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母亲今年八十八岁,生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一九三七年。她的整个童年,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颠沛流离。
对于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便是无尽的逃难、躲藏——恐惧敌人的杀害,恐惧敌机的轰炸。正因如此,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比任何人都深切懂得和平的珍贵。她时常教导我们:要爱党爱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稳。
今年恰逢我国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国家以图片展、书画展、纪录片等多种形式隆重纪念,9月3日还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昨夜,我心绪难平,辗转反侧,索性伫立窗前。凝望着夜空中的一轮明月,遥想故乡,母亲讲述的那些童年往事,再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是她亲历的血与火。

舅舅的长刀
母亲的老家位于河南新乡辉县张村乡郗庄村,这里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革命老区。皮定均、陈赓等将军都曾在此留下战斗的足迹。
母亲的大哥,也就是我的大舅,早年便投身革命事业,是辉县张村一带地方抗日武装的重要领导者。
母亲时常回忆起,大舅有一把闪耀着寒光的长刀,刀柄上系着鲜艳的红绸带。在母亲眼中,大舅宛如神人,行踪神秘莫测:常常一连多日不见踪影,却又会在不经意间突然回到家中,短暂停留。
大舅似乎对年幼的母亲格外疼爱。母亲清楚地记得,只要大舅一回来喊她的小名,她便会立刻如小鸟般飞奔过去。大舅总会像变戏法一样,从口袋里掏出几颗花生或者核桃,轻轻放在她习惯性伸出的小手上,惹得一旁年长几岁的大姨直撇嘴。
母亲曾满心好奇,想伸手摸摸那把长刀,摆弄一下那红绸带,可刚一靠近,大舅便立刻脸色一沉,厉声喝道:“不能动!”那严厉的神情吓得母亲不禁打了个哆嗦,由此可见这把刀在大舅心中的分量之重!
每当母亲讲起这把长刀,那雄壮激昂的旋律——《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便会不由自主地在我脑海中响起!
今年六月初,远在福建漳州的大表哥偕同妻子,千里迢迢回到老家探亲。母亲已是白发苍苍,见到侄儿侄媳的那一刻,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她紧紧握住两人的手,那昏花的双眼饱含深情,久久地端详着眼前的亲人。
想必在那一刻,母亲的心中定然又浮现出大舅的身影,那些久远的烽火岁月,宛如就在昨日般清晰。表哥他们返程后的好些日子,妹妹在视频电话中告知我,母亲又多次念叨起那些尘封已久的陈年往事……
随着岁月的流转,我对历史的认知日益深刻,也愈发能够体会母亲心中那份深沉的情感与难以磨灭的创伤。往昔的故事,于她而言,是岁月镌刻下的印记,于我而言,则是打开她内心世界的钥匙。我渴望常常聆听她诉说那些过往,让历史的声音在时光中回响。
历史,是我们前行的灯塔,是我们传承的脉络,无论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是未来的子孙后代,都绝不能将其遗忘!
(完)

作者简介:徐翠英,女,中共党员,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