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屏,中国当代百杰书法篆刻大师,浙江镇海人,生于上海,字忠豪,号静庐。1984年迁居深圳,自幼研习书法篆刻,师从沈尹默、任政、钱君陶等,擅篆、隶、行、楷诸体,书作劲逸清隽,篆刻工稳清健。现任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东方艺术研究院教授、广东省艺坛书画院副院长。斋号静远草堂(1984年周谷城题写)。
徐子屏1988年创办深圳印社并任副社长兼秘书长。2003年获“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4年被评为中国著名金奖艺术家。作品入选《中国印谱》《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等,代表作包括《百福百寿成语印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
徐子屏行书鉴赏
茶禅一味
福慧双修
“茶禅一味,福慧双修”并非出自同一部古籍,而是两句在禅林、茶室常被并列悬挂的格言,各有一段形成史。
“茶禅一味”的来历
禅宗公案源头。唐代赵州从谂禅师以“吃茶去”接机,令学人在最平常的行住坐卧中体会当下、不离世间而悟大道,这是“茶禅”并提的滥觞。
文字定型。北宋圆悟克勤禅师手书“茶禅一味”赠与来华的日本弟子,后传至村田珠光,遂成日本茶道最高精神。
“茶禅一味”含义。“一味”即“不二”。茶之“苦、静、凡、放”对应禅之“正、清、和、雅”。品茶时,苦味回甘,比喻人生由苦得悟;烧水、点茶、啜饮皆须专注当下,即是坐禅;茶室平等以待,正是禅的“无分别心”。故曰“茶即禅,禅即茶”,两者只是同一境界的两种呈现。
“福慧双修”的来历
经典依据。佛教本有“福慧两足尊”一词,谓佛乃福德、智慧二资粮圆满。《华严经》《大智度论》等皆强调“庄严福慧,二种资粮”。
禅宗口语化。晚唐以降,丛林中常把“修福”“修慧”并举,以劝僧众;修福——慈悲利他,广结善缘,如布施、劳作;修慧——般若观照,明心见性。二者如车之两轮,不可偏废,遂有“福慧双修”的口头格言,但不见于某一部禅宗语录的固定章节。
“福慧双修”含义。“福”指世间、出世间一切善业功德;“慧”指般若空慧。单修福不修慧,如盲者备粮;单修慧不修福,易落狂慧。唯有“双运”,方能悲智圆融,成就佛果。
茶室既是待客之所,也是修心地。主人在烧水点茶中修慧,专注点茶、心无杂念,在奉茶结缘中修福,慈悲为怀、感恩。于是“茶禅一味”示其当下之慧,“福慧双修”示其长远之福,两者一横一竖,正好构成一幅完整的修行坐标。
健康博士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