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儿”
严 民
“叫魂儿”虽然让人难以置信,但我却亲身经历过。
会叫魂儿的人是同院刘大嫂。当年她40来岁,从老家聊城过来,在家里带孩子,靠糊洋火盒(火柴盒)为生。她年龄不大,却有些神道儿。
一般人有病吃中药,会把喝完的药渣扔进垃圾桶里。刘大嫂非得把药渣泼在大门口,让过往的人去踩,理由是让踩上的人把病带走——纯粹是“嫁病于人”,有点儿不地道。
她还会叫魂儿,这是俺亲眼所见。
那年夏天,十六岁的我带着侄女去小板桥洗衣裳。天热,我光脚站在河里漂洗衣服,四岁的侄女小峻在岸边玩。这孩子不叫人省心,看我在水里凉快,也不吱声,偷偷地下了河。河里水急,一下子把她冲了个仰八叉,我急忙把她扶起来,孩子倒是没淹着,却受了惊吓。

旧时河边的洗衣人
(图片由赵晓林提供)
回家我挨了俺娘一顿骂,嫌我没看好孩子。小侄女一连两天夜里哭闹不止,给她吃了小儿常服的 “七珍丹”、“至宝锭”,也不管用。
孩子一连闹夜好几天,刘大嫂听见了,好心好意地对俺娘说:“俺告诉你个好法儿,写个贴子贴到电线杆上吧,准管用:
天皇皇,地皇皇,
我家有个夜哭郎,
行路君子念三遍,
一觉睡到大天亮。
俺家里人觉得这是迷信,一笑了之,也没写帖子。谁知小侄女还真成了“夜哭郎”,一连数天夜里哭闹。刘大嫂热心肠,又对俺娘说:“实在不行,俺给孩子叫魂儿吧!”
开始俺娘并不同意,但孩子夜夜哭闹,惊扰四邻,所以只好答应试一试了。
当天晚上,同院的人家都睡下以后,刘大嫂悄悄来到俺家,要了小侄女淹着时穿过的小花褂,然后叫上我一起出了门。
漆黑的夜,街上已经没有行人。小板桥下水声潺潺,我带她来到孩子落水的地方。刘大嫂嘴里念念有词,在河面上空把小花褂摆动了几下,然后把衣服紧紧捂在怀里,一路上不停地喊着侄女的名字:“小峻,你回来吧!” “小峻,你回来吧!”
夜深人静之时,那声音虽说不大,却显得幽长,疹人。由于她事先叮嘱我回来的时候不许吱声,我便跟在她身后,吓得大气都不敢喘,十分紧张。
就这样,刘大嫂一路喊着回到了我家,把小花褂披在了已经入睡的小侄女身上。她走时特意嘱咐俺娘一定把屋门关紧,别再让“魂儿”跑出去。
说来也蹊跷,那夜之后,小侄女竟然没再啼哭。也许是这些天连续吃的小儿药管用了?也许是……不管怎么样,反正让我见识了什么是“叫魂儿”。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