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音协交响乐团行政总监 吴耀祥
十一位仁化儿女远赴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赴一场全国性的文艺盛会之约。那五日,我的心仿佛随他们飘向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每日紧攥手机,生怕错过任何关于他们的讯息,这份牵挂,沉甸甸落在心头。
8月17日,伊金霍洛旗终于传来佳音——仁化县丹霞乡音合唱团获得由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内蒙古文联、鄂尔多斯市宣传部联合颁发的“幸福好声音”奖项。这份荣誉,是全国舞台对仁化文艺的认可,我虽未亲临现场,却也难掩心头的激动与喜悦。
能在全国舞台上获此荣誉,何其珍贵!这并非普通的文艺赛事,而是一场高规格的文化盛宴与交流展演。鄂尔多斯作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与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为盛会奠定了厚重的底蕴;主办方是全国文学艺术界的权威机构,确保了展演的专业性与公信力;全国31个省(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8支队伍同台呈现,更显交流氛围之浓厚;周恩来扮演者刘劲、央视春晚常客朱迅、著名演员朱时茂等名家登台助阵,让这场展演更添星光。
自接到全国展演任务起,丹霞乡音合唱团的成员便即刻投入紧张而严谨的训练。每一个词、每一句旋律、每一段咏叹,他们都反复打磨、精心雕琢,只为最完美地诠释作品内涵。他们主动聆听词作者与曲作者分享创作灵感,力求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与情感;音协副主席蓝筱玲每日陪伴训练,给予专业技术指导;文联副主席谭玉玲积极联络县文化馆的刘小慧,为团队提供业务支持。那些日夜,无人言苦,无人喊累,他们精益求精的态度,深深触动着我。
团队的服装形象设计亦历经几番斟酌。众多热心人士纷纷建言献策,我也有幸参与其中,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最终,大家综合各方意见,确定了清新雅致的“美村姑”形象,既贴合村歌主题,又展现出仁化儿女的精神风貌。
出发前的网络抽签环节,更添一段小插曲。我们委托他人代抽,竟幸运地抽到“18”号。在广东的文化语境中,“8”与“发”谐音,象征吉祥,“18”更有“实发”之意,寓意诸事顺遂。虽深知这不过是偶然,却仍忍不住将其视作一份好兆头。温飞宇以诗人的细腻笔触写下《抽了一个好签》,字里行间满是期许,也让大家的心情愈发轻快。
临行前,我曾对团员们说“得奖与否不重要,重在参与交流”,可私下里,我却难掩紧张。一方面盼着他们卸下压力、平安顺遂,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他们的努力能被看见——人就是这样,总在“盼轻松”与“盼认可”的矛盾中牵挂着。直到8月17日晚,当主持人念出“广东省代表队韶关市仁化县丹霞乡音合唱团获得‘幸福好声音’奖项”,省文联领导登台领取荣誉的那一刻,我压抑多日的情绪终于爆发,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唯有起身鼓掌,以表心中激动。
此次“村歌嘹亮”全国集中展演,意义深远。它是全国文联系统推进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强基工程”的重要举措,以村歌为纽带,将全国各地的乡村文化汇聚一堂。村歌根植于劳动人民,取材于生产生活,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与时代变迁,本身便拥有蓬勃的生命力。通过这场展演,优质文化资源得以直达基层,党的创新理论借由歌声传递到百姓心中,更让各地群众在交流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获得感与归属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仁化音乐人始终坚守“原创”初心,十余年间创作各类作品两百余首,夏富、黄屋、龙皇宫等十余个村庄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村歌。此次参演的《我的新东我的故乡》,便是仁化原创力量的缩影——由温飞宇作词,卢家赋、卢宇迪作曲,卢宇迪负责音乐制作录音,谭玉玲指导、仁化电视台拍摄制作MV背景。我尤为喜爱这首歌词的内涵,它以新东村“古色、绿色、红色”三色文化为脉络,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般,缓缓铺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图景。主歌叙事平实、不蔓不枝,副歌情感激昂、催人奋进,既贴合大众审美,又便于传唱。尤其是“木桶下面捞不走月光”一句,意境浪漫悠远,引人无限遐想。我曾询问多位听过此歌的人,无不对其交口称赞;即便我对声乐不甚了解,也能从旋律中感受到那份亲切与力量——这样优秀的作品获得认可,实至名归。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丹霞乡音合唱团能在此次展演中获得肯定,离不开各方支持。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县文联、县妇联、丹霞街道的统筹协调;感谢政协原主席彭良武、文联原主席罗有发的关心鼓励;感谢新东村委会、诗词协会、青年摄影家学会、丹霞书画院的鼎力协助;同时感谢企业家宗卫东、张闻,广西桂林演艺策划人廖劲松,韶关丹山锦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谭毅江,丹霞山竹语民宿,湖南电力勘测设计院(长沙)李汉静等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私支持——正是这份来自四面八方的助力,才让团队得以安心前行。
其中,彭良武先生的举动更让我动容。他与夫人外出旅游期间,得知合唱团在鄂尔多斯参与展演,特意改道前往现场为团员们加油。千里之外见乡贤,这份情谊如清风般驱散了团员们的疲惫与紧张,也让大家深深感受到家乡的温暖——这不正是古人所说“人生四大喜”中的“他乡遇故知”吗?
此次行程,最让我欣慰的便是全程顺遂。8月14日出发时,天降小雨,似为远征的队伍送别。彼时台风“杨柳”登陆广东,大埔县代表队险些延误行程,我心中满是担忧,相较荣誉,我更牵挂团员们的安全。送别时,我在心中默默祈祷:“平安归来,便是最好的结果。”直到8月19日,看到团员们笑容满面、精神抖擞地“雄达雄达”归来,我那颗悬了多日的心,才终于落了地。
8月22日,仁化县融媒体中心以《仁化原创歌曲亮相全国舞台,丹霞乡音唱响内蒙古》为题发文,称此次获奖是“仁化县推动文化赋能乡村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这不仅是官方对合唱团成绩的肯定,更道出了三层深意:对团员而言,这是一次终身难忘的成长经历;对仁化而言,这是借村歌宣传“百千万工程”的创新实践;对仁化音协而言,这是值得铭记的里程碑,必将推动本地音乐事业更上层楼。
鄂尔多斯之旅已落幕,但文艺之路仍在延伸。我仍要重申出发时的叮嘱:可因成绩“傲娇”片刻,却不可因荣誉骄傲自满。在伊金霍洛旗,我们见识了各省代表队的风采——他们皆是地方文艺的佼佼者,有着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此次成绩作为新起点,方能在未来创造更多辉煌。
最后,再次祝贺全体团员平安凯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