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我国著名书画家、书画教育家,蜚声画坛的著名花鸟画大师,高冠华先生诞辰110周年。为缅怀逝人,军事科学出版社原社长刘庆忠老师,写了三篇记念高先生的短文,分别从其诗作、书法和篆刻方面,全方位评价高冠华先生的艺朮成就,现分期发表,以飨读者。
高冠华先生(1915年-1999年)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蜚声画坛的著名花鸟画大师。2025年恰逢其诞辰110周年。他出生于江苏南通,自幼酷爱绘画,1936年成为潘天寿先生的入室弟子,并深入研习青藤、八大、徐渭等传统技法,同时融合西方绘画技法,形成“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独特艺术风格。
高冠华在花鸟画领域成就显著,其作品以构图新奇、笔力雄健、色彩绚丽著称,既有传统韵味又富有创意。他提出“师迹不如师意”的艺术理念,强调继承大师精髓而非单纯模仿,并注重诗、书、画、印的全面修养。生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社社长等职,并担任中国画研究院终身导师、中华名人协会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等社会职务。先生晚年常言:"真正的传承是让古人笔墨在新时代呼吸。"1999年住院期间,他仍强撑病体修改弟子作品,在幅荷花习作上题跋:"周之冕的勾花点叶法,要化作你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这或许正是高门艺术教育最珍贵的遗产——不是留下多少技法图谱,而是点燃了无数艺术心灵中那簇"师意不师迹"的创造之火。如今重睹先生画作,那松鹰凌厉的目光依然在叩问每个观者:你可曾让传统在自己笔下获得新的生命?
刘庆忠,字子诚,号骈邑墨客,1947年生,山东省临昫县人,现定居北京自幼习好书法,积有岁时,小有所成。中学时期曾为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书写过碑文,1985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北省分会,1991年入中国书协编纂的《中国现代书法人名辞典》,2018年加入国未来学会名人书画专业委员会並出任理事,2020年被北京自瀑寺书画院聘为副院长。近年来,多次在国内书展中获奖,作品被外国友人收藏。其书, 涉猎篆、隶、楷、行、草,分别取法于散氏盘、张迁碑和爨宝子碑、颜真卿、米带、怀素。五书中,尤善隶、草,在继承中创新,形成了自已的风格。于书法之外,秉承诗书画印一体之理念,亦对诗词、国画、篆刻有所涉猎,国画主攻写意山水。
近日,别来无事,网上打发时间,不经意间,看到了著名花鸟画大师高冠华先生的一首七绝诗《题<金陵怀古>二首》。出于好奇,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品读之后,回味无穷,油然而生敬意。蓦然间,我发现,高先生不仅是著名国画大师,还是一位名实相符的诗人。 我之所以将高先生定位为名实相符的诗人,理由如是:
一、遵守规范,格律严谨
为了便于分析,对照方便,先将该诗抄录如下:
题《金陵怀古》二首
六朝兴废久烟霞,几日垂杨绕暮鸦。
碧水秦淮何处是,有谁更唱后庭花。
写诗的人都知道,要写好律诗绝句,首先就是要在格式上遵规守矩。否则的话,写出来的就不是律诗绝句,更谈不上好的律诗绝句。
律诗绝句的格律要求是:平仄两替、平仄相对、平仄相粘、押韵、对仗。这其中,绝句不需要对仗。对于律诗来说,除了首联和尾联之外,其他联都需要对仗。律诗共8句,分为4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所以,律诗多了一项基本的要求是颔联、颈联要对仗。而绝句只需要做到平仄两替、平仄相对、平仄相粘、押韵就可以了。 所谓平仄两替, 是指诗句关键位置(二四六位置)的用字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形成一种两两相替的律句结构。
《题<金陵怀古>二首》(以下简称《怀古》)之中,如“六朝兴废久烟霞”,关键位置为“朝、废、烟”,发音为“平、仄、平”,其用字平仄相反,其他各句亦然,这完全符合格律绝句平仄两替的规范要求。
所谓平仄相对,是指出句和对句关键位置平仄相反。《怀古》首联出句“六朝兴废久烟霞”,关键位置为“朝、废、烟”,发音为“平、仄、平”;首联对句“几日垂杨绕暮鸦” 关键位置为“日、杨、暮”,发音为“仄、平、仄”,出句和对句关键位置平仄相反,尾联亦然,这完全符合格律绝句平仄相对的规范要求。 所谓平仄相粘,是指后一联的出句平仄要和上一联对句的平仄相同,人为地在语调上造成一种粘结感。《怀古》首联对句“几日垂杨绕暮鸦”,关键位置为“日、杨、暮”,发音为“仄、平、仄”;而下一句即尾联的出句:“碧水秦淮何处是”,关键位置为“水、淮、处”,发音亦为“仄、平、仄” 这完全符合格律绝句平仄相粘的规范要求。
所谓押韵,其要求是必须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能转韵。《怀古》的韵脚“霞、花”均属于平声韵,亦完全符合格律绝句的押韵要求。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怀古》的写作,严守古诗词律诗绝句之规范,非科班出身,难以为之。“窥斑见豹”,短短的4句诗,反映出高先生学术之认真、治学之严谨,也反映出高先生在古诗词创作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造诣。
二、立意高古,思想深邃
常言道:诗言志,歌咏意。一首好的古诗词,不仅文采飞扬,而且在写景、叙事的同时,无不借景抒情、假事言志,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感情受到浸染,思想受到启迪。因此,评价一首诗词的优劣高下,不仅要看它的文笔,更要看它的思想内涵。
纵览《怀古》,给人的感觉可用八个字概括:立意高古,思想深邃。该诗首联“六朝兴废久烟霞,几日垂杨绕暮鸦”中,使用了“兴废”“暮鸦”的字句,充满了低沉的感情色彩。这为接续的尾联“碧水秦淮何处是,有谁更唱后庭花”做好了感情铺垫,使“有谁更唱后庭花”的担忧顺势而发,抒发了高先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而且这种情怀的抒发,是借古喻今,借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宠妃张丽华唱“玉树后庭花”而亡国的历史典故警示后人,牢记“祸水误国”的历史教训。这不仅与诗题“怀古”二字相吻合,而且赋予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其架构之巧妙,立意之深邃,让人叹为观止。
三、学识渊博,教益良多
应了古人的一句老话:功夫在诗外。《怀古》深刻地印证了这一点。该诗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之外,还让人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怀古》寥寥4句,就有4处用典:分别是“金陵”“六朝”、“秦淮河”和“后庭花”。 作者通过该诗和注释告诉读者:“金陵”乃南京的历史称谓。其来历,一般认为。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就在今南京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为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凉山上,而清凉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为金陵邑。从此南京就有了“金陵”这个名字。 “六朝”,乃指汉末三国时期的吴,两晋时期的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这六朝都以金陵为首都。“秦淮河”贯通金陵,古名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据这一传说,改称秦淮。“后庭花”是一首故曲,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宠妃张丽华最爱演唱的保留性曲目。相传张丽华诱后主沉湎于歌舞升平、唱“玉树后庭花”而亡国。 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隋朝灭亡陈朝,张丽华因"祸水误国"被长史高颎下令斩杀。对此,晚清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蔡东藩评论说:“张丽华为江南尤物,与邺下之冯小怜相似,小怜亡齐,丽华亡陈,乃知尤物之贻祸国家,无古今中外一也。”
一首七言绝句,28个字,却包含了如此多的历史典故,容纳了如此大的信息量,这与高先生博学多才的文化涵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名书画大家,于作画之外,精通诗律,精研历史,真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读高先生的诗,读得不仅仅是诗,读得是历史,读得是历史故事,如此良多教益,由此颠覆了我对高先生的认知:他,不仅是著名国画大师,还是一位名实相符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