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200

我的姥爷
徐阳
姥爷名叫于孝书,山东乳山人,生于1935年。家里兄弟姊妹多,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当时那个贫苦年代,家里有这么多的孩子,生活就过得更加艰难。
好在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新中国成立了。1955年,部队来村里征兵,一方面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为了锻炼自己,姥爷报名参了军。姥爷参军后,因为在部队表现好,积极上进,由步兵被选入海军,成为舰艇兵,又从舰艇兵选入空军。由于姥爷只上过几年小学,文化程度不够,所以他被送到保定航空学校学习文化和技术知识。航空学校的生活条件和家里相比,的确好了许多,而姥爷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校的两年的时间,他一直努力地学习。后来,“史无前例”开始了,学校里从上到下忙着“大批判”,也顾不上上课了。姥爷被分到西安的汽车学校,学习开车。毕业后,姥爷又被调到西藏的航空学校继续学习,然后被分配到西藏当雄机场工作。再后来,他又被分配到了西藏的一个步兵部队,在西藏的波密县给首长开车。退役后,姥爷积极响应国家“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号召,留在了西藏,继续为西藏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姥爷的这些人生经历,在我看来真是既丰富又具有传奇色彩。以前常听姥爷说起当时他们前往西藏路途上的艰辛和在那里工作生活的经历。我想姥爷在部队的时候一定是很认真很出色——我小的时候,在姥爷家的抽屉里翻到过他当兵期间获得的几枚奖章,其中一个是“投弹能手”。姥爷有一个绿色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三等功臣于孝书同志留念”,落款是西藏军区步兵学校。本子里是姥爷在步兵学校学习的时候记的笔记,从笔记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姥爷的认真和努力。

1959年,24岁的姥爷回乳山老家探亲——和我姥姥结婚。完婚后不久,姥爷就回到了西藏。
1964年,姥姥带着一岁的舅舅进藏随军。记得小时候,姥爷、姥姥和亲友闲聊时,听姥姥讲起过她进藏时的艰险:悬在山崖半空的小路,窄到只能容纳一人通过,她吓得只能蹲下来,慢慢地挪过去;若是一个不小心,就要掉下山崖!
1966年,我妈妈在西藏出生。当时西藏的发展建设,正是需要大批人才的时候,姥爷积极相应国家号召,退伍之后和姥姥继续留在西藏,继续在艰苦的环境里工作、生活,养育我舅舅和我妈妈——这两个孩子成长。
直到1970年,政府有关部门才放宽了政策,允许进藏部队的退伍人员和家属调回内地。在西藏待了十多年的姥爷便向部队提交调动申请,姥爷本来是被分配到南方的,但作为家里的长子,姥爷想离家近一点儿,就申请调回原籍山东。就这样,姥爷被分配到了当时位于山东省沂源县土门公社黄崖大队北面的“三线厂”——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在三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工企业建设,这些进行军工建设的企业被称为“三线厂”,也就是军工厂。军工厂都是生产武器、弹药的工厂,考虑到安全和保密工作的需要,这些工厂大都藏身在深山里。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三线厂”并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只有出身好、成分好、表现好的人,才有资格被选拔进入。姥爷的经历和表现,足以让他有资格进入军工厂工作。姥爷被分配到厂里的车队,成为一名开解放牌卡车的司机——“于司机”这个称号,便从那时开始陪着姥爷,一直陪他走过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甚至在姥爷退休后,厂里的好多人还是乐意称呼他“于司机”。

姥爷开车的技术很好,三十多年的驾驶工作生涯中,从未出过事故;而且他为人十分耿直,对工作尽职尽责。那时候,姥爷是厂里车队的班长,厂里、队里领导组织开会时,只要是觉得有问题的地方,或者是看不惯的事情,姥爷就会直接在会议上提意见。有的领导便觉得姥爷有些碍眼,想调姥爷去其他三线厂,姥爷知道后坚决不去。那领导说,你要是不去,就在车库做修理工。姥爷坚决地说:“就算当修理工我也不去!”姥爷被调为修理工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开车技术好,工作能力强,后来还是被调回了“司机班”,继续开车;再后来,还成了“司机班”的“班长”。

姥爷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
那时,厂里制造步枪、冲锋枪,后来又制造猎枪。外销的枪支造好以后,由车库的司机们开车往外送,厂民警队的民警负责押运。这么重要的任务,往往是由身为车队班长的姥爷带队,一般是好几辆卡车一起去南方(如广州、深圳)送货,送到之后再空车返回。时间久了,有些司机就想帮别人从深圳拉点儿货回来,赚点儿外快。姥爷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他说不能违反厂里的规定和纪律。有些司机觉得他太直太傻,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但姥爷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规规矩矩地完成厂里交给他的工作和任务,从没有半点儿私心。
由于为人正直,工作认真积极,姥爷几乎每年都被厂里评为“先进工作者”。姥爷觉得总是自己得奖怪不好意思的,有一年他便把名额让给了别人。即使没得到这个荣誉称号,姥爷依然坚守原则,兢兢业业的工作。姥爷开车去过很多地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南海北地跑,给厂里拉生产配件,给客户(厂家)送货。姥爷在厂里工作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称赞;而且直到退休,姥爷在工作期间从未出过事故——开车三十多年没出过一次事故,说明姥爷驾驶技术确实很好,更重要的是他对工作认真负责!

姥爷的这些人生经历,我大都是从姥爷、姥姥和妈妈口中得知的,没机会亲眼看到;但我一直觉得姥爷很棒——不论是他参军一路从步兵选拔上空军的经历,还是他在西藏当兵的经过,还是他在三线厂兢兢业业地开车的三十多年的时光,在我看来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小时候,我和表哥大都是由姥爷、姥姥照看的,我和表哥一起,在沂源土门的大山里,在姥爷姥姥身边,无忧无虑地度过了五年的时间。后来,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了,三线厂纷纷搬出大山,搬到城市。1996年底,一厂也从沂源县搬到了日照市。
虽然姥爷的文化程度不高,只上过小学,但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身教胜过言传的做人之道。是姥爷让我知道做人要勤劳、踏实、正直,要有自己的原则;是姥爷让我明白对待别人要善良、热情,要做一个乐观开明的人;也是姥爷让我懂得虽然身为普通人,也要勤勤恳恳地对待工作,怀着一颗乐观、善良的心去面对生活。
姥爷是个十分勤劳的人,退休后也闲不住。姥爷很爱干净,而且由于他当过兵,干活总是干净又麻利。姥爷家没铺地板砖,虽然只是水泥地面,但他每天都要拿用旧衣服、破布做的大拖把把每个房间都拖一遍,保持地面的干净;他也经常会拿着抹布,这里擦擦,那里抹抹;姥爷也常去阳台,耐心地给他栽的花草擦拭叶子。姥爷家里养了不少花草,在姥爷的照料下,那些花花草草都长得茁壮茂盛。这还不够,姥爷还在楼前的空地上种上花草、无花果树等,甚至在厂区里厂房前面的空地上,姥爷也开了点儿地,种了不少菜。不论是楼前的花园,还是厂里的菜地,姥爷都常去浇水,照看得很好。
姥爷是个热心肠,所以他的人缘很好。在厂车队工作时,姥爷对厂里的同事和朋友都很热心,只要有需要他帮忙的地方,跟他说一声,他肯定能帮就帮。
那时候,厂里有不少人家是农转非家庭,其中有一个农转非的工人刚调到厂里,拖家带口的,厂里还没给分配房子,一家人暂时没有地方住。姥爷知道他家的情况后,主动找到他,邀请他到家里来,刚好家里新盖了一间石头屋,本想用作厨房的,就让他们一家四口先住着,等厂里分配了房子再说。还有的农转非的家庭,家里三、四个孩子,生活挺困难。姥爷知道情况后,经常在开车出任务时,去外地帮他们买些玉米面儿或者地瓜面儿,捎回来给他们送去。
那时候在三线厂工作,效益好的那些年,待遇是很不错的。每年腊月厂里发完年货后,会安排车队的司机开着敞篷的大卡车送家在外地的职工回家过年,省外的职工则会送到汽车站或火车站。因为送外地的职工回家时天气寒冷,姥爷总会把老人和孩子让进驾驶室坐着,这样他们回家的路上坐在驾驶室,既挡风又保暖。听妈妈说每到发完年货,车队的好几辆车载着外地的职工驶出厂部时,厂里的喇叭都会放着欢快的音乐,还会敲锣打鼓地欢送他们,场面十分壮观!
后来,有些职工要调回原籍工作,厂里允许他们自己到车队找司机开车,送他们到即将调往的城市。上到厂长,下到普通的职工,好多调走的职工都愿意找我姥爷帮忙开车送他们。因为姥爷不但开车技术好,而且为人实在热心。听我妈妈说,连她的师傅调走时,都是找我姥爷开车送的。
2016年3月份,妈妈接到一个电话,是姥爷姥姥的一个老乡、以前厂里的职工——我妈妈叫她李姐。她调走后和我姥爷他们失去联系好多年了。妈妈和她加了微信,开视频聊了很久。虽然我不认识她,但从她的话语和神情中,我感受到了她的开心和激动!她兴高采烈地和妈妈说起以前的往事,说自己一辈子忘不了我姥爷、姥姥:当时在厂里,姥爷经常开车从外地帮她捎回来一筐一筐的苹果,一次一次地给她送到家里。她家用的龙纹大水缸也是姥爷帮着去外地买回来的;那口缸,直到现在她还一直留着。家里的锅、碗、盆等很多生活用品,都是姥爷帮她从外地捎着买回来的。她经常一看到这些东西,就会想起我姥爷。甚至在她家搬走的前一天晚上,家里的东西都搬空了,没地方睡觉,姥爷姥姥就让她在家里住了一夜。她说,以前姥爷帮她家做的一切事情,她都记得很清楚。在得知姥爷已经在2009年8月去世后,她唏嘘不已,不停地感叹、惋惜!我想,正是因为姥爷的善良和热心,才能让同事和朋友对他有那么高的评价,并把他的好深深地记在心里!
姥爷不仅对身边的朋友或同事很好,对陌生人也很热心。
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和姥爷、姥姥一起出去玩儿,在公交站牌前等车。这时,来了一个中年妇女,问道:“麻烦问下,去市医院怎么走?”姥爷听到后立刻走上前,连说带比划地告诉了她,妇女听后连连道谢,姥爷怕她不知道怎么走,往前送了几步,还热情地说“就在前面不远,要不我领你过去吧。”那妇女的一再感谢说“不麻烦您了!”,姥爷才停下脚步,看着她慢慢走远。那中年妇女走后,姥姥抱怨姥爷傻,“你也太实诚了,告诉人家在哪就行了,还用得着送她去了?”姥爷听后只是笑笑,什么也没说。
姥爷在厂里有个外号,大家都叫他“于聋子”,因为他以前在航空学校坐直升飞机时没戴好防噪耳罩,震着了耳朵,听力受损了。
“哎——哎?怎么回事?”“干什么?别动!我还没出牌呢!”以前,上学时,在家写作业的我常听到楼后这样仿佛争吵的声音。我赶忙跑到窗口去看,原来是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打扑克,里面声音最高、嗓门最大的便是我的姥爷,他这个胶东口音的大嗓门,辨识度还是很高的。虽然姥爷平时乐观开明,整天乐呵呵的,对很多事情不争也不抢;但姥爷的原则性很强,如果违背了他的原则或者他觉得不对的地方,那他的急脾气一上来,旁人就能感受到他那胶东口音大嗓门的震慑力了。
姥爷这胶东口音的大嗓门,还上过一次日照电视台晚间的《日照新闻》节目。
那时我们居住的翠阳小区,共有几十座职工家属楼。这些楼,是当年全厂职工节衣缩食集资建造的。那一年的暑假里,厂里的“基建”部门对小区的路面进行硬化。当硬化到我们25号楼第五、六两个单元楼下路面的时候,因为我爸爸放暑假在家,就从我家接出长长的管子来,接水拌沙子、水泥用。那几天,姥爷也常常过来看看,并且和基建上负责路面硬化的那几个爷爷闲聊。其中那个为首的爷爷对我姥爷、我爸爸说:“于师傅!徐老师!咱这个小区的地势,西高东低。最西边的那的几座楼,和最东边的这几座楼,地势差了将近七米!盖楼的那个时候,东边的这几座楼,应该把地基加高的;可厂里为了节省资金,就没加高。”也正因为这样,每到夏季大雨天,小区南面、西面、北面的雨水,顺了马路、顺了地势,都汇聚到了我家居住的25号楼的楼前楼后!我记得那年暑假里有好几次,大雨过后,雨水倒灌,都灌到了储藏室里将近半米高的位置。
那年暑假里,一场大雨过后,25号楼前后,又是一片“汪洋”。我们都躲在楼上,从前窗、后窗上查看水势。
那天,雨还没停,我姥爷就打着把伞,和几个老人一起,来到25号楼西侧球场边的台阶上,查看水情。
正巧,日照市电视台的记者来小区拍摄雨后受灾情况,于是,那一天晚上的《日照新闻》里,我姥爷那胶东口音的大嗓门,就响彻了家家户户的电视:“这个地方,地势太低啦!凌云来的水,沙墩来的水,都流到这里来!……”后面的好几句话,大概是因为说得太直了的缘故吧——只见到姥爷还在说,却被“掐”去了声音....
因姥爷的身体一向很好,我总觉得姥爷一定可以长命百岁。可谁会料到,2009年春天,姥爷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被查出重病住了院!
病重期间,姥爷叫着我和我表哥的小名,艰难地嘱咐我们:“....以后不管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不要做违法的事,要踏踏实实地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姥爷是一个爱党、爱国的好党员。他勤奋好学,听从部队安排,投身三线建设之中,为国家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是一个勤恳、敬业的好司机,在九七六厂工作的三十多年中,他善良热心,勤恳正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受到了厂里干部、职工的一致称赞!
姥爷的这些优良品质,以及他对我们的教导,一直影响着我们。作为三线职工的后代,我一定向姥爷学习,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怀念姥爷!
作者简介:徐阳,女,本科学历,就职于山东日照市技师学院。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