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睿聪高中的三和课堂里,一场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教学实践正在上演。这里没有传统课堂的沉闷,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的热烈、自主探究的专注,以及“人人参与、个个出彩”的生动图景。
师生共舞,课堂焕发新活力
课堂伊始,大老师杨淑敏以其独特的教学魅力精彩引领,为整堂课奠定了积极互动的基调。而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小老师们”的表现——他们自信从容,或讲解知识点,或组织互动,在课堂上“风生水起”,成为了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自主之后,自动起立进行对子教学。自动起立,对子教学,击掌落座,大功告成。”这一幕已成三和课堂的常态。对子教学蔚然成风,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后,无需提醒便主动结对,相互提问、讲解、纠错,完成后以击掌示意,简单的动作里藏着高效的协作。这种模式不仅让知识在互动中传递,更培养了学生的表达与合作能力。
流程为基,教学精准高效
三和课堂的高效,源于其严谨而科学的设计。答题流程化让学生的思考有章可循,告别了主观臆断的盲目;“小步子(大容量),快节奏,人人通”则是其鲜明特征——将知识点拆解为易掌握的“小步子”,在快节奏的推进中覆盖大容量内容,最终实现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的“人人通”。
为了确保“知识点个个清、学生人人清”,课堂上还有一个特别的设计:让出错的学生上台讲解。这看似“反常规”的做法,实则是最有效的查漏方式——通过讲解,学生能暴露深层问题,在师生、生生的共同辨析中真正理解知识。而“抽查最令人担忧的学生”“最后一名通,就做到了人人通”的理念,更彰显了课堂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不让一个人掉队。
评价驱动,成长看得见
在三和课堂,评价体系同样独具特色。教师计分成为重要的评价标准,既激励着教师不断优化教学,也让教学效果有了可量化的参考。课堂上,小老师刘媛的精彩反馈、刘景蕾的流畅总结,不仅是对知识的梳理,更是自身能力的展现,成为了课堂上的亮眼风景。
“让走动观课成为一种习惯!做一个行走的研究者、欣赏者。”这是三和课堂对教师角色的新定义。老师们不再固守讲台,而是走进学生中间,观察、倾听、引导,在行走中发现教学的细节,在欣赏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专业引领,目标更清晰
“目标导航,工具引领”是三和课堂的另一核心原则。新课伊始,老师会明确教学目标并详细解读,让学生带着方向去学习;同时,借助多样化的工具辅助教学,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名校长、孟子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邦庆今天也在观课现场,这已是他第三次光临三和课堂。专业人士的持续关注,不仅是对三和课堂模式的认可,更印证了其在教育创新领域的探索价值。
从大老师的引领到小老师的绽放,从流程化的精准到个性化的关注,睿聪高中的三和课堂用实践诠释着“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的教育理念。在这里,课堂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教育的活力与温度。
作者:孟国泰、青力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