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下《战洪图》(中、下)
——铁道兵二团修理连抗洪抢险纪实
铁二团 姚尚明
(四)

https://m.booea.com/news/s_4244964.html银幕上下《战洪图》(上)阅读地址
李指导员在熟睡中被文书万金宝叫醒,文书说洪水已经淹到连部了,指导员批评说:“为什么不早点叫我?”文书说:“看你太疲劳想让你多睡一会儿。”指导员问:“连长和副连长起来没有?”他说:“都起来了,并已经通知各排打背包撤离。”指导员让文书赶快撤离,同时把绿松石矿放映员叫起来,让他赶快往后山撤离,放映员准备背放映机,指导员说:“来不及了,放映机不要啦!”这时战士朱建中经过连部,问:“指导员,还有什么东西要搬上山?”,指导员说“没有了,赶快撤离!”朱建中看到连部还有一个档案柜子,抱着就走了。指导员一出连部,瞬间被洪水卷到三排宿舍墙角处,接着就冲到连队猪圈下面,副连长王启生、通信员王兴祥大喊:“指导员冲下去了,赶快救指导员!”统计员徐云超第一个冲过来,一直追随施救,他向猪圈下游追了二十多米,因水流太快,岸边泥土塌落,第三次下水才将他抓住,岸上的龚步庚、高守成、孙金忠等战友一齐过来,连拖带拉把指导员救上岸。
面对洪水,一排副排长赖美全,大喊同志们爬上房顶,他们手拉手,扒着房檐上了房顶,眼看着房顶岌岌可危,他又喊大家赶快往山上撤,他是从窗户出来后,站在吊环杆上指挥的,突然,洪水冲断了吊环杆,他被洪水冲下去了……
陈连长急急走到王师傅门口时,洪水已到眼前,迎面碰见许分友,问他人走完没有?许分友说:“还有许多人没走!陈英和妈妈等人也肯定没走,咱们去看看!”许分友拉着陈连长顺墙而上,由于洪水太急,他俩同时被冲到三排宿舍,战士樊大勇眼尖手快,一把将陈连长拉上了窗台,并乘势爬上了房顶,这时房顶上已有司务长曾爱民、排长黄鱼斌等很多人,洪水来势大增,陈连长心里着急,脚下一滑,掉进了激流,瞬间被洪水冲到猪圈旁边……
仍有一部分同志在岌岌可危的房顶上犹豫,他们不会游泳,他们害怕,他们惊恐。“救命啊!救命啊……”凄厉的呼叫声,伴着雷电和大雨,回荡在修理连漆黑的夜空……
(五)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洪水面前,战友们顽强地展开了自救和互救战斗。
当“救命啊”呼喊声传来,先期上岸的给养员高守成清楚地辨别这是司务长曾爱民的声音。他和司务长住在一个房间快两年了,作为新兵,从入伍到现在他曾受到这位湖南老兵多少热心关爱。现在自己的直接领导遇到了危难,怎能见死不救?这撕心裂肺的呼救分明就是呼喊我高守成啊!没有犹豫,这位水泊梁山、江湖义气融进血液里的英勇战士,立即请战友孙金忠用背包绳捆住自己的腰,奋不顾身地冲向了激流……高守成在黄河边长大,原以为自己小时候学会的狗刨可以驾驭洪水,不料一下水就被汹涌的洪水淹没,另一头抓住背包绳的战友见此情景,连忙奋力把他拉了上来。他心急如焚,不甘失败,继续往下冲,这一次他在洪水里挣扎,喝了不少浑水,仍然没有成功。当他正准备第三次向下冲的时候,司务长和其他战友连同房子,已被激流冲离了他们的视线……高守成爬上岸解下背包绳,又和战友们一起沿着苞谷地向下游追了下去……
李建凡指导员被战友们拉上岸后,一看这严峻形势,立即高喊:“同志们,会游泳的举手!”当即有二十多人把手举起来。接着他把会游泳的战友分成两组,一组由他带领,抢救材料库房顶上的人员;一组由王启生副连长带领,沿河向下游抢救未上岸的战友,同时指派两名战士跑步到鲍峡留守处汇报情况。
指导员带领抢救材料库屋顶上的人员,有五人捆上背包绳下水,岸上人员用宽背包带接起来拴住放在山边的木质电线杆,由下水抢救的战友抱着电杆从稍微上游一点游过去,目的是让被救人员骑在或扒在电杆上,再由岸上的人员合力拖拉……
洪水冲破防水坝,涌进营房,战友们呼喊着,蹚着急流往山上转移。当木工班长李新民和新兵魏保宁蹚水来到上山路口时,看到连长岳母和妻子钟贞茹抱着一岁儿子陈军,牵着三岁二女儿陈莲、五岁大女儿陈英抓住外婆衣襟艰难地走来。这一家老小五口,是不久前经组织批准的随军家属。他俩赶紧趟过去接过孩子,李新民背着陈英挽着老人,魏保宁把一岁的陈军扛在肩头往山上小路走,忽然听到前面战友大喊“小路冲断了!”,并有战友迎面回来,怎么办?这时,他们离大车间最近,李新民说:“赶快往木工车间!”木工车间的水已与工作台齐平,他俩合力把这老少三代五人送到工作台上,又加上大木凳,不一会,水就涨上来了,洪水漫过了胸,情况十分紧急,俩孩子吓哭了!李新民把陈英背着,魏保宁把陈军抱着,他俩一边安慰吓哭的孩子,一边考虑撤离的路线和方法。突然大车间被洪水推倒的“嘎叭、嘎叭”金属断裂声传来,整个钢架结构房顶像山一样压了下来,电一下子停了。万幸的是,他们站的地方有根钢柱没倒,倒塌的房顶斜露出一个大洞,洪水从洞口中湍急而过。这时魏保宁举着陈军对李新民说:“班长,我会水,先冲出去吧!”李新民说:“行吗?”魏保宁坚定地说:“行!”话音刚落,就从黑洞中冲了出去。他踩着水抱着陈军游下20多米,抱住了一根房架柱子,一个浪头打来,两人不见了……
这时的修理连上空,水天一色:光是黄的,天是黄的,水是黄的。忽然眼前有个巨大的漂浮物在慢慢转动,李新民认为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他冲出洞口,举起陈英,大声喊到:“孩子,抓住前面房板!”接着,拼尽全力把陈英抛了出去,真是万幸,她紧紧抓住啦!随后,他又先后把钟嫂、陈莲和母亲送到材料库房顶。这时,不远处又有战友呼救的声音传来,李新民立刻脱掉衣裤,向呼救声游去,原来是曹修玉战友被木板卡住动弹不得。李新民奋力游过去,一把抓住他的头发不让他再喝水,没想到他也被木板卡住啦!身体不由自主地慢慢下沉,他强烈意识到情况严重,正在他痛苦挣扎时,突然木板散开啦!原来挡住木板的钢柱被洪水推倒啦!他立刻把曹修玉拉出水面,在其他战友的帮助下爬上了材料库房顶……
天渐渐亮起来,能看见山上的战友并听见他们的呼喊声。水面起个大漩涡,大木工车间在洪水冲击下整体慢慢移动,离山根大约还有20多米,指导员率领的营救组成员朱继军、何长春等战友送来了电杆,李新民抓住机会奋勇跳下水去,拖块大木板与电杆合并,立即把房顶上的人一个一个接应到木板和电杆上,指导员在苞谷地里用嘶哑的声音指挥水里的战友们注意安全。李新民在一头,朱继军、何发春等接应的战友紧紧抓住木板、电杆的那一头,拼尽全力向山边划去,何长春首先接过女孩陈英,把她抱上岸。经多次往返,房顶七人被先后救出。没几分钟,材料库木板房顶就被洪水冲走啦!
(六)
陈连长滑下激流,岸上和房顶上均有人发出呼喊:“连长冲走啦!”副连长王启生率十多人沿着谷地向下流奔跑紧急营救,陈连长在洪水里拼命挣扎,浑浊的浪头一下子把他打到水底,一下子又把他卷到水面,他完全不能控制自己,喝了不少带沙的浑水,他想,靠不了岸,生的希望不大了,应该想办法靠岸,但洪水把他越冲越远,一直把他冲到500米外的会计家门口,有一棵桐子树在洪水中摇晃,他乘机紧紧地抓住了树枝,筋疲力尽地坐在树杈上等待救援。几分钟后,王副连长带领救援的同志们赶到,立即向他甩来了背包绳子,陈连长把背包绳捆在身上,岸上的同志齐心协力,将他拉上了岸。这时,他显得十分疲劳,走路都十分困难了。
和陈连长前后被卷入激流中的还有一批人。
1968入伍的沙市老兵刘书俭,站在一排房顶上已岌岌可危,扑通一声,几米外一个黑影掉进了激流,刘书俭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一把抓住正在激流中扑腾的黑影,原来是班长李善林。李善林是江苏灌云县人,小时候在小河沟里游泳曾喝了不少水,从此对下水有天然的畏惧。惊慌失措的李善林,一手抓住背包,一手抱住刘书俭。刘书俭从小在长江边长大,水性极佳,但现在要拉着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困难极大。水急浪大,整个河面上漂浮着从上游冲下来的乱七八糟的杂物,又有几根大圆木夹住身体,不能脱身。刘书俭心想,这危急关头,沉着最重要。他说:“班长,不要慌,有我在,你放心!”眼前,一道石坝横在河面。由于河水在这里突然受阻,掀起了几米高的浪头,刘书俭紧紧抓住李善林,一个大浪打来,他俩被压到了水底,刘书俭屏住呼吸奋力冲上水面,换口气喷口水,喊到:“不要怕,抱紧我!”几番搏斗,过了石坝。李善林一连喝了几口水,呛得精疲力竭,拉住刘书俭的手,已经没有力量,刘书俭清醒地意识到,危险一步步向他俩逼近,必须拼出全力,与急流搏斗。冲过了大桥,一眨眼工夫,又冲到了水西沟。这是一个急弯处,一个巨浪压来,李善林手中的背包被冲走了。刘书俭赶忙拦腰抱住李善林,两人在巨大的漩涡里上下翻滚,当最后一次冲出水面,刘书俭紧紧抓住面前一棵摇摆的小树枝,接着一手抓住小树,一手使尽全身力气,将李善林推上岸。他俩脱险了!
刚从团公务班下到连队并在小队部工作的江西籍战友朱建中,抱着档案橱子往山上撤,走到三排房子后边,一下就被卷进激流。他拼命抓住档案橱子横梁在激流中翻滚,无法自救,沙石击打着全身异常疼痛。一会儿就过了水西沟大桥,突然被一块巨石挡了一下,被冲到水缓的一边,离开激流中心的他双脚触及泥土,一下子站了起来,拖着橱子拼命走向岸边。上岸后,已筋疲力尽,再也走不动了,眼前一黑,就倒在水边的庄稼地里,天快亮了,他被枪声惊醒,这时一位当地的老大爷发现了他,赶紧把他扶起来,并帮他把档案橱子拖上岸。大爷问他怎么到这里的?他回答:“是修理连的,被洪水冲到这里的。”老大爷立马扶他到山上家里。当时他浑身上下、满头满脸全是泥沙,老大娘立即打来清水给他洗脸。洗毕,大娘要做饭给他吃,他对大爷大娘说:“我要回去!”老大爷看他着急,就送他上铁路挢,当他走过桥时,迎面碰上找人的两位战友,其中一位是钱南高班长,两人立即把他背到一团卫生队救治……
在激流中搏斗,上岸较为顺利的当数高兆能,他当时出门已经不行,是被葛秀银从窗户推出去的。他奋力游到岸边,爬不上去,土一扒,就松散地塌下来,哗啦啦塌下来的还有几棵苞谷苗,连续抓多次,都没有成功,洪水将他冲到了猪圈边,有墙,这才爬上来。最为艰苦的当数江苏籍战友张东成,他在一排房顶和李富昌等四人一起漂到水西沟大桥,房架撞上桥墩散架了,四人就分开了,他抱着一根木头在洪水中搏斗,过大坎,进漩涡,翻上翻下,泥浆水喝了不少,从极度紧张到逐渐松弛,从头脑清楚到迷迷糊糊,精疲力竭,他想到了死,但一想到老家还有父母,不能死!咬牙坚持,坚持,再坚持!历经十几公里生死漂流,快到将军河了,他抱的大木头被一个巨浪撞上了一处涵洞边墙,大木头迅速改变方向,另一头把他甩到了沙滩,他的后脑勺重重地碰在一颗小石块上,血,鲜红的血立刻流出来,他昏过去了。早饭后,一团两个巡道工发现一个只穿黄裤衩的人躺在沙滩,走近一摸,还有呼吸,一个立即跑回去报告,一个留守看护。不一会,开来了一台轨道车,战友们七手八脚,把他送到一团卫生队抢救……
银幕上下《战洪图》(下)
——铁道兵二团修理连抗洪抢险纪实
(七)
天已大亮。一夜之间,连队整齐的院落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废墟。这时,战士们有的在小路上,有的在苞谷地里。不少人只穿裤衩,冻得瑟瑟发抖,只好将连队发的羊毛毡披在身上,小队部的同志到老乡家找了件蓝布衣服让陈连长穿上,多数同志除了一身泥巴并被淋湿的衣服外,一无所有。
修理连人员流动性大,一部分人在兄弟单位助勤未归,一部分人在外出差或探家未回。现在,人,明显少了,但是,具体少多少?差谁?成为当时要立即得到明确答案的第一要务!李指导员与陈连长、王副连长简单碰头后,布置各班排立即清查人数。
清查情况不一会汇总,总共少20人,包括陈连长一岁儿子陈军。其中两名干部,分别是:司务长曾爱民,三排长黄鱼斌,形势相当严峻!连队将基本情况汇总后,再次派人向上级报告,又派出两路人马向下游寻找失联人员。
连队这时除了全力寻找失联人员外,要立即解决吃饭和部分同志没有衣服穿的问题。还有紧迫的问题是要确定新的住地和住房,重建连队必须立刻提上日程。再就是要认真总结这次抗洪抢险的经验教训,统一思想,振作士气,重新出发。
上午八点半,连队召开骨干会。鉴于三排长和司务长失联,指导员宣布:三排工作由副排长吴文全负责,司务处工作由给养员高守成负责。研究布置三项工作:连队抗洪抢险的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思想政治工作由指导员负责。寻找失联人员、清理现场和搬迁工作由陈连长负责。后勤保障和对外协调工作由王副连长负责。鉴于现场清理工作量大、时间较长,由王副连长紧急向上级请领一顶帐篷,由十一班班长林同喜带全班同志驻场管理、守护并参与清理。
这时候的修理连,士气一下子陷入了低潮。在最初的两天内,20个失联者中有6人活着被先后找到,虽使大家感到欣慰,但尚有包括司务长曾爱民、三排长黄鱼斌等13名战友以及连长儿子陈军仍杳无音信。这使全连干部战士的精神受到重重一击,还有很多在洪水中九死一生挣扎上岸的同志,夜里常常在噩梦中惊醒,以至于白天提不起精神来。
(八)
洪水无情人有情,人间大爱,纷至沓来!
得到灾情报告,后勤处副处长汤德章、协理员欧阳忒第一时间赶来,团党委、团首长迅速向师机关汇报后,以副团长李慕韩为首的救灾工作组乘车路过胡家营,将四营营长毕凤富一起拉到了现场。接着,四营十九连得到命令,全连紧急出发来帮助清理现场。师首长指示一团在将军河的连队,要大力协助二团搜寻失联人员,一团卫生队要在全力救治落水人员的同时,要将先前的轻伤员“清零”,所有床位让出来给修理连同志临时居住,队部、三用堂让给他们办公和使用。病号服让没有衣服的同志们穿上。立即加强炊事班力量,全力保证修理连及其他受灾连队同志们吃饭、喝水。
鲍峡公社党委刘书记十分关心部队的遭灾情况,在第一时间赶来,他对新的住地选址,完全同意部队同志的意见。铁路鲍峡车站站长同意:将车站候车室等腾出来让连队临时居住。军地双方领导还就其他各项具体问题现场办公,确定了方案。连队现场清理及重建工作,在十九连等兄弟单位以及当地民兵的大力帮助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顺利而又艰难地起步了……
师、团党委十分关心这支受到水灾重创的队伍。继副团长李慕韩率救灾工作组进驻连队后,团长夏玉援、政委柳国相、师政委张万和、师政治部主任马驰等首长先后来连队慰问,他们深入勘察灾情,看望住院官兵,认真调查研究,讲连队光荣历史,帮助总结经验教训。10月中旬,铁道兵副司令员罗华生在师长、政委的陪同下到白河铁二团了解灾情,原决定途经鲍峡火车站,下车看望部队,后因行程改变,由李慕韩副团长带领修理连官兵在站台上列队欢迎,罗副司令员打开车窗向大家招手致意!
九月下旬,当地大队、生产队人民群众敲鼓打锣,牵着牛羊、抬着活猪、挑着柿子和蔬菜到修理连慰问,牛羊头上还佩戴大红花,一派喜庆气象;前来慰问的还有地矿309勘探队、郧县绿松石矿的领导。绿松石矿还给修理连送来了锦旗,感谢吕恒州战友救了他们的工人,该矿放映员,当面向指导员表示感谢,感谢救了他一命!
鉴于团仓库全部物资已被洪水洗劫一空,团后勤处遵照团首长指示,紧急报告师首长解决战士们的穿衣问题。第三天下午,全连像新兵入伍一样发了新的秋装,包括被子、蚊帐、挎包、毛巾、牙膏、牙刷、口缸、水壶等,到10月底又发了冬装。当全部脱下病号服及老百姓家找来临时穿的五花八门的服装,重新统一穿上崭新的白衬衣,队伍集合起来明显地精神多了。鲍峡车站腾出大部分房间给修理连连部、小队部等单位办公和居住,这使连队重建有了立足之地。为鼓舞士气,团政治处安排每天晚上在修理连临时住地——鲍峡车站放电影,并把多个舍己救人战士的事迹,用幻灯片在银幕上大力宣传。由于车站站台面积小,容纳不下那么多人,修理连以主人的身份,主动在银幕反面观看,正面留给一团卫生队和人民群众。战士们开玩笑说:从没看过反面电影,其实,效果也是一样的。鲍峡车站附近有一片缓坡荒地,决定在这里兴建四栋纤维板房,是组装型的活动房。经过紧张筹备,第四天中午,龚步庚领导的炊事班在临时伙房正式开伙,连队重建迈出了第一步。
(九)
最初几天,面对一片狼藉的现场,没有任何人比连长陈顺昌刻骨铭心和痛苦。一夜之间,13位朝夕相处的战友没了,一岁活蹦乱跳可爱的儿子没了,任何人遭受这种打击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但陈顺昌没有被困难击倒,他与洪水搏斗中爬上来,尽管身心疲惫,但一刻也没有停下脚步。他和指导员、王副连长简单碰头后,立即就连队临时吃饭、新驻地进行筹划,他穿着老百姓的服装,强忍胃里翻滚的阵阵作呕的浑水,先后到达鲍峡车站和一团卫生队,拜访两单位主管领导,就连队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请求支援,得到积极回应和支持。儿子丢了,家里老少三代人无家可归,临时在老百姓家里落脚,妻子整天以泪洗面,他没有时间去安慰……这位曾经援越抗美战火锤炼的钢铁战士,面对灾难,他以顽强的意志和宽阔的胸襟坚持战斗,他要把连队陷入消沉的士气鼓起来……
把连队消沉的士气鼓起来,更是指导员李建凡的职责。这位1964年从毛主席故里入伍的老兵,也是经过援越抗美战火考验的战士。这时,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鼓舞士气更细化并有效地组织实施。他每天除了配合师、团工作组领导的工作外,最多的是找党员、骨干谈心交心,了解战友们当时的所在位置,以及做了什么,以便为总结抗洪、汲取教训、表彰先进做最基础性的工作,接着班务会、排务会、连务会,支委会及扩大会相继召开,在布置连队重建任务的同时,将总结这次抗洪的经验教训交给全连干部战士深入讨论,在大借师、团工作组带来的强劲东风的同时,大讲连队的光荣历史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大讲面对困难的应有精神和态度,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统一了指战员的思想,振作了精神,全连面貌为之一新。
洪水过后,李指导员还分工负责接待烈士亲属,最多的一天来了二十多人。要进行安慰,做工作,炎炎烈日,还要陪同到现场察看。烈士家属触景生情,悲痛欲绝,有的大哭在地上打滚,有的当场昏了过去,紧急送往卫生队救治。亲友们的痛苦也是他的痛苦,擦把泪还要劝亲友们节哀顺变,保重身体。后勤处副处长汤德章、协理员欧阳忒协助做了大量工作,安排车辆接送,把烈士亲属安排到留守处食宿,派专人护送回家。那些天,李指导员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在时间的煎熬中炼就了钢铁意志。
当月下旬,铁二团司政后机关代表和在鲍峡片区的所属部队、鲍峡区政府机关干部职工共1000多人,在鲍峡隆重举行曾爱民等十四位战友追悼会,会场摆放司政后机关和各连队、地方政府及友邻单位送的花圈,正面幕墙上悬挂14位烈士的照片(含汽车连班长纪合祥),两侧竖标分别书写:“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追悼会会标为什么突出曾爱民?因为他当时在洪水中三排岌岌可危的房顶上呼喊“救命”。在评功评奖时有人提出疑义,认为这是怕死的表现。后经多方证实,他当时抱着账本和现金,有抢救连队财产的突出表现,所以连队治丧委员会决定:会标突出曾爱民以示敬意和怀念。
大会由副团长李慕韩主持,鲍峡区区委刘书记、修理连指导员李建凡先后致悼词和烈士生平简介。会后,一个追忆牺牲战友生前事迹、继承战友未竟事业的活动广泛展开,化悲痛为力量,搞好连队重建的决心书、保证书从各班排飞向党支部,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修理连又回来了。
1975年9月2日,修理连支委扩大会在新驻地召开,会议专题讨论决定抗洪抢险的奖励名单:给予魏保宁追记二等功。给予李新民记二等功,给予刘书俭,高守成,吴才学,朱继军,李建,龚步庚,张建明,朱继云,蔡坤彬,邱正藩,何长春,孙金忠,尹仕海,李富昌,张东成,吕恒州,蔡阿表,杜世全,程学远等19人记三等功。追认杨小乱为共产党员;追认魏保宁、王兰新为共青团员。还有一批同志分别受到团、后勤处和连队嘉奖。
至此,一个在“八九”特大洪水受到重创的修理连,在连长陈顺昌、指导员李建凡的带领下,迈着坚定的步伐,重新战斗在火热的襄渝线上。
(十)
几十年来,铁二团战友尤其是修理连战友,他们不曾忘记——鲍峡!这块让他们魂牵梦绕的土地。他们先后从祖国的天南地北陆续回来故地重游,凭吊战友。江苏、广东、山东、湖南、四川、贵州的……越到晚年,思念战友和向往故地的情绪越不能自已,哪怕再困难也要来望一眼……2019年国庆节期间,指导员李建凡和家人一起故地重游,到了鲍峡,看了连队原驻地已是一片荒芜,靠山一侧高速公路从这里通过,桥墩整齐排列,像哨兵在这里站岗。河上的拦河大坝还在,学大寨人工造田还在,当时他家住的一团卫生队的房子还在……他还专程到当地村民家了解,从1975年至今40多年未发生过大洪水,鲍峡大桥和拦河大坝也很安全。连部、小队部曾经住过的鲍峡火车站,多年前完全停止了客货运输业务。很多战友还到老营烈士陵园,向昔日的战友敬烟、敬酒、献花并深情地鞠一躬……愿他们在天堂安息。
回望鲍峡,鲍峡啊鲍峡——再见!

曾爱民等14名烈士追悼大会

追悼大会会场布置着花圈

指导员李建凡作烈士生平简介

鲍峡区刘书记出席并讲话
副团长李慕韩主持追悼大会

追悼大会会场
(全文原载《中原筑路》)
2025年8月22日于十堰
责编:槛外人 2020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