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岁月,山河巨变;八十年浩气,薪火相传。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为了铭记那段浴火重生的民族记忆,缅怀以血肉筑起新的长城的先烈,我们以“自强精神”为主题,特邀全国80位书画名家,以丹青写史、以翰墨铸魂,举办本次画展。自强,是中华民族在十四年烽火中淬火而生的精神利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概,汇聚成救亡图存的滚滚洪流。正是这股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使山河重光,使民族复兴。今天,当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我们依然需要回望那段苦难与辉煌交织的岁月——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不是为了沉湎回忆,而是为了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为此,80位书画名家以笔为旗,以墨为刃,或再现烽火硝烟里的英雄群像,或抒写山河无恙的盛世气象,或寄寓对和平的永恒祈愿。他们的作品,是历史的艺术凝练,是时代的深情回响,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最崇高的礼赞。
宋新江,1951年出生于南京。自幼酷爱绘画,70年代跟随罗国玮先生学习中国山水画。1984年就学于江苏省国画院,先后受教于董欣宾、傅二石先生。现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原)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出版《宋新江画集》、《宋新江山水画辑》、《宋新江中国画作品集》等作品。应邀为中南海、中 共中 央党校等国家机关创作多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发表、出版和获奖。
江南山水又一家
文/马鸿增
江南的灵山秀水,孕育了历代无数山水画家,其优秀者无不各具风神气韵。近读宋新江作品,颇有独具一格之气象,在当今江南山水画坛脱颖而出,堪称“江南山水又一家”。
宋新江山水画艺术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其一,宁静之气、野逸之气是构成宋新江诗意山水的核心因素。显然,他在与大自然的交流和对话中,令他感悟至深的是建立在亲和性和谐性之上的博大、宁静、幽美。这正是传统,中“天人合一”审美理想的现代形态。对于生活在都市化时代繁杂喧闹环境中的当代人,这类作品无疑是一种精神慰籍和审美解脱。如果只是从取材上看,他的画与传统文人画有相近之处,但在内涵上却全然有别。说道“野逸”,当今不少画家为求新异而“野”,笔墨粗野潦草,毫无美感。而宋新江则是“野”而“逸”,“逸”是文采、风度、洒脱、空灵等诸多涵养素质的综合表现,化身于山水野趣之中的人格表现,所以说“野逸之气”是当今难得的审美品格。
其二,宋新江特别长于书写江南水乡小景,我尤为欣赏他的夜景山水。《月下吟》、《月光曲》、《梦月》、《雪夜》、《水乡月色美》等都是其中佳构。此类作品往往能够充分发挥他在笔墨语言方面的优势,用笔沉着果断,水晕墨彰,点、线、面交织出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使人在沉浸于意境美的联想之时,也领悟到水墨画笔墨语言美的魅力。
其三,宋新江是一位“文”与“画”并重、感性与理性结合的画家。他写了许多论画的文章,颇有见解,这些正是他在创作中的心得和追求而这方面也是当今不少中青年画家所特别欠缺的。正因为他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他才能挥洒自如而又有控制地运用笔墨,恰当地处理继承与创新、有法与无法等辨证关系。
有此三长,宋新江自能卓立于江南山水画家之林。他正当中年,创作精力最为旺盛,一以贯之,再求升华,臻于大成之境当为时不远。
(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江苏省美术馆研究员)
金陵水墨山水又一家
--宋家样
文/左庄伟
宋新江是在江南山水的自然环境中和由傅抱石大师开创,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一代大家建树的江苏省国画院成长发展起来的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承继了新金陵画派的艺术精神,在新的时代和更广漠的大自然环境中,切身感悟而创造了有自己个性的山水艺术,成为金陵山水画坛又一家。
新江君自幼生活在水乡,因此画中题材喜作渔舟村景,尔后足遍名山大川,亦能写高山峻岭,擅长不同情感,选择不同景物营造不同画境,渔村小景虽景小则寄寓的情深意浓,有气有势,景物虽平凡,能在平凡中求得奇和趣。他常在林间村道点缀扶杖古人,他本意在创造一种远离尘世的静境,给当今浮躁时代不安心灵带来一方慰藉的静土,在古意中隐含着画家朴素、真挚的回归思想感情和具有现代审美意义的时代精神。
新江君的水墨山水画善用水,常以淋漓的水墨造境,层次丰富的水与墨与色交融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显得润泽华滋高雅;用笔以点和短线条造型,颇有米点遗风和石涛风韵,笔刚墨柔,刚柔相辅相成。画的意境既有南派的秀逸之美,又有北方阳刚的壮雄之美质,在金陵山水画界已初步形成独树一帜的“宋家样”。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