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190

民丰上空的枪声
李北野
近十年来,抑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是其他什么缘故,最向往的地方还是岱崮,还是筑篱坪,还是民丰。每年数次踏上充满美好记忆而又沧桑巨变的儿时成长之地,但每次回去看到那崮、那小河,那熟悉热情的乡亲,那让我走出朦胧简陋的校园,心里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满足。在欣喜和兴奋之后,总感觉缺少点什么,这可能也是所有民丰人共同的感受。回荡在笊篱坪上空的枪声不再响起,回荡在脑际中的强音不再响起,它曾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也是我儿时不算美好但却是不可磨灭的印迹。
任何产品当它走下生产线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方能应用,有如汽车生产后有试车场来检验各种性能、食品生产后有食品检验机构来检验各项营养和安全指标一样,民丰厂生产的属军工产品,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当时的要求是只有一等品,绝不要二等品。由于民丰产品的特殊性,它的检验场所和检验程序内容更为神秘和复杂,不为外人所知,唯一能感知的只有回响在民丰上空的枪声。
坐落在板崮山半腰的几幢灰色建筑便是民丰产品神秘的检验场所靶场。靶场由几间灰色平房和靶房组成,单管 12.7 毫米和 14.5 毫米高射机枪各一挺,距靶房 300 米,靶房放置1米见方、厚 20毫米合金钢板,仰角20度。当时的试验场射手我仍依稀记得,有李景远、朱永华、张贵福和苏传宝等。儿时的我生性顽皮,经常去靶场看射击,有时软缠硬磨替射手打几发,子弹射出后肩托的后坐力撞击得肩部非常疼痛,枪声震耳欲聋。射手们耳朵里塞着棉花,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射击,其工作环境和工作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射击完毕还要到 300 米开外的靶位查看合金钢板的射孔数目,统计出子弹试验的各项指标。
民丰的产品经过几十道工序后再到总装下线,一般每批 10.2万发。需厂技术科技术负责人李黎等同志检验签收后,再移交济南军区后勤部。驻厂首席军代表子希杉和王寿臣等代表部队从产品中随机抽检数十发送靶场试射检验,记录统计分析各种参数。如弹壳的底缘拉脱,弹头的空中破裂,弹壳破裂,连发射击中的瞎火以及测速精度、膛压、穿甲燃烧等几十项指标,以确定本次产品是否合格。
因此,每次打靶军代表和技术人员都高度重视,每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每个数据都要求准确无误,既要尊重全厂数千职工的劳动成果,更要为国家的安全贡献合格的产品。因此,只要发现一项指标不合格,本批次 10.2万发产品要一发一发地重新返工检查,再次送靶场试验直到 100%合格。因此,每次检验双方既有合作又有分歧,但最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制造出合格的产品,供子弟兵使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军代表老前辈于希杉,工作严谨,业务精湛,为民丰厂的军工产品作出了特殊贡献。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每逢重大的节日、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和党的九大和四届人大召开,民丰厂的庆祝方式也很特别,不是燃放烟花爆竹,而是生产一批不装弹头的空爆弹,将双管高射机枪放置在球场上,对天射击以示庆贺,空爆弹爆炸喷出的焰火比灿烂的烟花还要美上 10 倍,这场景相信所有民丰人都难以忘记。
80 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工作重心的转移,军品生产日渐萎缩。大概是 1985 年,民丰厂生产了20 多年的 12.7 毫米和14.5 毫米高射机枪子弹正式停产。以往几乎每天都要响街民丰上空 20 余载的枪声也日渐稀疏 直至消失,这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
今天,重回岱崮,重回笊篱坪,重回民丰,没有了昔日的机器轰鸣,没有了昔日回荡在崮间的枪声,尽管第二故乡如今处处是桃花锦簇、鸟语蝶飞、祥云绕崮、潺泉流瀑的祥和宁静,但昔日回荡在民丰上空的枪声犹如民丰人的礼赞,犹如一缕乡愁,挥之不去。今日岱崮地貌博物馆中依然传出枪声,但所有的民丰人都知道此枪声非民丰当年的枪声,但作为当年民丰上空枪声的延续,永远回荡在民丰儿女的心中。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