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陇南纪行
李 军

从版图上看,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北内陆的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汉藏文化的交汇区域。那里的雪山草甸湖泊到森林峡谷的独特地貌气候,造就了甘南奇美的风景。有人说,西藏太远,甘南刚刚好。久想望甘南之地,六月初,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尽管未知远方路途的风云变幻……

(一)
宝鸡——陇右——夏河
上午多云天气,9时出发,一路高速西行,11时抵达甘泉服务区。休整片刻,加满油箱,360元。中午12时12分经过甘谷县城,从高速路两边远望,北面的黄土山延绵不绝,只见毛茸茸的绿色,山下是一片片的屋舍。前行数里,路南边山岩色赤微,岩体上有无数风洞,无植被。12时半过定西。忽然想起了贾平凹先生的《定西笔记》在开篇便说,中国有三块地方是很值得行走的,一个是山西的运城和临汾一带,一个是陕西韩城合阳朝邑一带,再就是甘肃的陇右了,他说“这三块地方历史悠久,文化醇厚,都是国家的大德之域,其德刚健而文明。”看完之后当时就想有机会一定先去最近的定西行走,感受其民俗文化,时至今日也未能成行。路北侧远处山塬,忽远忽近,此隐彼现,山塬呈黄褐色,沿路满眼是朴素豪放的景象。
12时40穿过广武遂道,抵鸳鸯服务区,天色放晴。服务区公路南面横亘黄土山,山顶有一排小树,让人联想不知山上住人否?在此简餐方便面鸡蛋火腿之类,算是午饭。
午后1时半复西行赶路。往渭源——临夏一线,行至首阳公路北侧渭河河床竟无流。让人想起今春陕甘两省遭逢五十年不遇的干旱。真祈望多下几场甘霖,及早缓解旱情。下午2时过渭源县,关中母亲河渭河发源于渭源县鸟鼠山,一路不择细流东向800公里,汇入潼关大河。在距临洮10公里处,沿路可见两边山坡上的槐花盛开。关中五月槐花香,可见此间冷寒。2时40过临洮县。3时走乌玛高速。接近临夏时始见一路两边树木葱笼繁茂,满眼翠绿,正如地理人士所言:“甘南是青藏高原递给黄土高原的一张绿色名片。”所言形象。
沿途山顶出现了风格迥异的金顶塔寺建筑不时掠过。3时46过临夏服务区,路牌显示距甘南合作市89公里。
距霍尔仓隧道不远处,看到右边前方山腰上的巨幅标语:“圣地甘南,心灵之旅”。4时半抵达此行第一站——夏河县。出高速路口,天布阴云,路边工地彩旗猎猎。5时至夏河县城,天始落小雨。驶进县城,街衢可见身着红袍僧衣的年轻僧侣。途中已预订了当地的玖盛酒店,入住休整。雨止,步行观光夏河风情。
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平均海拔2000至4800米,是距离内地最近而又保留藏族文化最为传统的迷人藏区。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历来是甘青川三省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和“茶马互市”的鼎盛之地。享誉闻名的“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便位于夏河县。
当地天凉,游览夏河风情,晚饭大家都说,要感受舌尖上的甘南,来时已经人推荐了这里一个有名的“乌泽林卡”饭店。“乌泽林卡”在藏语里意为山巅乐园,有吉祥的山顶聚会之地的意思,契合了藏民对自然圣地的崇拜。我们步行上至半山。便见一座两层的木楼建筑,外观装饰极尽藏地风格,内部装饰充满了藏式元素,藏式传统器具。慕名前来就餐的旅人不绝,须排队等候叫号。此时,客人多可欣赏饭店布局格调,候了约20分钟,楼上服务生叫号引至包间。有服务生先上一铜壶热奶茶,洁白茶碗用夹子依次给客人置于桌前,注入奶茶。同行有人恐不能消受,先小口啜呷,皆说好饮。点了三道特色菜:被盖牛肉,烤羊肉,特色炒米饭,口味俱佳。饭毕,微信扫码308元。外面小雨渐急,因未携雨具,便一路眼观夜景,疾行归入酒店。

(二)
拉卜楞寺——桑科草原
早5时许醒,夜稍感高原反应,来时亦备了两罐氧气,但大家尽量不用,不做剧烈运动,毕竟旅行本身就一场运动。8时在酒店用毕早餐。步行往拉卜楞寺,欲感受神密的藏传佛教文化,途中又下起淅沥小雨。
拉卜楞寺座落在夏河县城以西的大夏河之滨,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
据导游讲解,该寺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1710年初,在其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包括建筑、学院、法会,佛教艺术、藏经等,被誉为“世界藏学府”。是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以其规模宏伟,收藏丰富,历史悠久,僧人众多而驰名中外。也是甘肃最美,最值得打卡的景地之一。
门票40元/人。每检票一拔人后,工作人员便安排跟随导游讲解。寺内有世界最长的转经廊,大多游客最先感受转经长廊转经筒以消烦祈福,其间还有手持念珠的藏民、僧人。寺院占地总面积约86万平方米,路两边均是藏族风格的僧舍建筑。路上随时遇见去早课的僧人。我们跟随一位约20多岁年轻僧人游览了寿安寺,文殊菩萨殿,揭秘藏传佛教的文化。在文物陈列馆见识了酥油花,唐卡,堆秀并称的“藏艺三绝”。站在山上,俯瞰拉卜楞寺,张扬而独特的藏式寺院建筑群落,能感受到神秘恢宏的气势。寺内能随处看到信徒匍匐脆拜“磕长头”以藏传佛教最至诚的朝圣方式表达虔诚信仰……
午后1时出拉卜楞寺,在沿街一家藏式牦牛火锅店午饭。除涮牦牛肉特色外,其余菜肴料理俱无殊异,花200余元。饭毕,雨驻。驱车沿G213国道向甘南州首府合作市进发,南行10多公里,进入高原广袤地带,便是著名的桑科草原,此时,天渐布阴云,车前窗落下稀疏的雨滴,公路两侧向外延伸均是辽阔的草甸,远眺前方,隐约可见连绵的高山,山巅覆盖着皑皑白雪,委实壮观。据说,那是藏民心中的神山——阿尼玛卿雪山,海拔6000多米。一路行进,峰回路转,竟现出一片宽阔草甸,露出遥远的雪山面纱,似远犹近,众人惊叹,纷纷下车,顿感气温骤降,时值6月,此处却高寒朔风扑面,持手机拍照竟感手冻,好在来时备有御寒衣物。但高原异域的景象使人忘却寒冷,兴奋不已。两边浅山草甸,有零星散落或成群的黑牦牛和藏系绵羊低头啃食蒿草。人在旅途多贪风景,不时有游客驶来亦停驻草地观景拍照。遥看雪山,它就像一位久历岁月而沉静的智者,久久凝视,那颗浮躁赶路的心便也随之沉静下来,这就是雪山的力量,给人以沉静和智慧!
迎着一路风雨,于晚6时抵合作市,路上已预订了当地景恒酒店。

(三)
合作市——郎木寺
早7时出酒店,天阴。街市少人。步行5分钟见正街有一家“清真五路牛杂割”的小店竟有些食客,还有四个僧人就餐,便每人点了牛杂割泡麻花,每份19元,清淡的糊椒味,一碗下肚立马浑身热乎。食毕回酒店,准备出发。今天往郎木寺—扎尕娜。早看预报,当地为雨雪天,得备好御寒衣服。遂先往市内的合作寺,合作寺院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名刹之一。寺院东侧巍然耸立着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金碧辉煌,十分壮观,米拉日巴佛格在全藏区仅有两座,也是安多地区文化的标记之一,成为国内外许多游客心中向往的一片净土。正赶上天下小雨,既来之,尊重民俗,冒雨绕寺一周。在广场上有一僧人投喂一群鸽子,当鸽子扑棱棱飞起一大片,蔚为大观,引游人和小孩观看拍照。
12时在碌曲县213国道行进,天仍小雨,气温骤降,沿路两侧远处的大山,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在6月天,尤其在历经黄土高原干旱之后,看到高原雪域自生一番感受,煞是壮观好看。天虽寒,山坡草甸仍散放着牦牛和羊群,牠们悠然啃食草地,丝毫不受突然变化天气的影响,想这些高原牲灵的基因早就适应了耐高寒,耐缺氧的高原气侯了。
在一个叫尕秀云谷的休息区停车,下到山地,见遍坡上盛开着密集簇状粉红色的小花,有人说,这是马先蒿。开在6月,是点缀草原山野的风景花。
12时50往郎木寺玛曲方向行进时,距迭部县城还有133公里,飞起了密密的雪花。有人说,甘南一年就两季,一季是冬季;一季是大约在冬季。此话诚不虚矣。但愿公路座雪之前抵达迭部县。
午后1时10分起,最不愿遇到的情况出现了,公路上起了大雾,能见度只有10多米,司机小心驾驶,公路上很多往来大车,气温零度至6度。经过一段风雪雾,这段的路况是高原盘山路,弯急弯多,雪雾弥漫,行驶格外小心。往来行车皆打开双闪行驶。果然,在一段下坡路段后面突然紧随一辆大货车,而前方不远亦是一辆大车,后面大车鸣笛,此时大家说,不能超前面大车,雪天路湿,恐有危险,司机小李28岁,已有八年驾龄,比较沉稳,去年9月刚跑了一趟大西北环线。他说这种情况下,不能超前面大车,雪雾弥漫不能判断大车前面情况,暂且先跟随其后相机超车。如此在前后大车中行进,令人揪心。在转过一段弯路驶入直行路段后,司机小李跟进大车鸣笛打灯示意超车,前方大车觉察似有意降速稍稍避让,小李司机瞅准时机提速安全超越大车,好在前方逆向无车,待拉开安全车距并线原道,算是有惊无险,度过一段艰险路段,于下午2时到达郎木寺景区,雪势渐小,一路紧张的心情也随之释然,犹抵胜利彼岸。郎木寺早晨刚下过雪,小镇路两边的停车都落了层厚厚的积雪,地面雪已消化。
佛教圣地郎木寺,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的白龙江源头,自然风景独具特色,于公元1748年创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寺院之一,素有“东方小瑞士”之称,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甘肃省十大旅游风景区之一。郎木寺门票30元/人,进入寺内零星的雪花仍在飘洒,衬托出雪中的郎木寺一派静谧庄严。在郎木寺观参了宗喀巴大殿、长寿殿、弥勒佛殿……观看了圣洁的酥油灯。一位寺僧讲解说,酥油灯以牦牛或羊乳提炼的固态油脂为燃料,在藏传佛教里有驱暗启智,轮回指引的象征。静观一盏长明的酥油灯,跳动的火焰中藏着藏传佛教千年的虔诚信仰……
下午4时,来到郎木寺镇西路一家“丽莎”清真餐馆。这是一家网红打卡店,店主是一对年约六十左右的夫妻。男人是个大个子,蓄着长胡须,头戴白色清真帽在后厨;女人裹着黑头巾在前堂招呼,她给我们先上了热茶,说今天真冷,晚上雪下了一夜。店内生着取暖炉,炉上搁了几个铜茶壶,冒着丝丝热气,烘的小饭店里暖烘烘的。店里边悬挂贴满了来自全国各地旅行者的打卡签名留念。女主说他们的店在小镇开了近20年了。大家分别要了老炒面片,老炒炮仗,牦牛肉炒饭,西式苹果派,风味绝佳,总共消费108元。
出郎木寺沿G213国道经碌曲,向若尔盖方向行驶,约20分钟抵达若尔盖红星小镇。若尔盖草原在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大部分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号称是地球之肾,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
晚宿若尔盖县红星小镇一个名为“山前夕畔”的五层民宿宾馆,看起来新建不久,房间陈设干净卫生,热水充足,铺有电热毯。从3楼房间望去,近处是辽阔的草原和青山,青山后面的远山顶上覆盖着一层雪白。房东是一个壮实的小伙,脸膛微黑,年方28岁,操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一边介绍客房陈设一边说,“噢,那山是日尔朗山,是我们这里藏民心中的神山。”

(四)
若尔盖——扎尕那——腊子口
早7时起,拉开窗帘的一霎时,外面是一片耀眼的茫茫雪野,远处的山已和灰白的天穹混沌一片,看不清山的轮廓。雪又下了一夜,仍飘着零星雪花,道路倒无积雪,有车辆穿行。空中偶有几只喜鹊滑翔,旋又落于房顶或栖落于电线。雪天的若尔盖,倒显几分落寞。预报气温零下-1℃。此地天气变幻无常。气温骤降,大家互相叮嘱保暖,每人将所携衣服都上身御寒。更有消息说,扎尕那景区情况更糟,亦是雪天且道途积雪,地冻天寒,须谨慎前往,但几人还是欲往一探,以试运气。上午9时,整束行装,清扫车上的积雪,沿G345向扎尕娜方向行进。G345国道,东西横向,全长约3160公里,起点是江苏启东,终点是西藏那曲。这条公路在甘南段被称为“迭部—玛曲公路”或“甘南生态景观大道”。上午出发,沿途大山雪景,两边茂密的原始松林覆盖着一层雪白,远处高山雪景令人心动,遂择一处开阔地带下车拍照,六月天遭遇高原雪景自是另一番景象,灰蒙蒙的天宇之下,远眺雪山静默而冷峻,神秘而遥不可及,撼人心魄的力量令人心生敬畏。
沿途可见藏区草甸或田野插立有彩色的经幡,这也是藏区一个最显著的象征。行至一个叫降扎乡格吉村的地方,遇有两个女藏民赶着牦牛群逆行而来,司机降速缓行,难得近距离观看藏区牲灵,大家一顿拍照,多是黑牦牛,间杂几头黄牛。女藏民赶着牲畜向路边靠拢,着意给车让路……
山渐渐变得草木葱茏,沿山路蜿蜒行驶,导航不断提醒沿路左边是落石路段,须谨慎驾驶。10时35经过上石门隧道后,山势高峻,山顶云雾缭绕。夹山草木愈发葱郁苍翠,山跟下溪流丰沛,沿公路此隐彼现,湍湍奔流,风景优美,颇似九寨沟景区。人在旅途总是去追赶风景,却忽略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就像人生追求目标,体验的是追赶目标的人生过程。
约10多分钟驶过下石门遂道。11时半抵迭部扎尕那风景区。此处海拔2600多米,工作人员劝阻,因雪天景区内路段积雪暂时封闭。无奈之下,很是遗憾,包括原计划的九曲黄河第一湾。踌躇之下,有人提议甘肃两当云屏山风光异美,大约六七小时里程,虽道途辛苦,但减缓了明日归程压力,且途经腊子口景区。遂于12时20改道往甘肃陇南两当云屏山。
午后1时途经红色革命纪念地一一俄界会议旧址,俄界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于1935年9月在甘肃迭部达拉乡高吉村境内召开的第一次重要的会议,对确定红军北上战略,顺利完成红军长征具有重要意义。俄界会议旧址现已成为重要的红色纪念地。
沿G345国道行驶,经尼傲遂道,进入白龙江冲割形成的峡谷区,山脉高大绵延,其两侧山脉属于西倾山一迭山山脉,一路依山傍水而行……
1时15分途经迭部县旺藏镇茨日那村白龙江畔。在藏语里白龙江称“舟曲”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主要源头位于甘南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镇周边。自西北向东南流向,穿越甘肃、四川、经陕西南部注入长江。白龙江在迭部段长达110公里,造就了两岸青山,被称为迭山的母亲河。眼前的白龙江面宽阔浩荡,紧依山脚缓缓流向东南而去。伫立江边,看高山峡谷,浩浩江水,不由感慨“寄蜉蝣于天地,缈沧海于一粟”。仰观自然之无穷,人生之须臾。幽思感怀,古今亦同……
此地还有一处著名红色旅游景地——甘南迭部县茨日那毛泽东旧居。茨日那村坐落在迭部县旺藏镇白龙江河谷,海拔约2500米,村庄四面环山。1935年9月13曰一15日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住在该村一家普通小院的木楼上,在这里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三天夺取腊子口命令。
公路一边的白龙江畔耸有“红军泉”标识。其上记载:泉水从岩缝中涌出,常年恒温在17至18度,春夏之际泉水清冽,沁人心脾。秋冬来临,泉水上方水气缭绕,温润澄明。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长征途中红军曾饮用此泉,赞叹此泉干冽冰爽。
继续沿G345行进,便抵腊子口景区,位于海拔2700米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腊子口乡。腊子口在藏语里译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它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川西北进入甘肃的唯一通道,也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隘口。整个隘口长30米,宽近8米,东西两侧是斧劈刀削的悬崖峭壁,水流湍急的腊子河(白龙江支流)由北向南穿越隘口,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天险门户。民谚曰:走过腊子口,活像过虎口”。在景区内,巍巍耸立着开国上将杨成武将军题写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据纪念馆介绍,腊子口战役是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此突破国民党军重兵防守打开北上陕甘通道,是长征最后胜利的关键战役之一,是军事史上红军以弱胜强,突破天险封锁的经典战例。腊子口景区纪念馆已是红色旅游和自然风景的4A级旅游景点……
1时半过九龙峡遂道,一路在山谷间绕行,峰回路转,依山而行,放眼远看,大家心生疑惑,山上草疏杂芜,缺少植被,而山下生长树丛和庄田。1时50经过一处叫达修寺的地方,沿街有长长的转经长廊,可见藏民的虔诚信仰。2时50抵藏乡小江南舟曲。穿过干净繁华的县城,往陇南方向行进。4时在沙湾服务区稍事休整后遂走G8513 平绵(平凉一绵阳)高速。4时半转入十天(十偃一天水)高速。6时05抵甘肃微县服务区。6时半出两当高速。往两当云屏三峡景区行驶,一路盘山上行,道多弯急,头顶巉岩突兀,但此间山路树茂林密,青山叠翠,脚下嘉陵江流,摁下车窗一股清新草木气息扑面,号称秦岭天然氧吧诚不虚哉!……经过7个小时,行程500余公里,于傍晚7时30抵达目的地——两当云屏山。
两当县隶属甘肃省陇南市,因境内有两当河而得名,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北靠天水西临微县,东南两面与陕西宝鸡、汉中相连。素有“秦陇之捍蔽,巴蜀之禁喉”之称。
根据导航提示,在一排排密密匝匝的翠竹掩映中,驶入云屏竹林农家院,此地背靠大山,建有三层民宿,开放式的院落设有停车位,院右边种着一大片绿植,一簇簇粉红的花开的热烈好看,主人说是蔷薇花。一只田园犬摇尾欢实,尾随远方来客。女主很快摆上晚饭:凉拌当季山野菜,凉拌竹笋,清炒素莱,核桃花卷,玉米糁,食之可口。饭毕,又赠一碟“云屏密酥”请我们品尝。
竹林小院农家乐的女主姓庞,是85后。2005年出走兰州打工10年,2015年返乡开办农家乐,发展了家乡土味萨琪玛“云屏蜜酥”,大受游客喜爱。现在云屏蜜酥实现从网销到成为抖音的“蜜酥”网红、“带货达人”也成了陇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甘肃省地标名吃。她本人还是第十届县政协常委,获得了“巾帼创业示范基地”、“陇上江南三星级农家乐”等荣誉称号。
云屏竹林小院距离县城37公里,位于云屏三峡4A景区。在这山青水秀之地,吃“云屏秘酥,品清酒醇厚”实为休闲快意之美事。

(五)
两当云屏山——凤县——宝鸡
夜宿农家竹林民宿,四下幽寂,偶闻雀莺啼啭。早6时起拉开窗帘,窗含青山翠色,空气清凉直入心扉。出农家院,沿山路两边竹林青翠,核桃树枝头挂果。松树上的松塔硕大碧绿,揺摇欲落。白色雏菊开的漫山遍野。此间修有“望云亭”上撰一联曰:居上環望细品山秀山奇;登临举目尽观云卷云舒。登亭其上,在云屏高山观青山远黛,山下村落,让人想起《桃花源记》“豁然开朗,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更让人想起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着实让人心恋此处,不愿舍去……
8时许时饭毕,与竹林女主闲话,知我们自甘南一路游来,她说,家乡风景绝美,一些游各说,风景堪比扎尕那,空气好,早晨山顶升起青云薄雾,就像仙境,每年5到10月间,游客不绝,临到11月也有很多游人来看秦岭红叶。我们这村子是有名的长寿村,过去曾有过130多岁的长寿老人,现在还有102岁的寿星。忽然想起,这里松树结的松塔喜人。在中国山水文化中,松塔配奇石寓意“长寿稳固”。此系余臆想也。
女主又说,你们看这凌空的悬崖山峰似无路,其实隐藏着小路。小时候常跟大人们上山采药,走的都是山间小路,翻过南边大山,就是陕西的汉中,翻越北边的山,就是凤县、宝鸡。以前常去宝鸡,那时坐车就得四个小时,现在走高速仅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宝鸡是个好地方,两当有不少人在宝鸡……
午后1时由两当沿G316国道往凤县,气温回升。2时半许在凤县午饭,一路行219省道返宝,5时半许平安抵宝。
至此,历时5天,行程2000余公里的旅行暂告一段,此番出行领略了甘南藏地文化和雪域的瑰丽景象、感受了红色革命历史的不朽丰碑;体验了陇南云屏的山川秀美以及沿途风土人情,让人感慨华夏山河壮美,神州风光无限。
珍惜生活,珍惜美好,珍惜脚下这片热土!
2025.8.23
作者简介:
李军,陕西省职工作协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金区台作协会员。从1998年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报刊及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