着父亲的样子,做得踏实、干得尽心,就像他当年趴在车底焊接绝不敷衍一样,我对待每一项工作也都是尽心竭力,从不敢有半分懈怠。
今年是二厂创建60周年,在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牵头筹划了一系列庆祝活动:订制了专属纪念品、邀请退休厂级老领导参观、座谈、组织在职员工赴山西黄崖洞寻找军工根脉、接受精神洗礼…… 我们董事长赵国柱常说,二厂的60年,是几代军工人的奋斗史,传承三线精神不能是一句口号,要让年轻人真正走进历史、读懂初心。也正是得益于领导对精神传承的重视,二厂的文化基因才得以不断延续。
我常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厂区来来往往的车辆、忙碌的工人,突然明白:我接过的从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父亲那代老军工传下的接力棒——他用焊枪守护军工运输的“生命线”,我用责任与担当守护这份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三、山海间的坚守:三代人的三线情怀与家国担当
二厂搬迁张店时,因多重因素,还有一个分厂留在了沂源老厂区。2022年,在离开大山20年后,我老公服从厂里的安排,毅然调回沂源厂区。他重新住进简陋的宿舍,每日穿梭于军品车间,全身心投入生产协调中,用行动续写对军工事业的热爱。
更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的孩子在沂源厂区出生,从小听姥爷讲三线建设的峥嵘岁月,又亲眼目睹父母在大山里的坚守,“正直”“奉献”早已刻进他的心里。高考时,孩子坚定地选择了法律专业,并于大四那年顺利考出律师资格证。但毕业时,他却在众多出路中,选择了驻守边疆、保家卫国。望着孩子笃定的眼神,我深知:父亲的品格、沂源三线厂的精神,已在第三代心中深深扎根。
如今,我们一家三口天各一方,却有着共同的坚守:我在张店新厂区用文字记录三线故事、用活动传承三线精神;老公留守沂源老厂区,守护着军品生产,保障订单按时交付;孩子在千里之外的边疆,用青春热血守护家国安宁。虽然聚少离多,但我们的心始终紧密相连,这份跨越山海的牵挂与默契,恰是我们一家三代传承三线精神的缩影——从三线建设的初创岁月、转型时期的坚守阶段,到新时代的使命传承,我们虽处不同时代、不同岗位、相隔山海,却始终以各自的方式践行着“保家卫国”的誓言:父亲用辛劳筑牢军工根基,我用文字守护精神记忆,老公用大山里的坚守延续军工生产使命,孩子用青春守护家国。这份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正是军工人与军工子弟对三线情怀最生动的诠释。
我始终坚信,这份融入血脉的三线情怀,从不是尘封的记忆。它会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沉淀得愈发厚重,像沂源大山里的清泉滋养心灵,像父亲焊枪下的火花照亮前路。它将永远指引我们:记得自己从三线建设的峥嵘岁月里走来,向着守护家国、传承精神的方向走去,活成对得起先辈、无愧于时代的模样!
作者:单洪玲,笔名一米暖阳。现任国营山东第二机械厂党群工作部部长、综合部副部长。淄博市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