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朝秦暮楚到明妃之约
文/邹红军
丁酉初冬,偶遇公干,出陕西一路向东,去往荆楚之地;后来穿越巴山,回到蜀地。
第一次走秦楚要道,巴山险径,自然一路好奇,胡思乱想,遥想一番,甚解旅途之乏,且记。
一
出西安不久,忽然出现了一个路牌——“蓝田”。蓝田县距离西安居然这么近。“蓝田日暖玉生烟”,原来故事发生在这里,可惜入眼的除了初冬的荒野,零落枝头的枯叶,暖玉之氤氲是一点点都没有感觉的。不过,即使是当年,有玉在地也不是可以轻易欣赏到的,毕竟从古至今,那都是稀罕之物,岂如俗世花草,时时可迎风而立,婉约轻送。
这样一想,心境竟然舒畅一些,又开始关注起窗外流动的房屋,退后的山峦,当然,他们都是没有动的,动的只是我的胡乱之思。
之前到陕西,我们是从安康过来的,穿越那18千米的终南山隧道,一直让我耿耿于怀,这么好的山,却不能从容上山一步,何况,我还来过两次了;不过,两次都是公干,自然也不能去这样奢想。但总有一日,是要上山一路,寻访那些远离尘世,隐居山上的方外之人。幸好,好些山上客也开通了微信,有些人甚至有了微信公众号,每日里直播山里的风声雨声,让俗世的评语连缀其后,有了别样的交流沟通之趣。
出陕西,我以为也是从安康离开,原来不是,又是一条出陕西的通道,能多走一走,也是一路风景。风景在路上,风景也在普通的路边,历史人文可以厚重风景的记忆,普通的山路何尝没有厚重的记忆,只是没有写下来,或者说没有更多人记下来而已。历史淹没的,从来就是最普通的芸芸众生、凡夫俗子。青史留名,不过只是个别能人异士罢了。
果然,别过蓝田之后,路边的几个地名,竟然不熟悉了。只是看到“商洛市”的路牌之时,不由想起了贾平凹先生杜撰的“商州”,贾平凹是从商洛市走出去的文学大家,这商州之名,当从商洛中化用而来吧。山路崎岖,隧道不断。当年的山路蜿蜒,小时候的贾平凹,行走其间,应该对这片山山水水极其熟悉;读贾平凹的作品,不走走商洛市,多少会缺乏与贾平凹的同感。
二
天色渐晚,今晚的目的地却还没有最终确定,我们不熟悉路况,不知道限速情况,也不知道车流情况,我强烈建议,先使劲走一走,然后找一个最近的地方住宿。这一看,不由得笑起来,原来,前边是漫川关,为什么叫漫川关呢?与四川有关系吗?生为四川人,既然认为这个“川”字是四川的专属了。其实,八百里秦川也是一种专属,百川归海也是一种专属,“川”,既可为平原,也可指河流道路等。
刚才看到“漫川关”笑起来是因为一句广告语:“漫川关——朝秦暮楚地”。朝秦暮楚,这不是说国家之间的举棋不定么,这不是说一个男人的三心二意吗?什么时候成了说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呢?世间新奇之事特别多,今天又算遇到一宗。常言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又该怎么说不到漫川关算男人吗?男人不能朝秦暮楚,但是这茫茫的秦岭余韵,巴山余韵,大洪山余韵交错构建的秦楚之间的天然屏障,比起长城所在的山路崎岖,其实更加艰难。不到朝秦暮楚地,不知山川形胜,不知祖国南北为何气候迥异,也算是见识上的一大遗憾吧!据此,我们也可以恬静内心,响亮地说,不到漫川关,不是好男儿,不走朝秦暮楚地,不算眼界广。
“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的北国小江南漫川关,素有“南通吴楚、北连秦晋”的“水旱码头”之称。据说,“朝秦暮楚”的典故正源于此。贾平凹先生也曾称赞陕西美女在漫川,可见,漫川男人温润多情,也是有现实基础的。
关塞之地,定是边防重地。历代均于漫川关设防,几十年前,红四方面军也曾经在此血战——漫川关突围,是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部队处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是前所未有的。子弹和弹片把垭口小高地上的松树削得光秃秃的,只剩下一根根半截子树桩,战旗被弹片撕成一条条碎布,垭口小山包上弹坑一个挨着一个,土石被炸得松软,三十四团一、二营1000多人剩下不到200人。事隔50年后,徐向前元帅回忆当年的战斗情景,还无限感慨地说:“漫川关突围,真是很危险啊,多亏了三十四团在北山垭口顶住了。”
三
于是,历史与人文在山间澎湃,血性与勇气在心海共鸣,三个小时的长途奔波算什么呢。再走一走,明天少走一段路,轻松一些,大家达成了共识,毕竟,明天到武汉,还有600余千米,也不是一般辛酸艰苦之旅。
今晚住宿地,“郧西”。出门在外,博学之士,也会多一些谦逊吧。从来没有听说过郧西的地名,甚至不知道怎么读这个字“郧”,还好,慢慢地,我们在路边看到了郧西的路牌,也知道了路牌的温馨告知,郧西的郧,念yún。
这是从陕西进入湖北,遇到湖北的第一个县城,朝秦暮楚地,早上在秦国,晚上到楚国,或许就只能到郧西吧。为什么不能叫“朝楚暮秦”?同行的朋友戏说道,是啊,成语中的先后顺序,估计与当时国力大小有关系吧,谁让楚弱于秦呢?
虽然楚弱于秦是事实,但是,荆楚大地却没有在文化上丝毫让位于秦。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董梅教授说,长江流域浇灌出的荆楚文化,多是有浪漫飘逸的道家文化基因,她说,屈原、李白都成长于长江流域,都深受荆楚文化的熏陶,都在浪漫和飘逸上玩出了极致。甚至于杜甫,滞留夔门的那两年里,常常《登高》,写出千古传诵的《咏怀古迹》五首,所怀念的,也是楚地的风流人物:王昭君、宋玉、屈原等。
我们住宿在郧西县城的天河边,几座造型别致的小桥,霓虹灯装点着每一条曲线,桥如琴,桥如虹,桥如鹊。酒店的大厅内,有一幅大型墙绘,画中一男一女,执手相望,周围喜鹊环绕。一问,果然画的是牛郎织女,难道,这个县城对牛郎织女情有独钟?服务员说不清楚,我们也无处查去,小酒之后,准备休息。房间的书桌上,有几本小书,竟然是郧西文化、七夕文化的专辑,坐下翻阅,果然,当地乡贤,外地学者纷纷考证,撰文论证,七夕传说,就是从这里生发的。刚才还在为楚地没有争得“朝楚暮秦”的冠名权而不平,此刻忽地平和了,他们有满是暧昧的朝秦暮楚,这边有深情歌咏的七夕传说,如果一定要比一比,估计七夕故事更多一些人性的温情。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不知道郭沫若先生是否去过郧西,如果来过,那么,郭沫若所吟咏的天河会不会有这条小河的身影呢?据说,整个中国,就这一条小河一直名为“天河”,实在难得。
细细翻阅,不觉恍然醒悟,刚才河畔漫步,水平如镜的湖面和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不是真正的明月,是人造的月亮。县城外的大尖山上,他们建成了目前世界最大、直径达20米的太阳能景观月亮和14个星座景观。城内若干造型别致的桥梁,正是契合七夕故事而建。据说郧西城内,还有一个世界最大的铜牛,不知道牛郎是否天上有知,会不会欣赏自己那硕大的化身?
四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回往蜀地,规划路程,正要经过兴山县,这是王昭君的故乡,现在兴山县有一个镇,即名“昭君镇”。傍晚可到,如果今夜能住在昭君故里,也不枉这荒山野岭跋涉一番,谁承想,天晚路弯,一不小心,就开过了出口,我们不得不留宿于兴山县旁边的巴东县。只能在巴东的夜晚,遥望一下昭君故里,想想昭君当年小小的纤弱女子,是怎样一步一步,跋山涉水,出得大山,走向大汉的长安。
天色未晚之时,我时时望着窗外,路两边,刀削一般的群山林立,峡谷幽深、逼仄。猿声凄切,水流湍急,飞瀑其间,每一步必然凶险异常,能走过这千里的山水险恶,昭君出塞的苦处又算什么呢?
现在的巴东神农溪边,强悍的巴山汉子赤裸全身,背负纤绳,一步一号子,岸边没有脚印,每一个游客的心中,却满是印记。
昭君,是不是那些赤裸全身的巴山汉子们全力呵护,一步一步拉出去的?
没有亲见这一方水土,怎知昭君的步履蹒跚还是坚定?
这刀劈斧砍,壁立千仞的连绵群山,在杜甫笔下,正是奔赴之状。即使心中小心翼翼,步履维艰,但心中的奔赴之心,何曾止息?病中杜老,年迈之步伐,期盼的,正是这奔赴之貌。
从夔门到兴山昭君故里,甚至到秭归屈原故里,都不甚远,淹留夔门两年的杜老,可否移步前往,是否在凭吊之后才作《咏怀古迹》?
这一次,错过与昭君故里之约,但向往昭君故里之心,我可不会止步。
五
汗漫先生曾撰文《入蜀记》,昔日陆游也曾作文《入蜀记》,而我,只是归蜀而已。
汗漫信笔而来:唐代河南乡亲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与青春作伴顺流而下,设想出一条从四川返回故乡的路线,与我现在进入四川的路线,恰恰逆向重叠。现在,他仍走在还乡的路上?一个永远无法还乡的人、因乡愁而伟大的人,“即从巴峡穿巫峡”,我们两人在长江上哪片水域擦肩而过?
班门可弄斧,门前可问道。疾驰的高速路上,车窗紧闭,车流如织,我和谁擦肩而过,我们都不知道,不过我知道,那历史层云中的万千生命,会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擦肩一次,甚至是多次。
作者简介:邹红军,高级教师,研究生学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德阳市散文学会副会长。曾获德阳市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创意拍摄的微电影《以爱助学》、MV《带上青春远航》及《永远的绿荫》均获四川省校园影视作品一等奖。撰写的散文《那天光明行》曾获四川省散文征文比赛二等奖。曾获德阳市三星堆文艺奖,德阳市文联主办的征文比赛获小说项一等奖。多次荣获中江县文学艺术奖。主持编写的文化散文《走进名家·古代篇》由中国大地出版社正式出版,先后参编《007金典作文》《2013高考优秀作文》《优佳学案 》(八年级版)均公开出版。纪实文学曾发表于《光明日报》,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等北大中文核心刊物发表中文类专业论文10余篇,在《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四川政协报》等报刊杂志发表高考试卷分析、教学经验论文、学案设计、高考模拟题、文学散文等100余篇。主研国家级科研课题子课题一项,主研四川省省级科研课题一项,德阳市科研课题一项,曾获德阳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三等奖。曾获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德阳市高中语文学科优秀教师、中江县课改工作先进个人等。(声明:文字美图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等处理。)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常务主席: 王贵川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贺杰,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本期编审:鲁小月
本期执编:欣文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付登华,孔令华,冯伦,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