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四点半,正阳县袁寨乡单楼村的寂静还未被打破,56 岁的单小松已经揣着手电筒走进了梅花鹿养殖场。微弱的光束扫过鹿舍,二十多只梅花鹿从睡梦中惊醒,抖了抖身上带着斑点的皮毛,温顺地朝着他的方向挪动。单小松熟练地将新鲜的花生秧撒进食槽,看着鹿群低头进食,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仿佛在欣赏一幅珍贵的画卷。
一、转行:从猪圈到鹿场的勇气
单小松与养殖业的缘分,最早始于猪圈。上世纪九十年代,他靠着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头,在村里盖起了三间猪圈,开始了养猪生涯。二十多年里,他起早贪黑,猪圈里的粪便臭味成了他生活中最熟悉的味道,最多时存栏量达三百多头,是村里公认的养猪能手。“那时候年轻,有的是力气,扛着一百斤的饲料能在猪圈里转上大半天。” 单小松回忆道,语气里满是对过往的感慨。
然而,岁月不饶人。2021 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关节炎让他在清理猪圈时不慎摔倒。躺在病床上的半个月,单小松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养猪太费体力了,清洗猪圈、搬运饲料,我这把老骨头是真的扛不住了。” 他看着窗外,心里萌生了转行的念头。
养病期间,单小松没闲着。他抱着手机,一遍遍地刷着农业频道的致富节目,从林下养鸡看到稻田养虾,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直到一天,一则关于梅花鹿养殖的报道吸引了他的目光。“鹿茸能入药,鹿肉能吃,市场需求大,而且梅花鹿看起来干净又温顺,不像养猪那么脏累。” 这个发现让单小松兴奋得一夜没睡。
第二天一早,他就托人联系了西北的鹿场。家人得知他的想法后,一致反对。“咱祖祖辈辈都没养过梅花鹿,这东西金贵得很,万一养死了,一辈子的积蓄就打水漂了。” 老伴的话道出了全家人的担忧。但单小松已经铁了心,他带着三十万元积蓄,三赴宁夏考察。在六盘山脚下的鹿场,他跟着饲养员学配饲料、观察鹿的生长情况,就连鹿粪的干湿程度都要仔细研究。“人家告诉我,梅花鹿爱干净,圈舍必须天天打扫;还怕惊吓,平时说话都得轻声细语。这些门道,比养猪精细多了。”
2022 年底,当一辆载着 9 只母鹿和 1 只公鹿的货车缓缓驶进单楼村时,全村人都围了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些 “稀客”。有人打趣道:“小松,你这是要养‘仙兽’啊。” 单小松只是笑着回应,心里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些梅花鹿养好。
二、坚守:攻克养殖难关的执着

转型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批梅花鹿刚到养殖场的那一周,就给了单小松一个下马威。有两只母鹿因为不适应新环境,不吃不喝,眼看着一天天消瘦下去。单小松急得满嘴起泡,连夜开车赶到县城的兽医站请教。回来后,他把自己盖的棉被拆了,给鹿舍铺上地暖;又把花生秧上锅蒸熟,拌上红糖,一点点地喂给母鹿。“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守在鹿舍里,老伴说我对鹿比对自己的孙子还好。” 单小松笑着说,手指了指墙上的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他瘦了十斤,抱着恢复活力的母鹿,眼里布满了血丝。
梅花鹿的饮食是养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单小松发现鹿群对晾晒后的花生秧格外感兴趣。正阳县是全国有名的花生种植大县,每年秋收后,田埂上的花生秧堆积如山,大多被农户当柴烧。单小松带着花生秧样本去县农科所化验,结果让他喜出望外:花生秧的粗蛋白含量达 12%,钙磷比例非常适合梅花鹿的生长,而且成本比外购的苜蓿草低一半。
“咱正阳的土地就是适合养梅花鹿!” 这个发现让单小松干劲十足。他挨家挨户地收购花生秧,按照每吨 200 元的价格给农户结算。这一举动不仅解决了当地花生秧处理的难题,还为周边农户增加了一项收入来源。如今,他的鹿场每年要消耗五十吨花生秧,周边三个村的农户都因此受益。
三、发展:从养殖场到产业链的拓展
2024 年清明前后,单小松的养殖场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三只公鹿长出了饱满的鹿茸,他请来了县里的技术员,在村民们的围观下,小心翼翼地割下了 3 公斤鹿茸。当收购商用每公斤 2600 元的价格将鹿茸收走时,围观的村民们发出了阵阵惊叹 —— 这相当于当地农户半年的收入。

初尝甜头的单小松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发现市场上的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于是,他在县城租了一间门面,开起了 “鹿宝商行”。玻璃柜台里,鹿茸片、鹿鞭酒、鹿胎膏等产品整齐排列,每一样都贴着 “单楼村直供” 的标签。“我卖的不只是鹿产品,更是咱单楼村的信誉。” 单小松说,他坚持亲自挑选合作鹿场,每一批货都要送到相关部门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如今,商行每月的营业额稳定在五万元以上,周边县城的顾客都慕名而来。
单小松的成功,也带动了村里的养殖热情。去年冬天,村里有两户人家主动找到他,想要加入梅花鹿养殖的行列。单小松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养殖技术教给他们,还统一为他们提供种鹿,负责产品回收。“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 他笑着说。
如今,在单小松的带动下,单楼村正在规划建设 “鹿文化产业园”,打算结合村里的古槐树、清水河等资源,发展鹿主题的乡村旅游。“到时候,游客可以来鹿场参观,品尝鹿肉美食,购买鹿产品,咱们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单小松充满信心地说。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鹿场上,为梅花鹿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单小松站在鹿舍前,看着悠闲踱步的鹿群,手机突然响起,是儿子打来的视频电话。“爸,县里的电商协会说要帮咱们开直播卖鹿产品呢。” 儿子兴奋地说。单小松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从猪圈到鹿场,从养猪户到 “鹿司令”,单小松用自己的勇气和执着,在正阳县的土地上书写了一段乡村创业的传奇故事,也为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撰稿:张子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