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白晓 伊少军)清晨6点50分,吉林省新药特药连锁有限公司农贸市场分店的玻璃门准时被推开。营业员伸手扶住拎着菜袋的老人,一句“台阶我给您搭把手”,开启了这家药店平凡却温暖的一天。毗邻老市场与西四小学,这里不仅是药品的港湾,更成为老人心中的“定心丸”、孩子眼里的“温柔小站”。细节里的关怀,让“服务”二字化作街坊邻里的共同记忆。
从台阶到药盒的全程守护
他们是防跌倒的“守门人”:药店门口仅三级的台阶,因常有拎菜老人、腿脚不便者经过,营业员主动化身“人形扶手”。一位常客感慨:“她们眼神快得很,见你手抖就递放大镜,听你咳嗽就端温茶水。”
他们是用药安全的“翻译官”:面对老人对保健品与降压药同服的疑惑,执业药师王楠搬来板凳逐字核对说明书,计算服药间隔;看不懂新药说明书的,营业员便手绘“太阳月亮星星”图标配大字标注“每日三次”。
他们是诊疗台的“倾听者”:坐诊医生从不打断老人叙述症状,耐心听完再工整书写药方,末了叮嘱“药别和茶水同服”并标在药盒上;护士扎针前轻揉血管分散注意力,让怕疼大爷“针进去了还在聊电视剧”。
他们让吃药变“甜蜜仪式”:上学前需服药的孩子,总能喝到慢病台晾好的温水;药汤入口苦涩未散,营业员已剥开水果糖递上:“张嘴,变个甜甜魔术!”
候诊区的“第二课堂”:放学后家长若迟到,孩子们在中药花茶香中听营业员讲药食同源知识,认草药、尝糖果,临走时恋恋不舍:“明天还能来认中药吗?”
药师把关服务有温度
店长王楠作为中药执业药师,是街坊最信赖的“知识库”。面对老人复杂的用药咨询,她坚持对照药品禁忌、计算相互作用,确保安全为先。“看到她伏案查说明书的认真劲儿,我们就踏实。”一位常客评价道。
从营业员眼疾手快的关怀,到护士轻柔扎针的巧思,再到医生笔耕不辍的严谨——药店全员将服务融入本能。顾客的感慨印证了这一点:“到这儿像到自己家,比家里人还贴心!”
心声与愿景:让温暖成为日常
面对街坊赞誉,王楠店长坦言:“专业是底线,温情是追求。”她表示:团队将持续精进业务能力,以“诚信专业、热情便利”为准则,把每位顾客当家人对待。“未来我们要成为百姓心中认可的‘贴心药店’,让这份温暖从台阶延伸到药柜的每个角落。”
从扶住老人的那双手,到递给孩子的那颗糖;从药师灯下的严谨到护士指尖的轻柔——这家扎根市井的药店,用十年如一日的微末之举,将“健康守护”写成了有形的温暖。正如玻璃门上每日清晨的晨光折射:药香深处,人心可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