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铸军魂 丹心映山河
——读《人物风采卷》“军旅生涯、峥嵘岁月”篇章
向德荣

在历史的浩瀚星河中,总有一些身影如璀璨星辰,穿越岁月的尘埃,以永恒的光芒照亮人间。他们怀揣着坚定如磐的信念、无畏生死的勇气与无私奉献的赤诚,将热血与生命化作墨汁,在时代的长卷上书写下一篇篇气吞山河的壮丽华章。《不朽的军魂 • 人物风采卷》的上卷,主编郑建平、副主编王林山;续卷主编郑建平、执行主编王林山,副主编郑吉辉。两卷书从五个维度展开宏大叙事:军旅生涯中的峥嵘岁月、经济建设里的卓越贡献、社会舞台上的拼搏奋进、教科文卫领域的独领风骚,以及文学艺术天地的百花齐放。翻开这两卷书,仿佛能听到当年战场上的枪炮声,能看到建设工地上的热火朝天,能感受到铁道兵战士们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让我们从这些英雄的事迹中汲取力量,砥砺前行。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用心感悟的佳作,它将铁道兵的英雄风采与革命精神永远定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其中,“军旅生涯 峥嵘岁月”板块,借由两卷共计49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如同一扇时空之门,引领读者穿越烽火硝烟,走进那段激情燃烧、波澜壮阔的光辉岁月,近距离领略铁道兵官兵们的英雄气概与不朽精神。
从解放战争的连天烽火,到抗美援朝的异国疆场;从援越抗美的国际使命,到祖国铁路建设的艰苦征途,铁道兵这支英雄部队在35年的辉煌历程中,吸引了二百余万热血儿女投身其中。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们无畏生死、奋勇向前,用血肉之躯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运输线”,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工地,他们心怀家国、志在四方,舍小家为大家,以顽强意志和无畏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祖国铁路事业披荆斩棘。八千三百多位壮士将生命永远定格在奋斗的征程中,他们的名字镌刻于历史丰碑,成为后世永远敬仰的英雄。
《人物风采卷》两卷的“军旅生涯、峥嵘岁月”共49篇文章,每一篇都是一段震撼心灵的故事,是铁道兵战士真实人生的生动写照。

(一)
《不朽的军魂•人物风采卷》“军旅生涯、峥嵘岁月”目录介绍(30篇):
1.罗旭东撰写的《锐气依旧 雄风再展》,主人公龙桂林在援越抗美中任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主任。
2.孙淮平撰写的《战火忠魂》,主人公孙林泉在援越抗美任中国后勤部队第六支队支队长。
3.孙远平、孙亚平撰写的《黄连山回想》,主人公孙福喜是中国后勤部队第六支队三十四大队大队长。
4.王宁撰写的《为将文武兼备 为父严慈并济》,主人公王锦荣是中国后勤部队第六支队副政委。
5.许钧华撰写的《一生情牵铁道兵》,主人公吴大中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曾在《人民铁军》报社任编辑。
6.阮友直撰写的《为“神六”壮行的将军》,主人公于本成,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少将军衔,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贡献者”称号。
7.邱光明撰写的《人选“铁道卷”的总工程师》,主人公潘田,1963年任铁 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兼总工程师,直至1987年离休。
8.向德荣撰写的《从护路军走来》,主人公潘成忠,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他经历了铁道兵从诞生到“兵转工”35年的整个过程,是铁道兵历史的见证人。
9.屈文录撰写的《重走长征路的第一人》,主人公罗开富,1984年10月16日,背上行装,按照当年红军长征的原路线,历经368个日夜,途经11个省,于1985年10月19日到达了红军当年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吴起镇。
10.罗一撰写的《-从炮火硝烟中走出的老英雄》,主人公罗纪造,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在解放战争中,英雄作战,于1946年9月被冀中军区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2019年,罗纪造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11.朱瑞民撰写的《铁道兵团〈人民铁军〉报女编辑》,主人公钱宗宗,参加抗美援朝的女战士。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她与战友们共出刊《人民铁军》报57期,重点是报道铁道兵团战胜敌机狂轰滥炸,取得重大工程抢修的胜利消息,宣传铁道兵战士在反轰炸斗争中的英勇事迹。
12.张金春撰写的《钢铁侠》,主人公吴以先,在援越抗美中荣立一等功,他体内至今留有战场受伤的33颗弹片。2019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
13.黄世贤撰写的《老团长的毕生荣誉》,主人公舒信树,参加过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战争,主持参建了酒泉发射基地专用线和引滦入津等工程;他32年的铁道兵军旅生涯中,荣立过三等功3次。
14.孙善武撰写的《一位志愿军老战士的心愿》,主人公康天鑑,1949年参加工作,有着33年的铁道兵军旅生涯。自中铁十四局发出征集博物馆展品通知后,他是第一位表示要捐赠藏品的志愿者。
15.段海燕撰写的《巾帼爆破专家》,主人公胡清碧,一名出色铁道兵爆破工程师,长年累月战斗在施工第一线,曾经被选为党的九大代表和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
16.王林山撰写的《他把毕生奉献给铁路建设》,主人公王广发,曾任第四师十六团副参谋长,他一心扑在事业上,拼命干工作的实干精神,一直成为广大指战员学习的楷模。
17.杜巴金撰写的《智勇双全的老兵》,主人公杨其善,从军铁道兵20年,他儒雅多智,英勇果断地克服了铁路施工中遇到的许多技术难题。
18.李忠忱撰写的《为铁路建设奋斗一生的总工程师》,主人公刘楚安,曾任铁道兵第九师司令部总工程师,一生热爱铁路工作,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19.李玉树撰写的《留下铁四师的脚印》,主人公邹国华,曾被国家委任为援越抗美“中国铁路抢修技术专家组”专家,他于2016年8月完成了《铁四师的脚印》这一内容翔实、事迹感人的视频作品。
20.关艾勤撰写的《老团长的故事》,主人公王宜强,他有着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包括“罚操”“绝情”“善断”“守廉”等等。
21.孙建敏撰写的《身经百战的抗战老兵》,主人公张寿卿,原铁道兵华东办事处政委。1945年被调到肥城县大队政工组,开始政治工作的生涯。2019年,96岁的他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22.白宝存撰写的《他把眼睛留在了襄渝线》,主人公连国祥,三线学兵,盲人,战胜困难的自立自强者。
23.褚丽君撰写的《遗物背后的感人故事》,主人公褚廷信,荣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2017年10月23日,他的女儿怀着坦然而崇敬的心情将父亲戎马一生留下的 16 件遗物,无偿捐献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4.李萍撰写的《父亲的执着与信仰》,主人公李玉瑞,原铁道兵科研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一辈子从事铁路隧道设计,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铁路建设。
25.姚尚明撰写的《埋头拉车的“老黄牛”》,主人公李知发,他参加过援越抗美和对越自卫还击两场战争,参加过襄渝等铁路建设,无论在哪里工作,他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本色,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们称他是“老黄牛”。
26.孙善武撰写的《抗美援朝的一等功臣》,主人公何金山,1950年受邀请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3年多的铁路抢修中,荣立4次大功,3次小功,荣获奖章2枚,1954年经铁道兵批准荣记一等功,时任铁道兵团第四师四团副排长。
27.潘寿军撰写的《在烈火中永生》,主人公刘长高,铁道兵一师建筑给水营四连九班的战士,1978年12月23日,在救火中临危不惧,英雄献身,铁道兵一师党委给他追记二等功。
28.智全德撰写的《一片痴情寻战友》,主人公李德义,10年时间,他四处奔波,跑遍大半个中国,热心寻找失联的战友,他把一个又一个战友拉进“铁兵战友群”。
29 罗光明撰写的《踏着雷锋的脚印》,主人公龚冬保,立志做雷锋那样的人,在军营3年多里,他唱着雷锋的歌成长,踏雷锋的脚印前进。
30.朱德全撰写的《是金子总是闪光》,主人公杨连友,时任营部测量班长,退伍后,在百货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人,他一步一个脚印,在群众推举下走上了领导岗位,后来担任了徐州市百货大楼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二)

《不朽的军魂•人物风采卷(续)》“军旅生涯、峥嵘岁月”目录介绍(19篇)
1.王军撰写的《家国情怀 前辈风范》,主人公刘震寰为铁道兵第二师首任师长,是作者的外祖父。作者特别写道:“家国情怀满门忠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在刘震寰的动员下, 二弟刘震宇、三弟刘震山、内弟张文凯和长子刘桐轩(入伍时年仅12岁 ),从 1938年到 1940年期间全部参加了抗日部队。
2.黄黎撰写的《 完北青松 星荒先驱》,主人黄振荣是位老红军。1931年, 黄振荣在江西宁都参加暴动后来到王震的部下工作和战斗。抗美援朝时期,黄振荣担任志愿军铁道兵团三师代师长,再立大功一次,并荣获金日成授予的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归国后 他带领一万多转业官兵, 开垦建设了北大荒完达 山北国营农场集群。
3.王长江撰写的《登高英雄》,主人公叫杨连弟。1949年8月抢修陇海线路8号桥时,冒险登上45米高的桥墩,连续爆破百余次,铲平桥面,使大桥提前20天修复通车,被誉为“登高英雄”。杨连弟在抗美援朝中,多次出色完成抢修任务,被誉为志愿军一级英雄。2019年,杨连弟被中宣部等部门授予 “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4.杨代松撰写的《雷锋以他为榜样》,主人公龙均爵,是20世纪 50年代涌现出来的一名共和国英雄。 1962年 4 月 16 日 ,雷锋在他的日记里曾经这样写道:“我今天一口气读完了《党的好儿子龙均爵》这本书。这本书太好了,对我的教育极深,对我的教育帮助很大。我处处要以龙均爵为榜样……贡献自己的力量。”认真品读雷锋日记中对龙均爵的评价、肯定和赞扬, 并以六个 “学习他”, 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体现在龙均爵身上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5.石俊美撰写的《彭老总赞扬的好战士》,主人公徐文科。1965 年 11月 28 日 ,彭德怀元帅(时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离京赴成昆铁路建设工地视察。一天,他看到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关于徐文科英雄事迹的简报,高度赞扬说: “徐文科心里装着的只有战友, 只有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彭德怀提出要去十师看望隧道施工的干部战士。
6.陈朝凯撰写的《施工战线的老功臣》。主人公陈余轩, 从小好学,在亲友帮助下,直至考取位于天津的北洋大学, 以全优成绩留校任教。1949年1月 ,在平津战役的炮火硝烟中,他带领 12名大学生参加了铁道纵队,成为首批从大学参加铁道兵的年轻技术骨干,开始了他毕生奉献的军旅生涯。
7.彭丽昆撰写的《血火交融的峥嵘岁月》。主人公彭耐久,在朝鲜战火纷飞的三年多时间里 ,冒着敌机轰炸,不顾生命危险,抢修铁路,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两次。他研制的 “活动螺丝扳”成功应用于现场线路的抢修。此工具成功使用后,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了四倍。在援越抗美和国内铁路建设中 ,“活动螺丝扳”继续发挥着作用,再立新功。
8.肖根胜撰写的《 师长的遗憾》。主人公陈友国。1975年4月5日,大塌方抢险中,当127名战士从洞内爬出来时, 已在工地上紧张指挥十几个小时的陈师长站在新挖开的小导洞口 ,与脱离危险的战士们一个一个握手问候,给他们以极 大的安慰。事后得知,陈师长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
9.孙建敏撰写的《从武工队员到师长的传奇人生》,主人公孙海同。1953年1月 ,农建三师奉命入朝,整建制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 第十师。在开往朝鲜战场前线的列车上,孙海同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铁道兵!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任铁道工程第十师三○团二营营长。
10.金德银撰写的《老团长的烽火岁月与筑路人生》,主人公赵学志,1942年,刚满14岁的他,报名参加了铁道游击队,成为一名革命小战士,他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和祖国诸多铁路建设,经历了多次化险为夷的生死考验。
11.许钧华撰写的《作曲家来到我们连》,主人公郑志洁,《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曲作者,讲述郑志洁下基层、到连队,体验生活,指导连队文艺宣传组的故事。
12.孙雅丽撰写的《 英雄不言 山河作证》,主人公解少文,原是铁道兵十四师六十八团团长,部队整编后任被称为 “老虎团” 的八师四十团团长、八师副师长,兵改工后任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副局长直至退休。
13.李雅君撰写的《 跨过鸭绿江 越过友谊关》,主人公李金山,1949年 2月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第二师, 历任副排长、排长、 副连长、连长、副营长等职。他曾于1951年、 1965年两次出国参战,在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战争中 ,历经了战火考验, 圆满完成了任务,为战时抢修抢建后勤保障作出了突出贡献。1951年 10月16日,李金山荣立二等功,还立了一次三等功。
14.左西宁撰写的《 抢险突击队长》,主人公袁武学,1972年12月 ,他投身于艰苦卓绝的铁道兵部队,先后投身襄渝铁路和青藏铁路的建设大业,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壮丽的诗篇。
15.王布刚撰写的《 亳州女儿 军中绿花》。主人公汤芳琴,1963年 1 月 ,响应部队征召再次参军入伍,任六八医院外科军医, 中尉军衔。同年 10 月 ,六八医院改番号为第一三八野战医院。1965 年5月 , 该院扩编为 3个野战医疗所, 秘密出国,参加援越抗美,不幸牺牲。
16.鲍邦协撰写的《教授当年是士兵》,主人公程家明,是原铁道兵第四十四团十八连的战士。入伍时, 只是一个回乡务农的初中生。干农活是一把好手,耕田耙地、栽秧割谷、防洪抢险、挖河筑堤,样样干过。在农村想当个能人,入伍后只想当个好兵。 后来成为汕头大学特级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7 .常宏元撰写的《 排弹英雄血染晨光》,主人公向成湘,湖南衡山县人,铁道兵二师七 团(一支队三大队 )四营十五连十三班班长。援越抗美期间的1967年 9 月 2 日下午, 四营十五连所驻守的越南北太省合进火车站遭受数十架敌机轰炸,整个车站彻底被毁;站房炸没了, 周围大小弹坑无数、钢轨扭弯、车皮炸翻、一地狼藉。最后, 敌人在炸过的地方投下了若干枚定时炸弹。向成湘在排弹时牺牲, 被一支队党委追记一等功。
18 .谢世海撰写的《他长眠在南疆线》,主人公陆春才,在平凡的岗位上, 用坚实的步伐在前进的道路上丈量人生,时时事事把全体战友的冷暖记在心里。1977 年12 月8日清早,他与司务长崔玉峰随生活车一道去和静为连队采购军需物资。这天下午, 装满物资的汽车在返回连队途中发生车祸, 陆春才不幸牺牲, 年仅 19岁。
19.毛树忠撰写的《英雄小号兵》,主人公许昌友,1965年 11月 ,许昌友背着军号随部队开赴越南前线,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在一次战斗中。司号员许昌友为了让滞留在工地的战士防空隐蔽, 冲上了附近的高坡,拼尽全力猛吹防空号。一架敌机飞来了,对着许昌友一个 俯冲,炸弹就在山坡上炸了,年仅17岁的许昌友不幸壮烈牺牲, 手里紧紧地攥着那把军号……上级为许昌友烈士追记二等功。

这些文章中的主人公,有的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援越抗美战争,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立下赫赫战功,用生命诠释了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有的是在铁路建设战线上奉献青春乃至生命的烈士,他们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祖国的建设事业中。他们都是铁道兵的杰出风采人物。

作者向德荣,湖北仙桃人,1968年3月入伍,铁道兵二师六团战士,服役5年,其间参加援越抗美1年半,1976年9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副主席、巡视员,2011年1月退休,出版著作13部,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槛外人 202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