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绵阳城区部分老旧“三无”小区,由于修建时间较早,基础设施较差,公共区域较少,通常存在小区居住体量小、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安全隐患突出、困难群体和老年人居住较多,原有单位(企业)公司因改制或破产撤销。小区公共区域楼道、楼梯间乱堆乱放杂物、环境卫生脏乱差、公共区域照明不足、停车位严重缺乏,造成乱停乱放非机动车、占用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问题随处可见。形成部分老旧小区“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的“三无”小区。

绵阳市涪城区城厢街道铁牛街社区党委、居委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区内老旧小区、“三无”小区治理难题,率先组建成立社区社会企业:绵阳三牛一家居民服务社会企业有限公司,在各级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工作指导下,坚持以抓党建促治理,加强老旧小区、“三无”小区组织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和治理能力提升为契机,紧盯老旧小区、“三无”小区问题多、治理难这块“硬骨头”,坚持把基层党建与“红色物业”服务有机融合,把群众呼声与基层党建的着力点有机融合,把社区社会企业“红色物业”服务打造成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服务平台,把物业服务人打造成党的工作队伍,形成一套适应社区治理和物业服务管理的模式,能够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绵阳三牛公司董事长刘程说:发扬以“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以“红色物业”“五个‘红’为抓手,红’在党建引领,‘红’在党员队伍,‘红’在阵地建设,‘红’在运行机制,‘红’在服务宗旨。扎实推进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助推老旧“三无”小区居民自治管理,不断探索出一条能用、管用、好用的老旧“三无”小区治理新思路。





城厢街道铁牛街社区拟推进“三无”小区清零计划”,实行兜底服务管理“三无”小区楼院,通过以"红色物业”赋能,助推老旧小区、“三无"小区治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物业服务体系,改善居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探索出社区治理‘牛路子’,彰显了“红”的特色,体现了“治”的成效。
以高品质的“红色物业”服务,变市场“缺位”为社会治理共同体“补位”,实现“红色党旗飘起来、先锋模范树起来、治理合力聚起来、居民自治动起来、物业服务暖起来、社会责任担起来、党群关系亲起来”的基层治理大提升。

该公司自2021年7月组建成立以来,开展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助推老旧小区、“三无”小区治理工作,总结和创建了“红色物业”服务小区一系列独特的治理方式方法,建立了26本“红色物业”服务台账,目前已先后指导和接管了勇拓洋楼、九洲集团职工生活区、九洲花苑、龙昌苑小区、涪城路99号、维通小区等33个小区,其中老旧小区12个,“三无”小区13个,企业改制小区7个,安置房小区1个,隶属绵阳市涪城区城厢、石塘、工区街道和高新区普明街道、江油市彰明镇等共4个街道1个镇,11个社区,服务人口7830户23490人,总建筑面积82.9万㎡。被绵阳市涪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授予“红色物业示范项目”荣誉称号。(王朝富)

【短评】“三牛”啃出基层治理“牛路子”
绵阳“三无”小区治理之变,关键在于以党建为魂,以创新为径。“三牛”公司探索的“红色物业”模式,其可贵之处在于跳出了单纯的市场化或纯公益的思维窠臼,创造性地通过社会企业平台,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五个红”为抓手,让党员身影活跃于服务一线,使物业服务升华为党服务群众的重要臂膀,最终变“无人管”为“共同治”。这不仅是老旧小区的环境之变,更是基层组织力、凝聚力的深刻重塑。这条“牛路子”为破解类似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一个可复制、能持续的优秀范本。(苏东华)
本网蓉城8月28日电
责任编辑:童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