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烙印》:触摸岁月的纹理,感受家国的温度
郑世兴
在书的海洋里徜徉,总有一些作品能如同一把细腻的刻刀,在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邵祺昌先生的《烙印》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带着岁月的沧桑与温暖,跨越时光的长河,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

邵祺昌先生,一位年届74岁的老者,以其初中二年级的原始学历,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求和不懈的努力,在教育工作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他通过十余年的函授学习,从专科到本科,成为了中学高级教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教育传奇。 他“没上高中教高中,没学几何教数学,没教语文却写出了上百万字的文章”,这份坚韧与才华令人钦佩不已。他荣获的众多荣誉称号,如: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淄博市劳动模范、淄博市十佳教师标兵等,无疑是对他卓越成就的高度肯定。

《烙印》这本书,是邵先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乡愁记忆的寄托。书中30万字、50余篇作品,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黄土地和故乡的深情眷恋。当我翻开这本书,仿佛置身于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能感受到泥土的芬芳,听到乡音和乡情,触摸到岁月的纹理。
书中第二章《父亲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近7000字的篇幅,从“献给父亲的祭礼”到“梦中的父亲”,四篇文章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生动地描绘了父亲的一生。他“尽心尽力干革命”,“精打细算为民生”,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为了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厄运临头十二载”,但他依然坚强地挺了过来,“劫后余生再奉献”。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不仅是父亲的写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
“一个梦,一篇文,父亲的梦,儿孙圆,中国梦由我们中华民族共来实现。”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邵先生通过对父亲故事的讲述,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变迁,更折射出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从父亲的个人梦想,到儿孙们的传承与延续,再到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中国梦,这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升华,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的传递。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忙碌于生活的琐碎,忽略了身边的美好,遗忘了那些珍贵的记忆。而《烙印》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唤起了我们对亲情、对故乡、对国家的热爱。它让我们明白,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能忘记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力量的人。
重读《烙印》,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邵祺昌先生用他的文字,为我们搭建了一座通往过去的桥梁,让我们在回忆中汲取力量,在感动中坚定信念。我相信,这本书将会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邵先生的家国情怀,也将如同烙印一般,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作者简介:郑世兴,济南市章丘区人,现居淄博市淄川。副主任医师(退休)。正业从医,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常有散文、随笔等见诸各级报端。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优秀作家称号。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