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在今天的六汪镇民间,关于胶河的源头,有三种说法,一曰孙家沟,二曰望荡山,三曰鲁山,其中孙家沟说渐成主流。本人曾于2025年8月13日赴杨家屯村探鲁山胶河源,并在“都市头条”平台“乡村记忆”专栏发表探源文章。望荡山,在柳杭沟村与劝礼村交界处。望荡山一说的胶河源是何状况?2025年8月19日,我驱车来到柳杭沟村,与村中长者樊立业进行了座谈,并在村干部孙松军的带领下,抵达望荡山西坡,实地探查了望荡山的胶河源。樊立业,男,生于1955年8月,生长在柳杭沟村。】

樊立业在接受本文采访人专访(2025年8月19日摄)
采访人:请您介绍一下望荡山好吗?
樊立业:望荡山位于柳杭沟村与劝礼村的交界处,在柳杭沟村的东面,略偏南,距村落大致1公里。
采访人:山多高?面积多大?
樊立业:海拔大约一二百米吧。在柳杭沟的面积约占三分之一,在劝礼村的面积约占三分之二。多高、面积,我说不出准确的数。
采访人:望荡山脚下有一个小自然村,隶属于柳杭沟村。能说说这个小村落的情况吗?
樊立业:这个小自然村,柳杭沟的人都叫它“东山”。据说,在解放前,柳杭沟的大户樊氏,在望荡山附近有大片园林,几户异姓人家来此定居,给樊氏看管园林,逐步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现在还住着十余户人家。对了,胶河源就在小村东面的望荡山西坡上。
采访人:为什么叫望荡山?
樊立业:不知道。村里的人都叫“望到山”。为什么叫“望到山”呢?相传,很久以前,从胶州的牧马城跑出来一匹神马,一路向南狂奔,到达柳杭沟时,越过山岭,继续向南飞跑,消失的无影无踪,于是有人立即爬上山颠,向南瞭望,大喊:“望到了,望到了,神马跑到藏马山里去了!”人们便叫这座山为“望到山”。
还有人瞎演义,说自古以来村里没有姓王的,“王倒,王倒”,王姓立不住脚。这完全就是借音瞎说了。不过,俺村还真没有姓王的。
采访人:经常听人说,胶河源于望荡山八突泉。八突泉是个什么位置?
樊立业:我的理解,“八突泉”可能就是从山上下来的八条汇水沟子吧。
采访人:谢谢您的介绍!

清道光《胶州志》胶水图
标注望荡山为胶水东源,卤山为胶水西源
(在村干部孙松军的带领下,我驱车前往望荡山。刚到柳杭沟东山小自然村的附近,孙松军示意我靠边停车。)
孙松军:咱不开上去了吧,上面小路太窄,车辆不好调头。步行吧。
(我们徒步走向这个小自然村,但见这里零星分布着几处住宅,因地势而建,高低落差很大。过了这个小村落,再往东,就是呈河道状的洼处了,林草茂密。孙松军指给我看山势与河道。)
孙松军:这里就是河源了。下雨时,水从山上多道水沟子流向这里。常说“一道梁子一道沟”,说的就是这个情况。“八突泉”的叫法可能就是这么来的吧,但应该不止八条水沟子。现在没下雨,这里没有水。有水的时候,水从这里下去,流经六汪村与前六汪村之间的河道,转折向北,成了胶河主流。

望荡山胶河源(2025年8月摄)
(离开柳杭沟村后,我与民间文化研究者、柳杭沟村人樊泽贤谈起望荡山上的胶河源,他说:“胶河源处有个泉子,水清冽甘甜,现在还有很多人去拉水吃,包括六汪镇驻地的村民。”)


(本专栏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干部。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位于五道口的六汪特产经销处,联系电话见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