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连载(四十六)
作者:张坚
张活由的故事
张活由,清朝人,家住今西张堡镇土洞村张家,传说是赵子坟里出的才子。自幼聪明好学,足智多谋,愤恨满清政府腐败无能,目睹各级官衙贪赃枉法,极为反感。视功名如粪土,拒绝参加科考,甘愿一生为农。心底善良,乐于助人,不畏权贵,嫉恶如仇。有关他帮助穷人排忧解难和巧妙惩治权贵、恶绅、奸商、老财的传说,至今有口皆碑,广为流传。
没字的契文
有个财东,兼营商业,经常放高利贷,牟取暴利,坑害穷人。张活由闻知大怒,一连写了十张契文,叫村里十个最穷的人到他家里去借贷。这十个人不敢去,害怕弄不好,叫火烧了手。张活由说:“你们不要害怕,只要拿我写的契文,说些好话,把钱贷出来就行,以后谅他不敢收账来!”
这十个人,照张活由说的去办。那财东一看契文,心花怒放,就借给他们每人十石麦子,按“加八带花”的利率,限期一年本利一齐归还。果然,第二年不见财东来收帐,第三年第四年也没有来。大家问张活由这是昨回事,张活由说:“我给你们写契文的墨,是用我家嫁接在桑树上的梨汁磨的。这种墨写的字,放不到一年时间,就退了颜色,变成一张白纸。他敢拿这没字的契文来讨账!”
诬陷好人没好报
张活由不畏权贵,给民排忧解难,为广大群众所敬仰,但也招来贪官污吏和地方恶绅的痛恨。把他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想方设法加害于他。有个地方恶绅给县老爷出了这么一个主意:“我叫手下一个会飞檐走壁的歹徒,四处作案,然后诬陷于张活由,由你给他判罪,你看咋个像?”县官点头:“好、好计谋。”
有一天,歹徒在做贼盗窃之后,故意让人把他抓住,带到县衙。这家伙不经拷打,马上承认自己作案事实,但这是张活由教他所为。
于是,县老爷立即下令以火签飞速捉拿张活由到案受审。两个恶差到了张家,拿出铁链就要捆张活由。张活由问明原由,坦然一笑,急忙糊了一个面具带在脸上,叫恶差拴上拉着走。
县老爷一看张活由这副打扮,问:“你今天怎么出这个洋相,戴面具做啥?还不赶快把他撕下!”
张活由说:“禀告县大老爷,张活由纵人做贼行窃,无脸见父母官和各位父老乡亲,案子审后,撕也不迟。”
于是,县官把他们事先串通好的所谓案情宣布一遍,就要给张活由判刑。
张活由听了,不慌不忙的说:“老爷,既然有人说我教他做贼偷人,请把他带上堂来和我质对。”
县官一听张活由说的有理,让人带来盗犯,不等县官开口,那家伙一口咬定是张活由叫他这么干的。
张活由说:“既然是我叫你做贼,咱两见面次数一定不会少吧?”
歹徒说:“那当然么!”
张活由说:“好。那今天当着县老爷和众位乡亲的面,请你说说我的脸是胖还是瘦?眼睛是大是小?鼻子是高是低?嘴巴是圆是方?牙齿是密是疏?耳朵是长是短?胡子是络腮还是八撇?”
盗贼一听,顿时慌了手脚,结结巴巴,吱吱呜呜,连一样也说不清楚。
张活由一看时机己到,便撕下面具,当着众人的面慷慨陈词:“今天这案官司大家看的明白,真伪不难分辨。请各位父老为我作证,我要上京去告这个为非作歹的盗贼和坑害良民、诬陷好人的县老爷!”
县老爷一看,画虎不成反类犬。于是,连忙拉住张活由又是赔礼,又是款待,好话说了一河滩,保证惩治歹徒后,还用轿车把张活由送回家去。
告县官
有一天,张活由骑着毛驴去咸阳办事,走到一家店号前,拴好驴,正准备离开,这家掌柜看他穿戴是个乡巴佬,出来很歪,非叫他马上把驴牵走不可。说也凑巧,不争气的毛驴,偏在这时又屉又尿,拉了一大堆子。张活由一看,连忙说:“先生,你先不要发歪,我马上就打扫。”掌柜的这时更火了,又叫又跳。张活由瞪了一眼二话没说,脱下衫子,把驴的屎尿掬到里面一包,然后解下腰带把地上擦干净,抱起衫子,拉上毛驴就走。
张活由抱着衫子,直到咸阳县府。刚一进门,就大声喊道:“我要告状!”县老爷问:“你状告哪个?”张活由向前一站,指着县老爷说:“我就告你!”县老爷不由一愣:“告我?”
张活由解开衫子,摊在大堂地上说:“县官老爷,我是乡下人。初来咸阳办事,毛驴在一店号门前拉了屎尿,我先给店家赔不是,后准备用锨把地打扫干净,可那位掌柜的硬是不准许,非叫我用衫子包上屎尿,用腰带把街道擦净才行,好我的县老爷哩,这咸阳街道长百丈,宽三丈六尺,县志上说的明白得很。现在这些奸商随便侵吞皇家土地,私自扩大门面,硬说店门前的地都是他的,把个三丈六尺宽的街道占得完完光光的。请问老爷,你身为一县之主,对此不闻不间,你说我不告你告谁?”
县太爷叫张活由问得膛目结舌,无言答对。于是连忙叫差役翻阅县志,丈量街道,差役查报的和张活由说的一模一样。张活由说:“老爷,咸阳奸商如此霸道,你如不严加惩办,我非要跟你把这官司打到京城不可!”
县官一看,觉得这事粘牙。心想:自己管辖的地盘下,商人随便抢占皇家土地,我若不管,他真的告到京里,只怕连乌纱帽也保不住。于是,命那掌柜的给张活由赔礼道歉,洗净衫子,腰带,送其回家。又命各临街店面,马上拆除公地上修建的房舍,这才结束了这桩官司。
断金盆
张活由村里有个穷人,为养活妻儿老小,咬着牙借了财主十石麦子,“加八带花”的利率,这就是说,借斗麦子,一年期满还一斗八升,外带二斤棉花。那穷人去找张活由讨主意。
张活由了解这个穷人、知道他家沟底有祖传的二分地,叫金盆,于是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他高兴地走了。
这穷人回家以后,装做没事儿的样子,既不说还账,也不说不还,财主一看,把他告到县上,给县官塞了十两银子的黑拐。县官把穷人传来审讯,问他这账咋还?穷人说:“大老爷,不瞒说,我不会做生意没赚下钱。但家里却有一个祖传的金盆,愿以此顶债。”县官不以为然地说:“看你这个穷酸劲儿,还能有个金盆,恐怕连个金颗颗都没有。”穷人说:“如若不信,请你跟我去看。”
没等县官答话、站一旁的财主心里却起了窍。忙给县官说:“我看这小子这几天神气起来了,想必此话当真,你就叫他拿金盆顶账算了。”县官问:“你可相信?”财主想得到金盆,又怕县官纠缠,连忙说:“我相信,只要写个字据就行了!”
当下,穷人和财主在大堂上写了文约,双方画押,如若反悔,由县官重打四十大板。
随后、财主到穷人家里去取金盆。穷人把地主领到深沟底下二分大的块地里,指着它对地主说:“请你把它拿去!”
“啥?就这么个祖传金盆?”
穷人说:“不信你去问村里人,谁说这块地不叫金盆,不是祖先传下来的,你要啥我给你啥!”
财主一听上了当。恼羞成怒,说:“哼,我再找县官告你去!”
穷人拿出文约。理直气壮地说:“要告你就告去吧,不吃四十大板才怪哩!
财主知道上了当。一想这可能是张活由给他出的主意,只好忍气吞声回去了。
注:本文摘录于《礼泉民间故事》一书。经考证,其人是土洞西堡子张姓家族西份子的,大约是清道光年间人。因好打不平,多为民诉,村里人给他起的外号叫“县长”。我村村西泔河沟里的确有一小块地,形似盆状的好地,人称“金盆盆”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所著《心路历程》《乡土情》两本书被连载发表在全国《都市头条》网络平台,可百度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