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连载(四十五)
作者:张坚
赵省长牵驴
赵寿山省长是陕西省户县(今鄠邑区)定舟村人,原国民党17路军著名将领,长期跟随杨虎城将军,1936年西安事变时,任17路军军事总指挥、西安市公安局局长、渭北警备司令。西安事变后,秘密访问延安,聆听毛主席教诲,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抗日寇,南斗将帮。1942年由毛主席亲自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1947年初秘密进入解放区,公开投入革命战争,1949年初荣任一野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元帅指挥了解放西安、兰州以及解放大西北的各个重大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解放后,赵寿山将军转入地方工作,历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赵寿山省长戎马一生,在军界军纪严明,爱兵亲民,英勇善战,累建奇功,是出了名的将军。转入政界工作,身许青陕,心系民众,呕心沥血,为青海、陕西地方建设出过大力,政绩斐然,功载史册,他在青、陕人民心中威望极高。
上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的初期,作为陕西省省长的赵寿山,亲临礼泉县,由地、县要员陪同,深入农村第一线视察,到西张堡乡了解农情民情。乡党委书记张立民向他汇报建立农业合作社后的运转、农业生产发展、群众生活等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汇报之中,赵省长多次插话,追根溯源,并针对性地作出指示。赵省长喜爱军马牲畜,当张立民汇报到我乡留邻村有个“民桩”(即牲畜配种站)办的很好,种牛是标准的秦川牛,种驴是特等的关中驴,种马是引进的新疆良种马,引起赵省长极大的兴趣。听完汇报之后,立即驱车赶往留邻村观览种畜。
村里群众听说省长来了,纷纷好奇地出门迎接省长,只见一位红脸大汉、体魄魁伟、英姿勃勃的官员下了小车,向大家问好招手致意。
为了让省长参观的更加清楚,饲养人员把种畜由厩舍牵到郊外的打麦场上,种牛是深红色、体大健美、毛色光泽、气势旦旦;种驴身为黑油色、白肚皮粉鼻梁,体形结构匀称,叫声如雷;种马是赤红色,高大雄壮,四体舞动,形象骏美。省长观览之后,兴高采烈,连声赞美:都是好种畜,好种畜!他摸摸种牛,拍拍种马,牵着种驴健步在麦场转了一圈,随行人员立即摄影拍下照片。观览之中,赵省长反复嘱咐,一定要把这些种畜养好,把这个“民桩”办得更好,多多繁殖良种畜群。
赵省长牵驴的新闻,立即发表在《陕西日报》及省农业厅主办的《陕西农业》期刊之中,照片刊登在期刊的封面上,照片上,省长人高马大,精神昂扬,一派威武将军气魄。赵省长爱畜牵驴的新闻,在广大群众中流传多年,且为之感动,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爱畜养畜的热情。
说起这个“民桩”,它是由爱畜如命的“行家”刘如龙家三辈人继承开办的,经数十年精心经营,优中选优,培养出名优畜种。入社后转为集体经营,不断扩大种群。他们经常把这些种畜系带红彩,牵到周边的集市和古会上展示。我亲眼看到年年土洞四月古会上的展示,围观者蜂拥。加上赵省长爱畜牵驴的消息广传,所以这个“民桩”的名声愈来愈大,方圆几十里远的村都赶来给牲畜配种,繁殖的关中驴、秦川牛、杂交优马成千上万,为我县发展良种畜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1年6月1日
注:赵省长1965年6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所著《心路历程》《乡土情》两本书被连载发表在全国《都市头条》网络平台,可百度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