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湖北电视台“书人书事”栏目组金源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首席责任编辑魏耀武再次来到鄂州,深入挖掘《朱峙三日记》《朱峙三烽火日记》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朱峙三先生家属的陪同下,他们踏上了追寻先生足迹的旅程,先后走访了朱峙三曾经生活过的华容区胡林和鄂城区城关。每一处旧地,都仿佛在诉说着先生往昔的岁月,让人们对这位跨越世纪的见证者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朱峙三先生生于1886年,卒于1967年,他的一生波澜壮阔,见证了中国社会从晚清到新中国的巨大变革。16岁考中秀才后,他毅然投身新学,在辛亥首义前后成为《汉口中西报》《公论新报》主笔、《中华民国公报》编辑,以笔为剑,为时代发声。民国时期,他辗转多地任职,从黄安县公署书记官到蒲圻、黄冈等县县长,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抗战爆发后,他随省府西迁,历经流离,但始终心系家国。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湖北省参事室参事,继续为国家建设出谋划策。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朱峙三先生从7岁起便开始写日记,直至76岁因年老才搁笔,这70年未曾中断的记录,宛如一部鲜活的历史画卷。日记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既有对时事的细致观察,也有自己深刻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平常百姓、市井居民的生活点滴,为后人了解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朱峙三日记》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国林、朱峙三长孙胡念征精心整理,于2024年2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共10册3864千字,并入选“荆楚文库”出版工程。参与点校的鄂州文史专家张靖鸣、姜宗哲、熊寿昌分享了整理过程中的故事,民间文艺家李玖香、资深媒体人李洪江也接受了湖北电视台“书人书事”栏目组的访谈,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部日记诞生背后的艰辛与意义。
李洪江介绍,《朱峙三烽火日记》选取了《朱峙三日记》中1937年至1945年间的内容,这段时期的日记真实记录了先生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生活,其中日寇飞机在鄂城上空投炸弹等关键历史节点的记载,成为研究抗战历史的重要资料。
此次研讨会,专家学者们对《朱峙三日记》《朱峙三烽火日记》的研究利用寄予了厚望。他们期望通过深入挖掘这部日记,形成更多具有荆楚风格的学术成果,让朱峙三先生的日记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人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走向未来。刘莲珍、杜政宁、余国民、萧开发、刘冰泉、王盛辉、张云、李庚寅、周克健、胡健乔、余凤兰、江文杰、陈西建等人也参加了研讨会、(文字:王斌华 图片:何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