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下《战洪图》(上)
——铁道兵二团修理连抗洪抢险纪实
铁二团 姚尚明
题记:1975年8月9日凌晨,正在襄渝铁路湖北郧县鲍峡境内施工的铁道兵二团修理连、汽车连等单位,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14名官兵牺牲。这是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二团遭受重大灾害牺牲最多的一次。“银幕上下《战洪图》,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该事件的原貌。今年是该事件14名战友牺牲50周年,谨以此文,沉重悼念在这次洪水中牺牲的战友。内容较长,分上、中、下三篇。敬请关注。

(一)
1975年8月8日晚8点左右,铁二团驻郧县鲍峡片区部队及兄弟一团卫生队等单位,集中在修理连看电影。先放纪录片《杂技英豪》,后放故事片《战洪图》,放映开始不一会,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非常快,进连队公路坝子处低凹,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缺口,河水倒灌直接涌进了院子。
接到哨兵报告,副连长王启生、三排长黄鱼斌带领三排全体同志迅速离开电影场,开始了堵缺口的抗洪战斗。战友们合力将6米长、2米宽、5毫米厚、重达数百公斤的钢板从库房抬到缺口处,又一起齐心合力将钢板竖起横在缺口挡住洪水,再用大锤将20毫米粗的钢筋在钢板两边砸下去,形成牢固的定位和支撑,接着在钢板两头和底角铺上多层沙袋,经过大约40分钟战斗,缺口堵住了。
冒雨堵缺口,又是在水中作业,同志们的衣服都湿了。这时在车间里放映的电影《战洪图》已开始一阵子了,还看不看?一部分同志衣服湿了,回去洗洗换衣服,一部分同志对电影兴趣大些,他们不愿意浪费掉这难得的机会,再说当时天热,穿着湿衣服对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似乎没有什么大碍,水淋淋的身子站在后排静静地观看着剧情的发展:河北某地人民在这个即将丰收的秋天,正在进行着一场与洪水的搏斗,画面中惊涛拍岸,激流滚滚……
车间外暴雨如注,形势同样严峻。后勤处副处长汤德章和各单位主要领导一致认为,应该立即带队伍回去!否则可能有大麻烦。因此,电影暂停。修理连李建凡指导员想得细致,他安排兄弟单位从后山撤离,经水西沟铁路桥过河,并指派两名熟悉路况的战士分别给他们带路,还从班排调集了十几件雨衣给一团卫生队的女医生、护士穿上。连队两位主官分别向兄弟单位的领导说声“小心路滑”等关心的客气话,目送战友们走进了风雨。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和堤坝严重渗水进院的情况,李建凡指导员向陈顺昌连长提出:“是不是让班排的同志打背包上山?”陈连长立即表示同意。
连队抗洪全面展开,三位连领导分头指挥。
指导员李建凡走到宿舍边吹哨,叫一、二排的同志打背包上山,并叫哨兵张凤成通知司务长派人赶猪上山,他亲自督促炊事班、司务处人员打背包,把物资准备好。一、二排的同志把背包和小包袱都扛到山上回来后,两个排的同志又分头去赶猪、扛大米和面粉,又把连部的枪支弹药和其他物资搬到山上……
连长陈顺昌指挥三排及二排部分人员拆卸设备上的电机,扛到高处放好;指挥一排部分同志把存放的电机放到高处;亲自参加拆卸75千瓦电机,安排发电安装探照灯便于工作……
王启生副连长带领三排的同志堵住岗门缺口后,又派部分同志进行加固,这时电机拆卸搬运正在进行,他请汽车二连两个司机把已修好的卫生车和39号车开出来给同志们照明,陈连长安排发电机发电后,王启生又叫王金龙老师傅和孙金忠去把高压线总闸拉下来,以免高压来电。布置完毕,他又到炊事班转了一圈,看防洪情况,同志们干劲很大,他认为今晚的防洪形势十分好……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大雨中进行的。
(二)
大约深夜12点,全部工作安排就绪。
连务会开始。
除了开会的人员外,全连大部分人员都在山上的民兵连长家里,他家里除了装着连队的粮食、武器、档案等重要物资外,里里外外,人满为患,外面大雨下个不停,今晚,同志们休息是个大难题啦!
后勤处协理员欧阳忒在连务会开始前,电话李指导员询问河水上涨情况,回答是水位平稳。请示:山上人员能不能回来休息?答复:“山上的人员在水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下山休息,但务必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连务会由陈连长主持,连首长和各排长参加,排长不在位的副排长出席。陈连长说:“目前一切就绪,大家辛苦。各排回去要告诉同志们衣服不要换,可穿工作棉衣,可以扛回背包靠一靠休息,不准脱衣服,不准放蚊帐,一旦有情况立即背包撤退,布置河边、山上各两个岗哨,发电机不准熄电,岗哨视情况可以开枪,车间位置较高,可往车间撤。”布置完毕,问大家有没有补充。指导员和副连长都表示没有,排长、副排长们表示没有。散会!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连务会的安排还是比较细的,但也不能说完美无缺。在陈连长的心里,有一个参照系,就是1973年夏季洪水,最高时水位仅到床铺下边。另外,仅说岗哨可以开枪,但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枪示警,也可以说得再具体一些。
凌晨零点50分,连队大部分人员处于休息状态。
陈连长并没有休息。他先到老百姓家将自己的一点物资扛回来,就和李指导员、王副连长、王金龙老师傅在连部坐一会。洪水忽起忽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他先回家中洗澡,换衣服后又回到连部,当时李指导员、王副连长还没有休息,他叫王副连长去换衣服,接着去查岗,转到三排,看到排长黄鱼斌、班长葛秀银、副班长吕恒州、战士高兆伦、四人在打扑克,就说:“还打什么扑克?快休息吧!”
三排长黄鱼斌带三名骨干打牌的本意是:“在洪水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用打牌来消耗时间,一有情况,马上招呼大家撤退。”45年后笔者采访葛秀银、吕恒州两位老乡,他俩一致表示了上述看法。但是,很可惜,包括排长黄鱼斌在内,他们当时这个建设性的想法并没有大胆提出来和连长申辩,而是态度坚决、无条件地服从了陈连长的要求:上床睡觉了。
于是,危险,巨大的危险,就这样一步一步向他们袭来!
(三)
连队哨兵在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一班岗是熊明海等人交给第二班岗,第二班岗是黄金福等人交给第三班岗,第三班岗是八班副班长孙金忠带着新兵罗中荣接岗,他到河边巡视一番,看不出大变化,但操场水已至膝盖,他觉得情况严重,决定汇报:于是大声叫醒睡在椅子上的文书万金宝,万金宝的铺是给放电影的同志睡了。文书立即起床,分别到各排大声呼喊:“洪水来了!”文书深感水情严重,他决定叫醒连长!
这时的时间大约4点30分,大雨如注!
陈连长第一时间在操场见到孙金忠,孙金忠迫不及待问连长怎么办?陈连长对他说:“赶紧叫同志们赶紧打背包撤退。”接着,陈连长站在操场上呼喊,这时电灯突然熄了。
黑暗中,孙金忠一边呼喊“洪水来了”,一边带着罗中荣向山上转移,途经厕所边的小路时水已至腰间。他奋力上岸后,认为形势太严重,于是他把冲锋枪子弹拉上膛,“叭!叭!叭!”开了三枪,这示警的枪声在凌晨的夜空是多么响亮。和孙金忠几乎同时上岸的炊事班长龚步庚认为示警还不够,于是,夺过孙金忠的枪,向天空打了三连发: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激烈的枪声响彻夜空,情况异常危急。
巨大的洪峰,像脱缰的野马,以泰山压顶之势冲向修理车间,沿着山根冲向三排,经操场,激流直下,瞬间,整个修理连被洪峰包围,成了一座孤岛。洪水汹涌,修理车间的钢轨房架被撕裂得发出耀眼的火花,伴有“嘎叭、嘎叭”令人心寒的嘶鸣,天上隆隆的雷声,闪电的弧光,黑黑的乌云伴着瓢泼似的大雨,顿时修理连被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
(未完待续)

作者姚尚明,男,江苏省灌云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0年12月入伍,历任铁道兵二团战士、文书、排长、副指导员、政治教导员、政治处副主任。铁道部十一局二处政治处主任、副处长、铁道部十一局鲁中水泥厂党委书记、铁道部十一局二处巡视员等职。
参与编纂《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处简史》任副主审。编著、主编《他们从军旗下走来》《西线烽火》《南疆硝烟》《中原筑路》《东风送暖》《人在旅途》等,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槛外人 2025-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